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门镇柯开存小时候没钱读书钓鱼谋生,如今盖起两层楼房渔民“上岸”成海鲜批发老板
从1984年开始,柯开存就跟随父亲出海捕鱼,2011年后,他不再出海,而是与别的渔民合作,做海鲜批发。从那时候起,家庭经济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他的手里慢慢有了积蓄,家里的住房条件也逐步改善。
南国都市报记者陈康文/图
17岁随父出海钓鱼谋生
2月23日,记者来到潭门最古老的南海渔村排港村,新建的民居统一规划,统一风格,沿着村里水泥路两边整齐排列,靠海边修建了一条景观大道与潭门港隔海相望。而在村落里,保存完整的古居,有的已经修缮一新,准备开办民宿。
柯开存有四间老房子,一家曾住在那里几十年,这是他一家人生活变化的见证。从10多平方米的茅草房到旧式瓦房,屋顶换了两次,有两间老屋还在使用。谈起过去的家庭境况,柯开存说:“那时候,条件太苦了。”
1984年,柯开存刚上初一,读了半年书,因家里没钱,加上缺劳动力,父亲就叫他一起出海“钓鱼”,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两个弟弟。当时家里穷得连渔网都买不起,父亲带着柯开存和其姐夫,三人开一条小船在近海“钓鱼”,就是每人一根线栓着3个鱼钩,这样的作业维持了两年,收入微薄,一家人日子过得很艰难。
小船换大船“抱团”出海
柯开存介绍,两年后,家里借钱购置了一艘稍大点的帆船和渔网,只有5吨位、6匹马力,但可以跑到四五十海里外用拉网捕鱼,有时一网就有几百斤鱼,收入增加了,家里条件逐渐改善,接着换了一艘12吨位的渔船。正当一家人盘算着好日子的时候,父亲却突然遭遇意外。
父亲遇难后,柯开存和姐夫合伙捕鱼,渔船坏了,再也筹不到钱买新船,因为自己一家五口负担不小,柯开存就给别的船主打工,或是和别人合伙共用一艘船,用自己的海鳗笼去南海捕海鳗,收获的海鳗和船主平均分配。他们一条船上就有7个渔民这样“抱团”出海。
自己当老板收海鲜做批发
直到2011年,随着潭门港的海鲜越来越有名气,来潭门港批发买海鲜的客商更多了,许多广东籍渔民也来潭门停靠,销售捕捞的海产品。柯开存不再和别的船主“搭伙”,自己上岸做起海鲜批发。
为了保障货源,柯开存和几条广东籍渔船的渔民结成了生意伙伴,他在自家的一块地皮上盖了几间临时的棚屋,提供给这些外地船主及其家属居住、补网、物资补给使用,有需要更换渔船的或购置捕捞工具的,柯开存还提供资金帮助,这些渔民每次出海捕获海产品就全部销售给柯开存,双方互利互惠。
2015年,柯开存盖起了一处新房,占地120多平方米,他把住在棚屋里的合作伙伴请到新房居住,2018年,这处房子又再加盖了一层,变成了两层小楼,仅装修就花了20多万元。
如今,过去在外打工的两个女儿回到琼海嘉积和潭门开起了海鲜排挡,成为柯开存的海鲜销售终端,因为有父亲提供稳定、新鲜的货源,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最初一家五口挤住的10多平方米老房子,现在是海鲜存储室,成批收购的海产品就暂时在此保鲜。
交通便利了村子正在变美
“排港村与潭门镇墟隔着一条海沟,过去不管是去镇上赶集或是办事都得坐摆渡船,绕远路要多耗时近一个小时。特别苦了村里读书的孩子们,遇上大风大雨的天气,全村的孩子都上不了学。”柯开存介绍,现在有了潭门大桥,村民出行不再坐渡船,开车骑车不用10分钟就到了镇墟。交通便利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也普遍得到提高。
潭门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11月,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美丽乡村项目引进到排港村,项目预估总投资3.5亿元,计划用地面积500亩。该项目拟从食、住、行、游、购、娱各方面对村庄旅游产业体系进行整体打造,以古村保护和鱼乡文化为特色,建设海鲜美食街、渔村客栈、古村民宿、滨海露营地、鱼市码头、滨海景观步行街、渔民文化广场、鱼歌舞台、海边酒吧等,并定期举办特色民宿节庆。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助推旅游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嘉积2月28日电(记者丁平通讯员罗颖)目前,琼海市妇幼保健院新院区暨妇女儿童医院新建项目(一期)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