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琼之小邑声名起

海南日报 2019-03-25 07:43

琼海博鳌玉带滩迷人景色。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无人机高空航拍博鳌水城天水合一的惊艳之美。海南日报记者 张茂 摄一年一度盛大的祭海仪式在潭门老渡口举办。海南日报记者 袁琛 摄文\本刊特约撰稿陈江

潭门与博鳌,原本海南岛的两个边陲小镇,如今一个以博鳌亚洲国际论坛闻名;另一个成为了国内外有名的渔港,以其史上开拓南海渔路,尤其是近年发现的“更路薄”,让其声名鹊起。3月26-29日,一年一度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即将召开,与博鳌有关的话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潭门与博鳌这两个地方,相隔不过十公里之数,车行也只不过十分钟左右,在历史上曾同属一州(县),也曾分属不同州(县),既有相同的历史,又各有不同。如今一个以博鳌亚洲国际论坛闻名;另一个成为了国内外有名的渔港,以其史上开拓南海渔路,尤其是近年发现的“更路簿”,让其闻名遐迩。

典籍中的博鳌与潭门

汉武帝元鼎六年,武帝平南越并征海南,置儋耳、珠崖两郡,博鳌、潭门同属珠崖郡;直至唐代,贞观五年置琼州,博鳌、潭门皆属之;贞观十三年置容琼县,博鳌、潭门属焉;到唐显庆五年,即容琼地置乐会县,博鳌、潭门属之;嗣后经宋至元,博鳌、潭门一直同属乐会县。按清《乾隆会同县志·地理志》;“会阳僻处荒隅,獠峒错趾”,常发土著之乱。故“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平章阔里吉思平黎,始割乐会西北境置会同县于永安都乌石埇,属琼管安抚司”(《乾隆会同县志·沿革》),自此,博鳌与潭门才分属于乐会与会同两县。据陈儒《会同县堂记》:元置会同县时,“地方仅袤五里,环堵不满百家,坊厢城郭,未之有也。”为“琼小邑也”(欧阳嶙《重修文庙序》)。

博鳌与潭门自元代后虽分属两县,但地相接海相衔,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皆同,尤是传统的渔业方式,共同的渔场等,使其在历史上屡有地界与海界之争,史载“乐民与会民每年控海利”,经常导致“越界捕鱼构讼不休”。据清《宣统乐会县志·海界》,为解决海界之争,地方官员没少动脑筋。县主萧文辉曾晓谕地方:“尔等均宜照旧各管渔埠安业营生,不得逞蛮侵越,亦不得恃智塞河,致滋事端。倘敢仍前越界捕鱼,塞窒河道,许尔该乡首事人等指名禀报,以凭分别首从,照祥情究办。”尤是“光绪三十年,经会同县主林振光断批,准潭门港中流迤南为乐会海界,海门以南海利归乐会承收。又排港朗沙地一片,上流溪水两条,一由会同一由乐流下,归并为一溪入海,两县海船均是处停泊,两县以溪港中流分界。”清代以降,民国与新中国建国之初,两地建置虽略有变化,但两地渔民仍世代相互往来,共同开发着这一方土地和这一片海!一直到1958年12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琼东、乐会、万宁县合并,因地处琼州东海岸,故称琼海县,建治嘉积镇。

大海澄潭古有之

历史上,博鳌与潭门又分别怎么样呢?这里先从潭门说起。

潭门港,原非称潭门,而称“调懒”。

古“调懒港”位于今潭门新潮村,为三江(河)入海口。清《乾隆会同县志·堤港埠》:“调懒港,县东南三十里太平都。山涧二派(河)与潮会成港,潮长(涨),泊舟,潮退,二图居民溉沙煮盐处。”明确记载了二溪(派)合流入海而成调懒港的情景。这两条河水分别是今天的合水与日新河。值得一提的是,当时那两条河非常特别,据清《乾隆会同县志·川河》载:“合水溪,县东二十里太平都。二溪合流,一清一浊。”其水之异,恐世间少见。也正是这一清一浊的合水流域孕育了潭门古港的历史风情。除了合水与日新河,于两河中间,尚有一无名溪亦淌入潭门港,形成三江入海之势。

