沪指“中考”再次跑输股基平均收益机构时代到来 炒股不如炒基
2020年上半年收尾,基金最高涨幅超70%,主动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超过20%,大幅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对于散户而言,“炒股不如炒基”的声音再起。
炒了大半年的股票,你有权益类基金赚得多吗?
主动股基平均收益超20%
上半年,上证综指区间表现可谓跌宕起伏,指数年内最高涨至3127.17点,但又曾先后多次下探至2700点以下,截至6月29日收盘,今年以来下跌2.91%,报2961.52点。
市场更多的机会出现在结构性行情中,创业板和中小板指数同期表现要明显好于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在此背景下,一些抓住医药、科技等行业投资机会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
今年以来业绩最好的基金是创金合信医疗保健行业A,截至6月28日的收益为73.77%。
截至6月24日,基金最高涨幅超过70%,主动股票型基金年内平均收益超过20%,大幅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一时间“炒股不如炒基”的声音又起。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海外市场波动加剧等多重因素扰动,今年上半年二级市场投资惊险又刺激,稍不留神就可能会陷入科技股的套牢“陷阱”,犹豫之间或许又会踏空医药股的入场良机。
毕竟,从A股近4000家上市公司中选择几只好股以及合适的入场时机,对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事实证明,可能辛辛苦苦炒股大半年,个人投资者的收益还比不上一只权益类基金。
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今年以来共有85只基金(份额分开计算)年内收益超过50%,最高收益达73.77%,均属于主动权益类基金。其中,年内收益第一名到第七名均属于主动股票型基金,这些基金的投资方向完全一致,均指向上半年大火的医药医疗行业。业绩排在其后的基金,还有科技主题基金、中小盘主题或跟踪创业板指数的基金。
在今年结构性行情下,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以大优势领跑所有行业指数。截至6月29日,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年内上涨38.11%,领先排名第二的休闲服务行业指数近16个百分点,年内涨幅超过20%的行业指数还有食品饮料和电子。
主动型股票基金今年以来平均收益达到20.64%,偏股型混合基金平均收益达18.98%。相比之下,大盘指数的表现却没有那么亮眼。截至6月29日,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2.91%和0.32%;创业板指数和中小板指数则一路高歌,年内涨幅分别达到31.95%和17.82%。
但这并不意味着购买基金就一定能赚钱。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20多只主动股票型基金和49只偏股混合型基金年内收益为负,稳扎稳打的债券型基金也曾在二季度出现过负收益的情况。
马太效应原因何在?
简单回顾下今年的行情。经历开年大跌后,在疫情扩散和外部环境动荡的影响下,A股曾多次面临回调,上证综指也始终在3000点附近震荡,这也刺激了不少投资者的神经。
但整体来看,市场上却涌现了一批强势股,不仅没有回调,反而呈现出强者愈强的趋势。那为什么今年A股市场的结构化行情反差会如此之大呢?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点:疫情影响下的经济下滑、导致市场情绪偏谨慎,无风险利率走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们则会充分考虑资金投向的安全性,因此那些创新力强、竞争优势突出、发展前景良好的优质龙头企业会更加受到投资者青睐。
第二点:公募基金抱团核心资产现象明显。受流动性宽松利好,今年公募新发基金市场异常火爆。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成立663只新基金,合计规模突破1万亿大关。
而公募基金的仓位都投向何处呢?我们不妨来看下基金超配的前五大行业,发现均是医药、食品饮料、电子、计算机和传媒这些热门强势行业。
相反,再来看看基金低配的前五大行业,对比也是十分明显的,像银行、非银金融、采掘、公用事业、化工这类行业似乎并不受到机构投资者看好。
据深交所6月22日官网信息显示,今年以来5只深市股票的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26%,触及外资持股比例警戒线,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深交所同时对5股发出持股预警。
再仔细看看资金流向,不难发现外资重点布局的仍然是消费、医药、科技行业的龙头股。
这些行业都具备共同的特点,即行业景气度高、业绩确定性强、行业天花板高、发展空间大,这些特点的存在才足以让机构资金不断涌入,以至于愿意为之付出一定的溢价。
也正是因为内外机构投资者的集中配置,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推高了这类行业的市场估值溢价水平。
炒基或成散户“标配”
业内认为,个人投资者在挑选好赛道和好公司方面难度不小,那就不妨选择基金这类投资方式。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然后感受时间的力量,静待玫瑰绽放。
今年以来,普通投资者参与市场投资的难度不断提升。眼下,海外市场波动依旧剧烈,美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呈不断上升之势,业界依旧担心疫情的反复会影响到资本市场表现。
除了股票市场动荡,债券市场的日子也不好过。中国债券信息网数据显示,债券市场依旧延续调整趋势。截至6月29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5%,较月初上行近13个BP(基点)。
对于债市的调整,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固定收益投资部基金经理施同亮认为,月底资金偏紧,特别国债分流也给市场带来很大的扰动。开放式基金遭遇一定的赎回压力,市场阶段性抛压较重。债市波动率加大,经常出现日内5-10个BP的上下浮动,这在之前市场环境下并不常见。
股票投资风险太大,“宝宝类”产品收益持续恢复上行无期,债券基金又有负收益,更多投资者把获取预期收益的希望寄托在权益类基金上。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指出,专业性差距和交易费率上的优势决定了大多数情况下普通散户炒股比不上买基金。去年以来医药、科技板块引领的结构性行情,更是有利于部分主题基金的业绩表现,进一步提升了“炒股不如买基”的印象。随着A股市场监管加强,以及包括保险、养老金和外资在内的机构资金影响力提升,市场专业性要求会逐步升高,散户资金向专业机构集中将会是长期趋势。
面对下半年,绩优基金经理们又将如何操作呢?
创金合信基金经理皮劲松表示:“考虑到上半年医药指数涨幅较大,短期个股估值不便宜,操作方式还是持有绩优股以时间换空间。医药行业的特点是业绩确定性高,中长期逻辑清晰,选择高景气领域的好公司大概率能赚业绩的钱,下半年看好的领域还是创新药、医疗器械等。此外,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反复,预计新冠诊断试剂和防护器械类公司的投资机会可持续性会更强。”
万家行业优选今年以来收益达到60.51%。其基金经理黄兴亮则表示,下半年其所管理产品依然会布局于长期看好且当前性价比较高的公司,主要分布在计算机、医药、新能源车、半导体行业,后续会根据市场情况逐步调整仓位。
工银瑞信医药健康今年以来回报率为67%。其基金经理谭冬寒则指出,“我对A股中长期前景保持战略性乐观。中短期而言,疫情持续时间和影响程度可能会不断超预期。未来较长时间疫情发展还是影响市场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医药股内部,我们既要关注疫情受益子行业的业绩超预期机会,也关注疫情受损子行业的业绩修复机会,细致评估个股性价比并做平衡。”
广发医疗保健A,今年以来收益为71.49%。其健基金经理吴兴武则比较看好四个方向:包括创新药企,为创新药研发提供服务的研发服务公司,能够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医疗服务机构,以及一些具备较强护城河的医疗器械及耗材类企业。
广发新兴产业精选今年以来回报率53.28%,其基金经理李巍表示。“今年全球市场的波动加大,不确定因素增多,很难对短期的市场走势作出准确的评估和判断,需要用更长期的维度进行思考,坚定地根据长期投资思路来发现企业价值,适当做好风险应对措施。”
(中合)
新闻推荐
7月1日,香港市民在太平山顶举行的庆祝活动中表达喜悦之情。当日,香港市民在太平山顶广场举行国歌快闪活动,庆香港回归,贺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