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法懂方法 养鸡养鹅还种瓜
本报记者刘盈盈
“到底是什么原因?”董亚法心里苦苦思索着……去年秋天,他带着5只死了的鹅,和朋友开车驶出一段坑洼不平的黄泥路,从育才生态区马脚村到200多公里外的琼海市“寻方问药”。“他这人就这样,说干就干,不会有太多犹豫。”提起带鹅“看病”的经历,董亚法的帮扶责任人刘涛波告诉记者,董亚法有过几年在外面打工的经历,这让他眼界比村里其他人都开阔许多,做事很有魄力,也很懂方法。
●爱钻研:
为弄清家禽死因,路上颠簸3小时请教专家
今年39岁的董亚法2004年外出打工,2009年为了照顾母亲,他回到了马脚村。那时候家里没有什么产业,自己也没有稳定的工作,一家人日子并不好过。2014年,董亚法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户。在政策的帮扶及董亚法的勤劳努力下,2015年,董亚法一家顺利“摘帽”。
去年,董亚法家里收到了政府帮扶的2000只鹅苗,但由于没经验、没技术,这批鹅在饲养过程中死了大半,而自己却束手无策。“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焦急万分的董亚法为了弄清这些家禽的死因,特地找了“熟门路”的朋友陪着,一路颠簸近3个小时到琼海请教专家,下决心一定要把问题弄明白。
诊断出病因后,董亚法还特意索要了专家的联系方式,日常养殖遇到困难就拍照咨询。他学得很用心,慢慢地自己也能摸索出什么病该用什么药,成了半个“行家”。在日渐成熟的养殖技术下,家里剩的700多只鹅健康成长,每只卖出了130元到150元不等的价格,给他带来了近10万元的收入。
“现在村里人都上门来请教他怎么养好家禽,他也很热心地传授经验。”刘涛波说。
●头脑活:
多产业发展,脱贫“摘帽”奔富路
董亚法家处在通往3个村的三岔口上,有道是路通财通,占了这样的地利,他听从了帮扶干部的建议,在2018年开起了小卖部,商品大多是从朋友在当地开的超市里进的货,多是油盐酱醋类等日常用品。后来,村里人自酿的米酒、各家各户零散的槟榔等,董亚法也都收集到店里帮忙销售,生意经营得有模有样,其妻在家边照看年幼的孩子边帮忙看店。
眼下,正是冬季瓜菜播种的好时节,自家在生态放养基地里的3亩冬季瓜菜和700只鸡都靠董亚法一个人照料着。基地离家有些距离,董亚法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间地头忙碌着,只有中午回去陪妻子孩子吃饭休息一下,然后再骑十几分钟的摩托车赶到基地忙碌。
“今年受疫情影响,养的鸭卖不出去,幸好有帮扶干部帮忙联系销售,还参加了扶贫集市,总算顺利卖完了。”靠着家里种植养殖产业和小卖部的营收,董亚法家里年人均纯收入从2019年的10226元提高到2020年的41583元,翻了两番多。
今年被省里评为脱贫光荣户,董亚法心里很高兴,一再对记者表达对政府和帮扶干部的感激之情。当被问起脱贫致富的动力,董亚法回答:“我就是想把生活过得更好!”
新闻推荐
本报博鳌11月29日电(记者王玉洁)11月29日,到琼海博鳌参加“实践者说”——中组部选派来琼挂职干部工作学习交流会(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