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70后乡下孩子此生的第一张照片

海南日报 2019-06-03 08:22

1981年,陈耿在老宅伙房前的留影。文\海南日报记者陈耿

我的第一张照片是在1981年拍摄的,每次从相册或电脑里看到它,当时的情境历历在目。

作为一名70后乡下孩子,小时候见过太多“走村”的老行当:卖冰棍的、卖猫屎糖的、理发的、收废品的……那时候这些人多是步行肩挑,极少有骑着28寸自行车来的。每每看到这些身影,小孩子们的快乐胜过看到远房亲戚带着礼物来时的欣喜,特别是卖猫屎糖的,给他一两分钱,他就剪下一小段粘性十足、粘有芝麻的糖条,那种香甜的味道,迄今难忘。

那些老行当,一个人往往能养活一家人。我的叔公无儿无女,他不懂农活,也没读过书,但对十六进制和十进制的换算了然于心,在新旧社会交替时期,走村串户,收购或以猫屎糖换购破铜烂铁,除了养家糊口,还将我的二伯父送进了私立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读书,然后读大学,分担了我爷爷6个孩子的抚养重担。叔公走的时候是1990年代初,二伯是今年4月走的,他们在世的时光都有80多年。

老行当中还有走村串乡拍照的,老家海口江东灵山就有一人,我记得他的村子就在我们村对面的后坡村,隔着一个名叫“挖肚洋”的田洋。因为他,我有了此生中的第一张黑白照。

都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们家离海边不远,祖辈和父辈晒过盐、捕过鱼,也曾经“巡海”。所谓“巡海”,听起来很有气势,其实是沿着海岸捡拾海浪漂来的塑料等废品,然后等进村收废品的人来买走,换点小钱,贴补家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我在幼儿和少儿时期,经常跟着父亲去“巡海”,海风大的时候,常常裹挟又轻又细的砂粒扑面而来,我经常睁不开眼,总要眯着眼睛。

大约是1981年秋的某一天,父亲和我“巡海”回来,刚好碰见对面村庄的拍照大叔走进我们家。他跟我父亲很熟,问我拍过照吗,我摇摇头。他便提出给我免费拍一张。当时我欣喜若狂,赶紧搬出一张椅子,没有换衣服,身上穿着那套父亲给我做的又宽又大的粗布衣服,就在那间又矮又旧的伙房前,光着脚丫,在摄影师的提示下,保持微笑,努力睁眼但右眼仍是半眯着,完成了照片的拍摄。照片冲洗出来后,那位拍照大叔又亲自将照片送到我们家,我父亲便一直将它夹在书本里。

进入1990年代,流行给照片过塑,我读中学的时候,担心那张照片受潮受损,还专门将家里的所有照片拿去过塑。后来的事实证明,我完全是多虑了,也是多此一举,因为黑白照片要比彩色照片存放得更久,我父亲上世纪1960年代入伍时的黑白照片,至今完好无损。

再后来,2000年我大学毕业工作了,抽空便将家里所有的照片进行扫描处理,将它们“数字化”了,也包括我那张两寸的全身黑白照。

新闻推荐

50后的童年照从强台风中“抢救”出来

1957年,3岁的符法(右二)和他的兄弟姐妹们在琼海嘉积的一家照相馆里,拍摄了这张照片。文\海南日报记者符王润这张照片拍摄...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