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重现琼海关百年前生活图景洋关员中西合璧的海口生活
1898年,贺智兰和他的狗。1926年,琼海关外籍外班职员宿舍。1899年,琼海关高级帮办住处的客厅。1898年,海口外籍居民聚会,身后的对联为清代大学士张廷玉的遗训。文\海南日报记者杜颖
一个百年后回归的椰雕银碗,其背后展现的是琼海关的历史往事。民国时期海关关员的生活图景究竟是怎样的?琼海关英国关员贺智兰(R.F.C.Hedgeland)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留下的一些图片,纪录了琼海关外籍关员的生活场景,令一个多世纪前的图景风貌重现于人们眼前。
1874年出生在英国德文郡的贺智兰24岁来到中国,进入了琼海关“内班”,成为一名低级帮办,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个职位,也是他纪录中国的开始。在今天来看,这个小伙子或许可以称为比较有“档案意识”的青年人才,他喜欢拍摄、纪录,专注于海关职员的日常生活,展现那个时代的琼海关和海关关员形象,也呈现出了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
这些图片保存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东方与非洲学院图书馆,后由海南大学教授辛士彪留学期间因学术研究需要而翻拍带回国内。
欧式建筑中的日常生活
1926年,贺智兰集中拍摄了一些琼海关高级洋员的建筑群。这其中包括有琼海关的税务司公馆、总巡公寓、外籍班员住房,还有位处临高的灯塔海关管理人员用房,这些建筑都是清一色的洋楼。在绿树掩映之中,欧式雕花石柱和拱形窗门作为装饰,使得那些琼海关洋楼看起来更加气派和具有欧式气息。而对比之下琼海关的本地关员,居所依然是较为简陋的普通木栅瓦房。
洋关员们对居住环境的内部装饰也比较看重,延续了欧式风格。1899年,贺智兰在海口拍摄了琼海关高级帮办住处的客厅,客厅里的陈设都相当西化。西式的壁橱柜子挂在墙壁上,一架钢琴摆设在客厅的一角,旁边还装点着西式烛台、花瓶等器具。
此外,通过图片的视角,琼海关外籍关员业余时间喜爱养宠物,外籍关员在宿舍旁有马厩,饲养着矮种马,宿舍阳台上也养着宠物狗,有的税务司家里甚至还养了孔雀,这些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再现外籍关员的社交生活
100多年前,社交生活已经是外籍关员在海口不可缺少的活动,琼海关的外籍关员们时常聚会,而他们的身影也被保留在了一张张照片之中:喝下午茶、网球聚会、打猎聚会、“白百合湖”野餐等等,可见他们的业余生活较为丰富。1898年8月,贺智兰拍摄了关员们在海口德国森宝洋行喝茶的照片。照片中,太阳伞下,草坪上备好了餐桌,男士们围坐在一起,悠闲地品茶,互道问候,而女士则拨拉起了琴弦。
在一些日常生活社交的聚会中,洋关员也会有“入乡随俗”的时候,1898年5月,贺智兰拍摄了一张海口外籍居民聚会的照片。照片的场景是非常中式的门厅,门厅正后方贴着清朝大学士张廷玉的遗训:“宽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无限天机。”洋关员中包括“开办”号轮机长鲍伟、“开办”号船长艾勒律治等等一众人。尽管洋关员们身着的服装还是西装,女士也穿着欧式古典长裙,但他们也乐于在中国文化元素中留下聚会、彼此融洽相处的合影。
从一些照片中能看出,在日常生活中,包括税务司在内的外籍关员和他们的家眷,即便是生活在较为炎热的海口,也尽力保持着西装革履,一派绅士风度,女士宫廷感的长裙、精致的草帽在社交中频繁被穿戴,而同样在这一时期,本地海关关员在生活中还是长袍马褂加身。
外籍海关关员将国外的生活社交悄然间带入了海口,尽管百年之后,这一篇章已尘封在那一段岁月的烟尘里,但那一抹开放气息也从那个时代就开始彰显。
本版图片选自《百年琼关掠影》
新闻推荐
南国都市报3月13日讯(记者陈康通讯员王佳)总有一些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动手。结果往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