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热点> 多彩国内> 正文

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薪火相传 守护敦煌

海南日报 2020-12-14 08:15

文\海南日报记者赵优

自汉武帝设置敦煌郡以来,敦煌已经历经两千多年兴衰。神秘遥远、璀璨夺目的敦煌,早已不仅是个地方,更是一段历史、一种艺术、一门学问。

在“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于椰城展出之际,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讲述了敦煌艺术的魅力、传承、研究以及莫高精神等话题。

“从石窟、雕塑和壁画中,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在建筑、舞蹈、音乐、纺织等领域的高度发达。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一样,体现出中华文化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在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兼收并蓄、融会贯通。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并继承发扬其中蕴含的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赵声良说。

本次艺术展第八章“历程”通过图片展示敦煌研究院一代代工作人员在莫高窟艰苦创业,开拓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事业的非凡历程。在主题为“莫高窟人与莫高精神”的讲座中,赵声良回忆起了一代代莫高窟人“择一事,终一生”的“莫高精神”。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敌寇压境、山河破碎的非常时期,无数中华儿女肩负起维护民族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责任,一大批学者走出书斋,远赴西北考察研究敦煌石窟、临摹壁画,于是出现了游客画家李丁陇、张大千、“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西北史地考察团”等的敦煌之行。

此时,远在法国留学的常书鸿也关注到了这座艺术宝库,受到震撼的他自告奋勇赴敦煌,成为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从此一脚踏入莫高窟,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艺术和人生苦旅。

1984年,刚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赵声良带着对敦煌的向往,没有回家,直接从北京去往敦煌。那时,赵声良和前辈们一样,住在清朝建的破旧寺庙的土房子里,从河中打水喝,“刚去的时候,一喝水就拉肚子,拉了两个月,就成了敦煌人。”笑谈中,70多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学者为代表的一代代传承不息的“莫高精神”,更加熠熠闪光。

悠悠驼铃早已远去,敦煌研究院在莫高窟保护、研究工作中取得丰硕成果,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等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扭转了“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局面。而如今,敦煌艺术的弘扬和传承也是赵声良一直思考的问题。

“我们一直坚持保护优先的原则,且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利用。就旅游来说,我们科学研究洞窟的承载量,严格控制游客数量,这对洞窟也是一种保护。同时,我们正在设计建造游客服务体验中心二期工程,通过数字化来展示敦煌石窟的艺术,把更美、更丰富的敦煌艺术内容呈现给观众,缓解旅游的压力。”赵声良介绍说。

在他看来,敦煌艺术既是我们今天学习和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也是当今人文艺术发展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敦煌也为现代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灵感,现代艺术家从敦煌壁画上的音乐、舞蹈、服饰上攫取灵感,创造新的艺术为社会服务,这也是传承创新。能够从敦煌艺术中学习、利用、创造,就是对敦煌艺术最大的利用。”赵声良说。

新闻推荐

在家一起“挖宝”!上线就卖到脱销 运气好挖到宝物 运气差只有土“考古盲盒”火了 开它!

从“考古盲盒”中挖出的虎首印章文创产品。“考古盲盒”文创产品。工作人员演示开盒过程。拿起“考古神器”洛阳铲,层...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