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成年人筑牢防网络诈骗“安全墙”
低价出售电子产品、扫码领取虚拟礼物、帮助解锁微信号……电信网络诈骗无处不在,骗子们甚至还把目标瞄向了未成年人。由于防范意识不足,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已有未成年人落入诈骗陷阱。日前,针对近期未成年人遭遇网络诈骗的情况,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发布紧急防骗预警,提醒家长关注未成年人上网情况,管好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
(4月18日《法治日报》)
不法之徒盯上未成年人,向未成年人伸出黑手,为未成年人专门设计网络诈骗话术和连环套路,引诱未成年人一步一步地迈入“陷阱”,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破坏了网络安全环境,侵犯了未成年人或其家庭的财产权益,也会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投下阴影。
实际上,近年来,媒体已经披露了很多起未成年人遭遇新型网络诈骗的案件,而返利骗局、刷单骗局、游戏骗局是未成年人最容易“中招”的三类骗局。未成年人涉世不深,缺乏社会经验,对网络诈骗的警惕意识、甄别意识和防范意识不强。虽然相关骗局简单粗暴,并不高明,但未成年人很容易“上钩”。公安部门针对未成年人遭遇新型网络诈骗的风险和特点,发出紧急防骗预警,对于未成年人以及他们的家庭,乃至社会,都有很强的警示教育意义。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一样,显然成了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的“攻击重点”,也成了受骗的高危人群和防骗的薄弱环节。家庭、学校、网信部门、公安部门等应针对新型网络诈骗的套路,通过言传身教、法治课、案例警示等形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为网络诈骗套路“画像”,分析套路,拆解套路,让未成年人心中有数,提高警惕性,绷紧网络安全弦,建立防骗的经验防线和心理防线。家长等监护人要关注未成年人的言行,关心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保管好手机和相关账户信息,不把自己的支付密码随意告知未成年人,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介入,依法寻求权益救济。
很多诈骗未成年人的案件都以相关网络信息为诱饵,都发生在相关网络社交平台或游戏平台。网络社交平台或游戏平台有必要进一步健全治理诈骗机制,堵住管理漏洞,增强对诈骗语言和套路的敏感意识,强化对网络信息的防骗审核,提升对诈骗信息的甄别率、屏蔽率,发现诈骗嫌疑,向公安等部门及时报告信息。公安、网信等部门则要上下联动,推进系统治理,形成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打防结合的态势,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构建起全民反诈防骗新格局,让诈骗分子无处藏身、无处下手,铲除滋生犯罪的土壤,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的发生,给未成年人营造绿色、安全、放心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
□李英锋
新闻推荐
这是4月11日拍摄的事故救援现场。新华社记者高晗摄据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11日电(记者于涛、高晗)截至11日9时,发生透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