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6个村贫困户有了“胶林宝刀”
本报营根7月16日电(记者傅人意通讯员田婉莹)“这把刀可真厉害,轻轻一划,就出胶水了!”“老师,新型胶刀一般用多久需要充电呢?需要磨刀片吗?”7月15日,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乡便文村的一片胶林里,49名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围成一团,有的拿手机拍摄,有的边听边提问。他们在专心致志地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副所长曹建华讲解新型电动胶刀的使用方法。
“这种胶刀可以根据树龄、耗皮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动力和转速。树龄大的胶树,可以选择动力大一些。”曹建华介绍,这把外观呈浅绿色、重量仅370克的胶刀,是去年10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正式推出的第二代便携式电动胶刀,解决了手撕老胶线难题,割胶效率提升20%到30%。过去,胶工使用人力胶刀一般每小时割胶120株到140株,现在胶工熟练使用新型电动胶刀,每小时可割胶180株到220株。
“让我来试试!”今年52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陈飞自告奋勇,手握电动胶刀、腰间别上锂电池,开始体验操作“胶林宝刀”,“不错,感觉很轻松,不费劲,好用!”
陈飞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她家种了200多株橡胶树,每天5时到7时,她就要来到胶林里割胶,由于胶林蚊子多,她还要穿胶靴、背着蚊香,全副武装作业。“用传统割胶刀最花时间的是磨刀,一磨刀就是一个下午,听专家说这把"宝刀"只要好好保护基本不用磨刀,节省下来的时间还可以专心发展种桑养蚕产业呢!”
曹建华介绍,新型电动胶刀对割胶耗皮厚度可精准控制在1毫米以下,减少树皮的消耗量,延长胶树经济周期,增加了整体收益。尤其是,电动胶刀特殊的导向保护装置设计,使割胶深度控制良好,可有效减少因人工操作不当导致的伤树,从而延长树体的经济周期。
“此次什运乡向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购买542把新型电动胶刀,赠送给6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民,希望提高胶农割胶积极性,发展壮大橡胶产业。”什运乡副乡长陈孔介绍,橡胶产业是海南省重要的农业产业,也是什运乡的主导产业。2019年2月,天然橡胶价格(收入)保险在全省实施后,什运乡去年获得橡胶保险赔偿金近60.1万元。同时,琼中还实行橡胶产业奖补政策,农户卖1斤干胶补贴1元。
今年39岁的脱贫户王泽思是便文村公认的割胶能手,他说:“现在政府出台的政策越来越好,加上有这样的电动胶刀,很多不会割胶的村民也可以很快学会,会有更多像我一样的割胶能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钰通讯员刘霞)6月28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与海南农垦阳江农场公司就“两违”整治等问题现场办公,拆除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