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集中整治突出问题,党员干部带头,全民参与整治城镇“八乱” 齐心扮靓家园
■本报记者李梦瑶通讯员陈欢欢林学健
5月16日上午8时许,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长沙村脱贫户黄兴民早早出了门,沿着村道手脚麻利地清理起卫生死角里的垃圾。
早起的不仅黄兴民一人。几乎同时,在琼中各乡镇、单位与社区,都能看见这样的干部群众,他们拿着扫帚、垃圾铲、锄头等清洁用具,或铲除杂草,或捡拾垃圾,或清扫街道,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是琼中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四爱”卫生健康大行动“周末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的场景。
每周六上午,琼中四套班子领导都会率先垂范,带动2万多名干部群众化身“清洁工”,走进街头巷尾、村里村外,通过常态化清脏治乱,让全县“颜值”提升。
党员干部带头啃“脏骨头”
16日上午,琼中红岛牧场居民点出现一批特殊的“清洁工人”,他们集体出行、分散站位,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进行了一次全方位拉网式清理。之所以说“特殊”,是因为这支队伍里既有县四套班子领导、干部职工,也有清洁工人、志愿者和普通群众。
“把历史遗留的、最难整治的薄弱地带划分给我们,搞卫生不能流于形式,县四套班子领导更要带好头,做好示范作用。”4月中旬,琼中打响“周六保卫战”前,该县县委书记徐斌便主动要求承包“最难啃”的“脏骨头”。
4月25日清理县城淀粉厂,4月30日清理县城污水处理厂,5月9日清理县城白龙溪路,5月16日清理红岛牧场居民点……每周六上午8时30分,琼中县四套班子领导都会准时出现在卫生责任区,和各级干部职工、志愿者一起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
琼中爱卫办主任蔡燕红表示,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示范,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力推动了“周末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干群齐动手清理卫生死角
不只是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个周六上午,琼中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会分别组织干部职工到所在的综合整治区和社区群众一起清理卫生死角,各村(居)委会也会发动辖区居民对所住生活区、街道小巷、农贸市场等地方进行全方位、无死角的集中拉网式清理,对卫生死角“发现一处、整治一处”。
“唰唰唰……”16日一早,在琼中县委宣传文化大楼前后,琼中县委宣传部、旅文局和广播电视台的干部职工们拿着扫把和水管搞起了清洁卫生,原本布满灰尘和落叶的地板,不一会就变得光洁发亮、干净整洁。“看着干净的办公环境,心情都变愉快了。”琼中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陆娟笑言。
以整治城镇“八乱”为抓手,琼中针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有碍观瞻、影响城市形象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整治,重点抓好居民小区、机关单位、主次干道、大街小巷、城中村、建筑工地、拆迁场地、园林绿地、城乡结合部、城区出入口、老旧村庄、棚户区等地的环境卫生死角、“脏乱差”“牛皮癣”等问题的整治。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琼中每次“周末环境卫生”大清理大整治活动都要清运垃圾约150余吨,城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群众文明卫生意识明显提高
从不再乱扔垃圾到主动参与环境卫生大整治,琼中将“四爱”卫生健康大行动作为一项常态化活动,不断掀起大清理大整治热潮,正让全社会重视公共卫生、全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在琼中成为一种新时尚。
“最近这一段时间,我已经连续自发参加了三四次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志愿者李金凤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大整治,她感觉街边街角的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群众的文明卫生意识也明显有了提高。
在琼中中平镇南茂村七步水景区,由乡镇、驻村干部和村两委、脱贫户、村民等80余人组成的“南茂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清洁队伍,会在每周六拿着自家带来的扫帚、簸箕、割草机、垃圾袋等工具,定时有序开展大扫除活动。“其实根本不用村干部动员,现在大伙一看到哪里有垃圾,都会自发清理干净。”南茂村村民马小红坦言,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早已成为一种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渐养成,还需常态化考评机制“加把火”。
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琼中各乡镇会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村级环境卫生清理整治考核评比方案,通过悬挂流动小红旗和评选“文明卫生户”“美丽庭院”“环境卫生红黑榜”等形式,定期组织开展村与村、队与队、户与户等评比活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并落实红榜农户贷款优惠政策,鼓励利用集体收益向红榜农户进行奖励。“与此同时,县爱卫办和县农居督导办还成立督导检查组,分组下沉到各单位、各乡镇、各自然村进行明察暗访,对思想不重视、措施不落实,特别是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乡镇和单位按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给予问责。”在琼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琼中农居督导办主任石全看来,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琼中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正确保“四爱”卫生健康大行动取得实效。(本报营根5月16日电)
新闻推荐
黎族粉枪。(省博物馆供图)白沙起义纪念园内的王国兴雕像。海南日报记者李天平摄文\海南日报记者梁君穷在琼中黎族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