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构建社会大救助体系,不落下一个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我 幸福生活有你
■本报记者刘操实习生林郅奕
近日,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营根镇营东社区的廉租房小区里,35岁的低保户许宇玲正在张罗3个孩子的午饭。“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社区干部还常来嘘寒问暖,帮我们申请各种救助,我打心底里感激。”许宇玲笑着说。
许宇玲自幼有眼疾,婚后生活也一直拮据。2017年,她早产生下一对龙凤胎,但刚出生的孩子就患上严重疾病,并检查出智力低下,在重症监护室住了大半个月才出院。从那时起,许宇玲不得已辞掉工作,专心照顾一双儿女。
那是她最艰辛的一段日子,每隔几天就要带着孩子去医院治疗康复,还得兼顾正在上小学的大儿子。“全家都靠丈夫打零工撑着,孩子的治疗用掉了所有积蓄,整个家庭都陷入了困境。”生活的艰难一度让许宇玲非常沮丧。
“我们要对困难群众的情况了如指掌,确保救助政策覆盖到每一个困难家庭。”2018年,营东社区民政协管员陈训霞在入户排查中了解到许宇玲的情况后,帮助她和三个孩子申请了低保救助金,并帮助孩子们申请了医疗救助。从那时起,每个月2000多元的低保金,加上一笔2万多元的医疗救助金,让许宇玲重燃了生活的希望。
“这笔钱可以帮孩子们改善营养,并尽可能得到好的治疗。”许宇玲说,政府的贴心救助好比雪中送炭,如今,她和丈夫计划等孩子状况好些就出去打工,把日子过得红火起来。
2年多时间里,陈训霞每年都会到许宇玲家进行一次家访,核查家庭状况的同时,再帮助她申请临时救助金,让她家多一份保障。“我们能做的,是不抛弃一个困境家庭,不放弃一个困难人员,织密民政保障网。”陈训霞说。
近年来,全省各地民政部门聚焦主责主业,充分发挥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等救助制度的兜底保障作用,让许多像许宇玲一样的贫困群众生活有了保障。
2018年8月,琼中被列为全国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县。“我们下放审批权限,在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琼中社会救助中心主任黄信亮介绍,琼中社会救助审批权限由县一级下放到乡镇一级,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申请材料、压缩办结时限、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同时改变民政部门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传统审批模式,使社会救助更便捷、更高效。
为确保每个困难家庭都能及时获得救助,琼中全面构建社会大救助体系,向社会公开招聘3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充实到救助中心、各乡镇开展社会救助宣传和排查工作。此外,还在各乡镇民政站配备2名专职工作人员、每个村委会安排1名民政协管员(共113名)。
为方便群众申请社会救助业务,当地还开发了“琼中社会救助服务APP平台”,居民可通过手机APP填写家庭成员、家庭财产等信息并上传相关证件凭证,在线申请城乡低保、临时救助、特困人员认定、低收入家庭等社会救助业务,并可以在线了解相关审查审批进度情况。
“社会救助兜底就是要把扶贫工作做到困难群众心坎上,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好事。”黄信亮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使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对象应保尽保,通过结合低收入专项救助试点工作,将专项社会救助向低收入家庭延伸,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更多的困难群众手中,让他们生活充满希望。
(本报营根9月3日电)
新闻推荐
酒驾无牌照摩托车撞上土狗,琼中一男子头部受伤 警方紧急处置 伤者已送医
本报讯(记者李传敏)8月23日22时40分许,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长征镇往营根镇方向红洲村路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长征镇一林姓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