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百姓发展产业增收信心足家住在“田”心 财可通四方
■本报记者李梦瑶通讯员陈欢欢
12月28日下午5时许,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镇岭门村的一处山坡上,脱贫户陈小凌忙着采摘槟榔青果,不经意间一回头,来自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车流悄然交汇于海南省最大的互通枢纽——岭门互通。
“通车了!通车了!”对这一刻期盼已久的他再清楚不过,随着万洋高速公路的正式通车,今后琼中将真正站在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的中心点。
陈小凌并非第一次感受到交通环境改善所带来的欣喜。过去几年里,产自岭门村的一车车生猪、黑山羊、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正是顺着宽敞平稳的海南中线高速公路第一时间送抵海口、三亚等市县消费者的手中,才让参与相关产业的他得以顺利脱贫。
而早在驻村之初,岭门村第一书记曹文超便已筹划着依托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重新调整产业结构。“除了传统优势种养殖产业,我们正动员村民发展养龟、辣椒种植、原生态跑步鸡养殖等产业,形成长短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在他看来,海南“田字型”高速公路网的建成,让岭门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都被缩减至1小时左右,意味着今后只需“一脚油门”,一车车带着泥土气息的岭门特色农产品便可畅销全岛,有效降低流通成本、提高产销效率。
一波波游客将顺着高速公路网从山外涌进来。琼中百花岭热带雨林风景区总经理吴丽说:“高速路网的完善,让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距离进一步缩短,接下来我们将借势策划一批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来琼中探索雨林风光。”而借着如织的游人,在景区工作的脱贫户王亚霞也有了自己的打算——节假日时,让家人将山鸡、蜂蜜等特色农产品搬到景区门口,吃上双份的“旅游饭”。
(本报营根12月28日电)
新闻推荐
以产业化为关键路径,琼中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从“销路难寻”到“特色生金”
■本报记者李梦瑶特约记者秦海灵群山环绕下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深联村,近千只大白鹅在一片开阔水面上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