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水磨砺驻村成色 满意装入群众心里
(上接第一版)时代变了,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不能变。杨再东把赢得群众信任放在了驻村后的第一位,他花了3个多月时间,走遍了村里每条小巷,和党员干部逐一谈话,走访了村里所有困难群众,主动与村民沟通交流,用这个笨办法赢得了乡亲们的信任。
回忆起当初,杨再东深有感触:“实际上哪需要我们闭门造车想工作计划,到群众中多走一走,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应该干什么就很清晰了。”
知道了乡亲们的所思所盼,杨再东很快拿出了行动。群众反映排水沟多年不通,他就带着党员,第一个跳进臭水沟疏通;群众反映道路积水,他先垫钱铺上石粉;群众反映涵洞排水不畅影响孩子们上学通行,他带着干部凿了条细沟;村里有宅基地承包地纠纷延续了十来年,他坚持带着干部跟踪一个多月顺利调解……期盼多年的问题解决了,群众的态度也变了,主动找杨再东拉家常的也越来越多。
要让群众满意,只有事无巨细。杨再东从驻村开始,就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乡亲们也慢慢习惯了“有事找杨书记”,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用他们的话说:“杨书记是和我们一起的。”
“一起的”,意思其实就是从乡亲们角度去办事情的。就这样,“这个书记能干事”成了乡亲们的共识。
和乡亲们干在一起
破壳而出的集体经济发挥大作用
村庄要发展,产业是根基。农丰村土地少,空心空壳严重,作为曾经“笔杆子”的杨再东清晰地认识到,从村集体经济产业突破势在必行,农丰有种植蔬菜基础,正好是个契机,但大家都没信心。
杨再东开始反复给党员骨干、致富能手、外出乡贤做工作,带着大家挨个考察了附近5个蔬菜生产基地,郑义活、陈学书、陈道礼、林亚旺等党员干部、致富能手很快在杨再东的反复“纠缠”下加入合作社团队,刚从日本带团回来的李昌光也被杨再东拉到村委会一通“洗脑”后加入其中,最终大家咬牙下决心闯一闯。杨再东深知内生动力的重要性,否决从政府要支持资金的提议,坚持自己先干起来,村集体资金只有36万元,大家就自筹了30余万元投入其中。蔬菜种出来了,预想的订单包销没能落实,大家比较沮丧,杨再东干脆带着村里销售人员,半夜拉到批发市场售卖,第一批菜就这样卖了6.7万元,取得了开门红,大家干劲也起来了。合作社成立至今,自产自销全程都是村里自己完成,营收160多万元。
合作社本应是利益为先,但杨再东却干了很多“自讨苦吃”的事。村民蔬菜滞销了,他发动合作社帮村里菜农送蔬菜进小区,合作社一分钱不赚;新冠疫情期间,他发动合作社全力生产,每天吸纳50名村民务工,对疫情期间“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他说:“合作社是集体经济,不能仅仅为了效益,还要为村民做好事。”
此外,杨再东也不断在推动着合作社的产业发展,打造的“浓丰农”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目前合作社牵头的“高博士不打药沙帐菜”配送多个高端小区;2021年“浓丰农”6000余斤生态香米产值达到7万多元;合作社引进的“花青素紫玉米”,已经试种成功,即将开始采摘。
和乡亲们苦在一起
掀起全村建设家园热潮
农丰环境卫生差,群众意见大,必须要拆除危房、清理卫生死角,这是个难啃的硬骨头。杨再东坦言:“当时拆危房是我们自己发动的,没有一分钱补偿,难度肯定大。而且,我们要把一些占用集体土地的情况,通过拆除拿回集体用地,用来作为村里的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难上加难了。”
杨再东在村里开了7次全村动员会,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拆危房,被骂的次数不少,甚至被赶出门。几次有放弃的想法时杨再东就给自己打气:我们驻村没有私心,对的事情越难,说明越重要,就越不能放弃。他到城里动员了外出干事的几位乡贤回村协助,没有拆运经费工作队就先垫了4万元,没有群众主动,他就先动员拆村干部的,终于打开了局面。全村彻底大拆除,运送断壁残垣超过400车,全村焕然一新,拆运期间杨再东体重也下降了近20斤。村“两委”干部纷纷说:“虽然艰难,但这样当干部才有劲。”
硬骨头啃下了,群众建设家园的热情高涨,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支持,村民期盼的道路、排水沟、球场、戏台等逐一完善,池塘、河堤、振兴楼等逐一修复,村庄环境越来越好,外出回村的村民越来越多。
驻村,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乡亲们的信赖,杨再东浓浓的为民情怀,让一个“外来书记”成为了乡亲们的“主心骨”、满意的“自己人”。“农村要实现全面振兴,也要做到"像绣花一样精细"的管理。”杨再东说,目前,村里正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把村民的幸福感体现在一件件为民办实事上。
新闻推荐
□近期,一位“90后”向记者吐槽自己成了“韭零后”:“我爸爸已经被线上的理财训练营洗脑了,交了几千块钱学费,每天要求我也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