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多彩国内> 正文

不怕“不值” 就怕“不立”

海南日报 2020-08-06 07:38

□张永生

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新闻,人们总会多看一眼,兴之所至,还会评论一番,有时出现争论就概乎难免。这两天,舆论热烈讨论的湖南留守女孩钟芳蓉以高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便是一例。

尽管众说纷纭,但网友的观点分野还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钟芳蓉的选择到底值不值。赞成的,给予她很高评价,说她思想境界高;不赞成的,则说她“真傻”,何必选择这样一个冷门专业云云。钟芳蓉的选择到底值不值?这个很多网友眼中要紧的问题,在钟芳蓉看来或许是最不成问题的问题。面对媒体采访时,她说得很诚恳:“钱很重要,但(我)对物质渴望度不高。”“我选择考古(专业),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当然,这也不是笔者想过多讨论的问题。

令笔者颇为担心的是,网友对于钟芳蓉的选择评价的鲜明反差。对于处在钟芳蓉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过度拔高与刻意贬低,一个容易令人“狂”,一个容易令人“伤”,都不利于其成长成才。尊重他们的选择,保持一定距离,以平常心看待,或许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成才,也更合乎情理。

人们常把志愿填报看作高考之后的又一次大考。如果说高考考查的是考生的知识储备、运用水平,那么,志愿填报则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自主选择能力。毕竟,立定什么样的志向,选择什么样的专业,需要考生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而且一旦作出选择,就得对之负责,为之奋斗。对于考生来说,这不啻是另一场成人礼。

因此,在笔者看来,钟芳蓉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清楚自己的兴趣在哪里,追求的是什么,努力方向在何方。这一点,可能与她的成长经历有关。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作为留守山村的女孩,生活让她早早学会了独立、自立。同时,“敦煌的女儿”樊锦诗教授的事迹,也让她深受感染。这一点,不少成年人恐怕也要瞠乎其后的。生活中,有的人挺迷茫,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朝什么方向努力,天长日久,虚耗了时光,蹉跎了岁月,回首过往,只好扼腕长叹:“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君子的推崇备至,一直有“学为君子”之说。即便是现在,人们一谈到君子,往往会为其择善固执的品格、兼济天下的情怀、温然如玉的谦和所折服。君子何以成君子?答案见仁见智,但有一点应该是共识:他们能够早早立定志向,并坚定地走下去,不因议论纷纭而踟蹰,不因外界干扰而退缩。这种卓然自立、直道而行的为人为学为事态度、精神,正是教育需要倡导的,也是个体成长成才应当具备的。

新闻的价值在于“新”。倘若不是有意制造话题,那么,当我们对高分报考北大考古专业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关注,是不是反映出类似选择太少,因而“物以稀为贵”?当我们把考古专业看成“冷门专业”,把有些专业定义为“热门专业”时,是不是说明在潜意识中仍有专业甚至职业的高低之分?当我们还在为高分报考考古专业值不值而争得面红耳赤时,是不是说明我们仍自觉不自觉地把“钱途”作为衡量一个专业乃至职业价值的尺子?这些都值得思考,也应当思考。

新闻推荐

系列纪录片《文学的故乡》播出 跟随作家重返故乡 寻找生命的“原风景”

贾平凹的商州乡村、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漠河北极村、毕飞宇的苏北水乡、刘震云的中原延津、莫言的高密东北乡。日前...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