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游子纷纷回归家乡,琼中掀起返乡创业潮返乡“新农人”播种乡村振兴梦
在刚刚过去的这几年里,还有无数个“胡开君”正实现着类似的身份转换。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区位优势不断显现,产业布局日趋完善……以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琼中积极整合发挥生态、区位、产业等优势,在让更开放的视野、更现代的治理观念借由返乡青年在农村生根萌芽的同时,也正提速乡村经济转型升级。
乡村变革吸引青年回流
“新农人”玩转电商卖山货
从村里坐摩托车到镇上,再钻进摇摇晃晃的大巴车里,足足三个钟头后才抵达海口。过去,面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滞后的县情,琼中人纷纷选择外出创业或务工来摆脱这一困境。
与大多数走出大山的年轻人一样,家住琼中湾岭镇鸭坡村的蔡晓玲毕业后也选择留在城里,找了份旅游营销的工作。由于交通不便、山路难行,一年到头她甚至难得回一趟家。直到2015年屯琼高速公路开通,在外闯荡了12年的打工妹蔡晓玲毅然选择返乡。
回到村里能干啥?高速路贯通后,琼中到海口的时间从三个小时缩短至一个小时,这让她立马看到了商机。“以前村民一般就是挑些蔬菜瓜果到镇上的农贸市场去卖,销量很难提高。比如这小米椒,平时老人们挑着担子一天下来也卖不了几斤。”蔡晓玲回到村里的第一件事,便是办起电商平台:瓦屋家。
从村民家按市场价收购来绿橙、蜂蜜、土鸡蛋、山兰酒、牛大力等农副产品,在每一件农产品上贴上二维码标识,然后再将产品信息录入淘宝店和微店,需要购买的消费者直接通过互联网下单后,一车车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产品便会沿着平坦的高速公路迅速送达城里人的餐桌。
当年逾花甲的父辈们难以改变传统观念时,越来越多像蔡晓玲一样的“新农人”开始返乡,正逐渐挑起农业转型发展的大梁。“每次回家时都会听到乡亲们抱怨说农产品的销量、价钱上不去,那我为什么不利用自己丰富的营销经验帮助家乡的农产品走出去呢?”来自琼中黎母山镇尚总湾村的陈树望,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三亚当过老师,也去深圳干过营销,最终选择于2016年返乡创业。
如今,陈树望搭建起“爱心”电商的线上销售平台和“琼中土特产”网,将村民们种养的绿橙、蜂蜜、山兰酒、灵芝等特色农产品纷纷搬到网上销售,正努力探索着一条集线下体验与线上推广于一体的农产品产销新路。
深耕风景留住乡愁
“唤醒”乡村闲置生态资源
除了对农业经营方式的优化、农业效益的提高起到明显促进作用,青年返乡创业也正带动着闲置资源的开发与乡村的复兴。
过去说一个地方落后,常常会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坐落在乘坡河畔的和平镇堑对村,推门便是山,雨季更会水漫村庄,大抵也是不少人眼中的“穷山恶水”之地。“到了秋冬季节一涨水,地里就全淹了,人也出不去!”年年望水兴叹的村民们渐渐没了生产积极性,纷纷远走他乡,留下的人也只是守着几亩薄田勉强度日。
由于青壮劳力的大规模流失,乡村的凋敝似乎已无可挽回。可80后的胡开君却在退伍后毅然选择了返乡,并瞄准村里久被忽视的山水林田湖等生态资源,投身乡村旅游建设。他的底气来自于村里原生态的自然风光,更来自于政府的产业帮扶。
一座百米大桥打通“水路”横贯两岸、一条条硬化后的环村路曲折延伸……随着堑对村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胡开君的民宿也于2017年春节开张迎客。“以前惹人嫌的山和水,如今都成了游客眼中最大的旅游亮点。”在胡开君的带动下,如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吃上“旅游饭”。2017年,堑队村的民宿接待过夜游客达82批,农家乐接待游客更多达162批。
当乡村的价值魅力被重新发现,一座座闲置的宅楼便纷纷“苏醒”,借由当地浓郁的民族风情,化作一间间小而精的民宿,也为乡村源源不断输入活力。
“以前很多村民在海口或县城打散工,现在全回村里发展乡村旅游啦!”通过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退伍军人钟治军在琼中吊罗山乡响土村的深山中种有机蔬菜、南药,养殖生态鸡,并开辟出30间大丛民宿,而今已带动300多位贫困户在家门口创业就业。
在钟治军看来,“乡愁”是每个返乡创业者回家时心底最坚定的声音,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则是让从城市归来的人留下创业守业的必由之路。人回来了,乡村就恢复了生气。
外来人才扎根创业
带动村民抱团发展
当越来越多获得技术、经验和资金积累的农村青年“凤还巢”时,深刻变革的琼中乡村也正吸引外来资源竞相涌入。
自2000年从大学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四川汉子喻文波养过山猪、兔子、鹅,甚至还与孔雀打过交道,养殖经验十分丰富,他也有着独到的投资眼光。2012年下半年,在琼中什寒村老乡家中偶然喝到的一碗山鸡汤,让他顿时萌生出养殖山鸡的念头。
带着20万元的启动资金,2012年10月,喻文波一头扎进了琼中深山,搭建起占地500亩的山鸡养殖基地。绝佳的自然生态条件,再加上现代化的专业养殖技术,这让他的山鸡在当地很快便小有名气。“很多饭店和农家乐都与我们达成了长期合作的协议,根本不愁销路。”
在琼中山村,养鸡几乎是乡亲们发展庭院经济的首选。虽说投入小回报快,可一年到头却也挣不回几个钱。在发现附近村庄的山鸡养殖囧境后,喻文波当即决定吸引村民们抱团发展:为农户提供山鸡苗与技术支持,待农户通过散养的方式将山鸡养至一定时间,再进行收购统一销售。
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如今喻文波的山鸡养殖基地年出栏量达20余万只,还注册了山鸡品牌,带动400多户村民脱贫增收,同时也正让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在当地推广开来。
像喻文波这样的“领头雁”,在琼中还有很多。
近年来,为鼓励大学生、农民工、退伍军人返乡创业,琼中不仅出台了创业奖励、就业培训补助、创业贷款贴息等多项优惠政策,还成立了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和“爱心电商”基地,为全县1200多家企业、30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培训、孵化一条龙的综合性品牌打造及培训学习服务。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产业、升级服务等举措,如今蓬勃生长的创业力量正让昔日偏远山乡渐成创业热土。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钟颢今年63岁的陈盛喜,是加钗农场新伟分场新伟学校的退休教师,钟情书法的他,勤奋好学练就了一手好字。在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