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字号”商品当药卖亟须强化监管
1月17日,福建省漳州市“欧艾抑菌霜”事件处理工作组通报调查处置进展情况,确认涉事产品含有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公安部门已传唤涉事企业主要涉案人员。然而,记者调查发现,“消字号”产品乱象并未消停,代加工市场依旧活跃。
(1月19日《北京晚报》)
所谓“消字号”,意味着这款产品取得的是消毒产品批号。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剂、消毒器械和卫生用品生产企业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后,还应当取得所在地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方可从事消毒产品的生产。
但从现实来看,打着“消字号”却大肆鼓吹疗效的情况并非个例,若不加强有效规制,极容易给消费者带来权益侵害,甚至会给“神药”使用者生命健康安全带来一定隐患。
“消字号”商品当药卖亟须强化监管。尤其是,“消字号”的审批容易,再加上审批权限下放到省,更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弥补监管中存在的短板。
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包装生产“一条龙”服务的治理。正如媒体报道,“消字号”产品如此泛滥,离不开代加工的“功劳”。比如,有的公司就会“帮您免费设计包装!免费提供营销方案!免费文号使用!”这无疑会纵容“消字号”商品当药卖的现象。对此,相关职能部门当加大执法力度,对不法利益链条坚决给予斩断。
行业自身也应强化自我监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有“消字号”当药卖现象。而事实上,根据规定,消毒产品的标签(含说明书)和宣传内容必须真实,不得出现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效果。对于生产企业和销售商来讲,理应遵规行事。要知道,对消费者权益的不负责任,就是对行业发展的不负责任。所以,行业自身当自律自强,这也有助于行业健康发展。
□杨玉龙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长沙1月16日电记者16日从长沙市警方获悉,长沙县公安局近日破获一起特大直播平台类电信诈骗案,抓获涉案人员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