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毒5天后驾车出事故车主理赔遭保险公司拒绝 法院认定驾车时存在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的违法行为,保险公司可拒赔
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为何拒赔?
周女士有一部私家车,2015年1月她在某保险公司处投保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机动车商业保险商业第三者责任险100万元。投保8个多月后,她的朋友杨先生向其借车。周女士二话不说将车借给了杨先生。谁料办事当天,杨先生在倒车时,因疏忽大意操作失误将一名路人撞至前方围墙处,这名路人最终因抢救无效死亡。杨先生最终因犯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6个月,缓刑2年6个月。作为车主的周女士在事发后赔偿被害人家属140万元。
此后,当周女士要求保险公司赔付时,却遭到了拒绝。为此,她将保险公司告上了法院,请求判令保险公司赔付自己保险金112万余元。
保险公司表示,杨先生当时存在毒驾行为,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免责。
5天前吸毒是否构成毒驾成争议
对于这场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双方的意见大相径庭。原来,事故发生后,警方对杨先生进行了尿检,发现毒品检测呈阳性。杨先生向警方承认他曾在5天前吸食过冰毒。同日,司法鉴定机构受警方委托,对杨先生的头发进行检验,检验出甲基苯丙胺成分。
那么杨先生在事发时是否存在毒驾行为呢?周女士认为,杨先生是事故发生前5天吸食毒品,事故当天并未吸毒。她认为,通常吸毒到第三天,体内的甲基苯丙胺成分已没有,故其吸毒行为与本次事故无关,保险公司拒赔没有依据。周女士还指出,保单内容没有显著标明不能毒驾,类似的精神药品也没有注明,所以即使毒驾也不是保险公司免赔的理由,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应该理赔,且她无能力获悉驾驶员是否吸毒,身上是否有精神药品,在商业险责任免除中也没有明确标明。
保险公司则坚持认为,现有的证据证明杨先生符合吸毒后驾驶车辆的情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驾驶员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后发生事故,保险无论在交强险还是商业险均不承担赔偿责任。且从杨先生的刑事判决可以认定,他是过失致人死亡,不是交通事故。即使是交通事故,根据最高院相关解释,在驾驶员饮酒或吸毒情况下,保险公司是对第三人有垫付责任,现在第三人已经得到了赔偿,故保险公司对侵权人不再承担理赔责任。所以该公司在交强险及商业险范围内均不予理赔。
法院认定毒驾,保险免赔
法院审理后认为,首先,根据杨先生陈述其事故发生前确实吸食过冰毒,及事故发生后其头发检验出甲基苯丙胺成分的情节,在本次交通事故发生时,其存在服用过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的客观事实。即使他是在事故发生前五日吸食毒品,但他身为驾驶员,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的规定,因此其主观上带有过错,由此引发的后果不应转嫁给保险公司。
至于周女士认为吸毒到第三天,体内的甲基苯丙胺成分基本代谢掉,驾驶员驾车时神智应当清楚,故吸毒行为与本起事故无关的说法,缺乏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并且,从实践中来看,如果将驾驶员必须于事故发生当天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才认定为违反行为的话,将会诱发驾驶员、投保人、被保险人的道德风险,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亦违背保险立法的初衷,故法院认为本案驾驶员于事故发生时存在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的违法行为。
因本案驾驶员的违法行为违反了法律禁止性规定,保险公司对纳入保险合同免责事项的法律禁止性规定仅负有提示义务,无需明确说明。本案中,原、被告双方已将“驾驶人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列为责任免除事项,保险公司对该责任免责事项用黑体字加粗的形式予以标示,可认定为保险公司履行了提示义务,该免责条款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故对周女士主张被告在商业三者险内进行赔偿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至于交强险,根据相关法律,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后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的,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的是垫付责任,而非赔偿责任,本案中,周女士作为肇事车辆的所有权人已实际向第三人进行了赔偿,故其要求保险公司在交强险内再进行赔偿,于法无据。
最终,法院驳回了周女士全部诉请。(上法)
新闻推荐
虚构收藏品交易骗局 一犯罪团伙诈骗40余人200余万元,21人获刑
“金老板”收购藏品的猫腻假冒艺术品交易中心、文化博物馆等机构职员,虚构“老板要以极高价收购藏品”的假象,通过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