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多彩国内> 正文

鲁迅的号召力和包容心

海南日报 2020-07-18 06:54

■姚秦川

1926年底,鲁迅辞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一职,前往中山大学任教。当时,学校里有一位姓张的学生,对鲁迅甚是“顶礼膜拜”,不管鲁迅走到哪里,他都要跟到哪里,简直成了鲁迅的影子。鲁迅虽然对此有些无奈,但他并没有说对方什么。

第二年8月,鲁迅离开广州奔赴上海,他当时以为那位张姓学生应该不会再跟随自己一起同行,没想到,对方不但跟着他一起来到上海,同时希望鲁迅能收留自己,并且还要“管吃管住”。鲁迅着实有些哭笑不得,但他又不想伤害这位年轻人,最后还是接受了对方的“无理要求”。此时,这位同学看鲁迅处处照顾自己,“大约以为”鲁迅把自己当作了儿子,于是,又毫不客气地找了一位女朋友,一起搬过来住。张姓同学不仅要求鲁迅为他们两人提供衣食住行,而且还要求鲁迅“一定要为自己谋一条出路”。

鲁迅因为刚来上海,认识不了几个用人单位。不过为了那位同学的前途着想,一向不爱求人的鲁迅还是出门找几个熟人帮忙,遗憾的是那几个熟人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话。走投无路之际,鲁迅实在没有法子,便找到好友郁达夫,让他“无论如何,为这位青年去谋一职,如报馆校对,书局伙计之类的工作”。看到鲁迅一副无奈的神情,郁达夫表示自己一定尽力而为。

时间不长,郁达夫向现代书局说好此事,由书局和鲁迅各拿出一半的钱来雇佣这位青年。然而令鲁迅意外的是,就在此时,那位青年却又觉得跟着鲁迅“看不到任何前途”,最后带着爱人“脱离鲁迅而走了”,这种结局令鲁迅再次哭笑不得。

事后有人问鲁迅,很明显这个年轻人是利用了你的同情心期骗了你,可你为何还要不遗余力地去帮助对方?鲁迅则平静地回答:“年轻人的自尊心很强,我们不能直接去批评对方,而应尽可能地帮助他们成长,这些都是我们为人师表的己任。”

到了1930年,左翼作家联盟宣告成立后,为了将新的文学主张扩大宣传,让更多的年轻学子喜欢上新文学,当时,鲁迅和郑伯奇被分配到沪西大夏大学进行演讲。

演讲当天,大夏大学的礼堂里挤满了人,甚至一些外校的学生也从大老远跑来。不过,绝大部分学生都是为了瞻仰鲁迅的言论风采才来听演讲的。那天由郑伯奇首先开讲,他讲的是文艺与阶级关系的问题,也许讲得太过平淡,演讲才进行了不到一刻钟,听众便离开了一大半,只剩下寥寥百十个人。如此尴尬的情景之下,郑伯奇只好草草地结束了自己的演讲。

接下来轮到鲁迅上场了,因为他当时已抱病多日,所以讲话的声音并不高,不过却很沉着,语调也很平实缓慢,像是跟自己人谈论家常一样亲切。一开始,鲁迅先是从自己的家乡谈起。鲁迅说,自己是浙东一个产酒名区的人,那里生产好几种有名的白酒,不过自己却并不爱喝酒。如此一来,鲁迅对于曾经说他“醉眼朦胧”的人轻轻地回敬了一下。接着,鲁迅谈论到自己家乡的风俗,他风趣地表示,在他的家乡,年轻人到了讨媳妇的时候,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要那种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健康妇女,这一类妇女不但勤劳,而且会过日子,当然也就最“抢手”了。由这类的例子,鲁迅于是归结出农民与绅士对于美的观念的不同,当然寻求配偶的“目标”也会有所不同。最后,鲁迅还用实例揭破了“美是绝对的”这种观念论的错误,而给“美的阶级性”这种思想找出了根据。

在朴实的话语中,鲁迅时而风趣幽默,时而露出讽刺的光芒。而每一个讽刺的利箭在投射到大众中间时,便会引起热烈的鼓掌和哄堂的笑声。有趣的是,不知什么时候,礼堂里竟然又回归了许多听讲的人,就连中间和两边的过道也被人群挤得满满当当,由此可见鲁迅的号召力在当时非同小可。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次演讲结束后的第二天,大夏大学马上成立了一个进步的文学组织。时间不长,其他大学也跟着纷纷成立文学社团,这不得不说是鲁迅抱病演讲的功绩。

一个人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强大的号召力上,更体现在对犯错之人的包容上,鲁迅无疑同时拥有了这两个优秀的品质。

新闻推荐

“七下八上”开启,如何应对汛情挑战?

7月16日,在安徽无为长江大堤外护圩三垄圩段,武警安徽总队芜湖支队的官兵在搬运沙袋,准备加固子埂。新华社记者周牧摄7月16日...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