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认识常见蘑菇 答应我 不要轻易试探毒蘑菇
(来源:博物微信公众号)
神出鬼没“拖把菌”
我们平时最常见的“家中蘑菇”,其实是鬼伞一类。叫“鬼伞”,就是因为它们生长周期短,突然冒出,仅一两天又突然消失——自溶成黑水,显得神出鬼没。
辐毛小鬼伞、白绒拟鬼伞、晶粒小鬼伞都是家中常客,出现在各种潮湿的地方,经常“中标”的是墙角和拖把。白绒拟鬼伞,它没毒,就是不好清理。
臭臭的鬼笔
春夏之交、雨后次日的上午,稀疏草坪上往往会突然出现鬼笔。它们多呈粉橙色至肉红色,顶端有棕色黏液状的“产孢部分”,凑近能闻到一股腐臭——用来吸引食腐昆虫,借力传播孢子。
鬼笔目大多数种类都有臭味。鬼笔的发育也很有趣,运气好,可以在生长鬼笔的泥土里找到污白色的“鬼笔蛋”,里面有鬼笔幼体和蛋清般的黏液。气候合适时,仅一夜功夫,鬼笔就会“破壳而出”。
可可爱爱“花盆菇”
如果你家花盆里长出了通身柠檬黄色、菌盖有粉末状鳞片、菌柄下端膨大的蘑菇,那多半是纯黄白鬼伞。
花盆里的纯黄白鬼伞,还挺好看热带紫褐裸伞(最早在华南发现,冠名“热带”,后来发现山东以南都有,学界便考虑去掉“热带”)、粗柄白鬼伞、褶纹近地伞等也是常见的花盆菇。
看看就行了,千万不要尝试。因为它们长期生长在浸水密闭的环境中,很容易滋生细菌。而且这些蘑菇都有一定毒性,不能吃!
有毒的小蘑菇
城市中的草坪上,尤其是狗屎散落的地方,还会长出一些灰褐色的小蘑菇,以花褶伞、锥盖伞和裸盖菇三个属为主。它们多有神经毒性,误食会头晕头痛、出现幻觉。甚至有人吃完狂笑不止,所以有些地方叫它们“大笑菌”。
在华东、华南,夏秋常能看到大青褶伞。它们可是城市野菇里的大块头,菌盖甚至有成人手掌大,呈污白色或米黄色,中间有少量棕色膜状残片,凑近还能闻到菇香。
别看形态、气味都像食用菌,它却有严重的胃肠道毒性,是城市里毒人最多的蘑菇,吃了会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甚至危及性命。路边野菇,无论认不认识,你都别采,更别吃。
“脏脏包”腹菌类
远看夏天的草坪,有时候会感觉,是谁把爆米花撒了一地。不,那是大大小小的腹菌类,常见的有网纹马勃、小灰球菌、头状秃马勃等。它们初生时白嫩绵软,像奶黄包,之后颜色却会加深,变得脏兮兮的,故又有“牛屎包”“马粪包”等俗称。
孢子成熟后,“包子皮”顶端开裂,一捏就有大量烟灰状的孢子喷薄而出。所以它们的英文名叫“puffball”——充满灰尘的气球。
菌根菌三巨头
华东地区城郊山中,多见壳斗科植物与松科植物构成的针阔混交林。这里栖息着大量“菌根菌”——特定真菌与特定植物的根系共生,一类蘑菇对应一类树木,看到哪种树,就能猜到会遇见哪种菇。
壳斗科树下,常常长出鹅膏属菌类。这可是蘑菇界的“毒王”家族,汇集了各类真菌毒素。每年我国发生的毒蘑菇致死案例,90%以上都由鹅膏家族造成。很多人对毒蘑菇的经典印象,就是鹅膏属的毒蝇伞,这种艳丽的蘑菇确实具有神经毒性。不过,认为蘑菇“越鲜艳越毒”可不对。在鹅膏家族中,毒蝇伞并不算顶级杀手。
与栲树共生的致命鹅膏、栎树林中常见的鳞纹白鹅膏、灰花纹鹅膏,都有严重的肝脏毒性;拟卵盖鹅膏、欧氏鹅膏等则会造成严重肾脏损伤。而它们都很朴素,不是灰就是白。
除了鹅膏,另两类常见菌根菌是牛肝菌与红菇科的蘑菇(包括红菇家族和乳菇家族)。它们常与栎树或松树相伴,个头够大,常有鲜艳颜色,走在山路上很容易看见。虽然这两类中都有著名食用菌,但也不乏毒菇。比如毒红菇,吃了会引发剧烈呕吐。
它们的名字叫“蘑菇”
夏秋雨后,公园草地上还能见到一种很像市售“口蘑”(白蘑菇)的菌类:洁白肥厚,菌褶幼时粉红,后来紫褐。这就是蘑菇——中文正式名,真就叫“蘑菇”。
“口蘑”正式名为“双孢蘑菇”,一个担子上有2个孢子;而这种蘑菇正是双孢菇的近亲,一个担子上有4个孢子,故也叫“四孢蘑菇”。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北京、河北、贵州、湖南等地陆续发布了区块链发展规划,积极推动“政务上链”,仅北京一地已有140个政务服务场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