合水流域不仅给潭门带来了舟楫之便,还冲涮形成了大片滩涂地,给当地带来了煮盐之制。清《乾隆会同县志·都图》载:“二图,原系文昌盐场税课灶戸。”清《宣统乐会县志·盐志》“会禀节录”:“原划会、定、乐三邑所食之盐,悉归调懒廒运行销售”;常有不法盐商“以盐食为民生所攸关,自由购买,不专藉调懒盐为日用,自昔至今已非一日;调懒所纳盐课系因地造盐,因盐起课,与乐会毫无干涉”;其时,“琼地销琼盐,不止调懒一廒可知”;规定“两广之卤纲,调懒不能指乐会为自有之销场,乐会不专恃调懒为接济”;其盐销遍琼岛内外。

古代调懒港不仅是海南有名的盐区,还曾为乐会县治。清《康熙乐会县志·沿革志》记载:“(唐)高宗显庆五年,即容琼地置乐会县,建治黎黑村,……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迁县于太平乡之调懒村。”调懒港一度为乐会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就这样,千百年来,多少过往舟船都在潭门启帆与落碇,开启了早期南海之门。而因为调懒港素为主要贸易关口与海防军事要地,所以在很早以前,朝廷就已在这设有专门的军事设施以把守。据清《乾隆会同县志·古迹》:有“调懒墩,今废”。按清代兵制,墩台,“每墩看守兵六名”(清《乾隆会同县志·墩台》)。

讲潭门,更路簿与108兄弟还不能不讲。

更路簿,又称《南海更路经》,是潭门渔民以文字或口头相传的南海航行路线,它详细记录西南中沙群岛的岛礁名称、准确位置和航行针位(航向)、更数(距离)和岛礁特征,其所记述的南海众多岛礁及相互间众多条往来航向与里程,其实上面就是潭门渔民长期开拓南海岛礁与南海渔路的历史记载。

“108兄弟公”,是潭门渔民信奉的海神。传古时南海沿海常有海盗出没,出海渔民不断受侵。于潭门有108名渔民自动结为海洋兄弟,承担起护海之责,并数度击败海盗,终使南海平静。后不幸在一次护海时遇船难,英雄无回。潭门渔民为纪念勇士,便立庙为祭,久而久之,108兄弟便发展成潭门渔民心中的海神。所以清《乾隆会同县志·武勇》有记载:“会虽褊小,勇敢振奋亦何尝乏其人耶?”充分说明了古来潭门一带航海英雄辈出!

合水流域自调懒港汇合后,便婉转东流入海,而出海口不远处,水深天然成潭,传深千丈,堪行巨舸。而更巧的是,潭心却为珊瑚礁盘,土人称“岐心笼”,洋流至此随礁盘流旋,形成回湍而澄清了海水,行舸过处,玉鲸鳞动,尽收眼帘,成了会同八景之一——“大海澄潭”。这应该是潭门之由来。

估客轻舟争野岸

博鳌,自古以来舟楫稠密,海上贸易发达。据研究,唐宋之际,朝廷已于海南设有市舶司,专司海上贸易。至明清,博鳌与潭门亦为关口之一。2016年曾在潭门征得“两院禁示碑”,碑文上明显记载:凡出入贸易船只,须持路引(即通关公文),且离去时不得挟私,尤是大米等粮食及其他货物。

据清《康熙乐会县志·土贡》当时从博鳌运出去的“土贡”(即土特产)有:“黄白蜡、花梨木、紫榆木、银硃、腻硃、锡、生熟铜、鱼线胶”等。而据清《宣统乐会县志·洋务略》记载:时这一带“进口之货,由南洋、香港、澳门等处进者水油,儋、崖进者生盐、江门进者纸料、爆竹、布匹等为大宗。其余潮州进者瓷器,高、廉进者埕瓮水缸等物,崖、陵、万、会、文进者灰石,崖、陵进者咸鱼”,“出口之货,有槟榔、椰子、红藤、黄藤、蜂糖、枋板、生猪等物为大宗。其余有黄蜡、牛油、牛筋、牛皮、牛角、藿香、艾粉、冬叶、芝麻、益智、草仁、咸蛋、骨砖等物”。博鳌实实在在成为了海南一贸易大口岸。

清会同贡生黎公俸《大海澄潭》有说:“估客轻舟争野岸,渔歌细网集前湾”,昔日之潭门或博鳌,舟楫之稠密、樯橹之林立、海上贸易之繁盛,非但逊于今,或更有甚于今!

新闻推荐

《少年舒图的烦恼》中国首映式琼海举行

本报嘉积3月24日电(记者丁平)3月24日,2019博鳌亚洲论坛召开前夕,海南岛国际电影节2019“美丽亚洲之印度”春季影展——《少年...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