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强化作风建设干部吃住在村常驻帮扶
■通讯员陈欢欢
“我的左腿骨头坏死做完手术后,行动不便,是大彪书记开车送我到县医院复检,还帮我办理医疗费用报销。”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长沙村村民陈泽充满感激的说,虽然自己已经脱了贫,但帮扶干部对他的关怀丝毫不减。
陈泽口中的大彪书记正是琼中县委宣传部派驻到和平镇长沙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凌大彪。
“今年琼中实现脱贫摘帽已到最后冲刺阶段,接近尾声,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只有让自己成为"村民",才能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凌大彪说。目前,琼中全县有1600多名干部参加扶贫,占全县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二,他们组建起100支工作队长期驻村,成为琼中这一国家级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核心力量。
如今,只要走进琼中各个村庄中,总能看见来自各单位或各乡镇的“常驻村民”在村里忙碌。在每个有脱贫任务的贫困村,都有长期驻村,白天与农户同劳动,夜晚与农户同吃、同住的扶贫工作队。“谁家有人生病了,他们比家里人还着急,谁家小孩厌学了,他们反复登门劝说,哪家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长征镇什仍村罗柳村民小组脱贫户王圣恩说,自己也在帮扶干部的引导下,依靠多产业发展成为了“脱贫之星”。
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扶贫工作队员都不放过。贫困村民碰到难题,扶贫工作队员都一对一想方设法解决。琼中县委书记孙喆表示,“只有和贫困村民建立起牢固感情,取得他们的信任,激发出他们的脱贫动力,才能帮助贫困村民尽早脱贫。”
琼中“干群一家亲”的诀窍在于建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和大队、中队、小队三级基层战斗单元,创新“2+1”“3+1”“4+1”工作机制,要求5个工作日县领导至少下村2天、帮扶干部至少3天、乡镇干部至少4天,实行三分之二以上的帮扶干部驻村过夜、双休日至少1天驻村过夜,逐级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扶贫”格局。
此外,还实施的“5个1”政策,即:与帮扶农户吃1顿饭、开1次家庭会、宣讲1次政策、做1件实事、打扫整理1次家庭卫生。让干群彼此敞开心扉,互帮互助,共同奋斗,同走致富路。
(本报营根12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参加活动的读者和小记者在什寒村合影。小记者在品尝琼中绿橙。小记者在果园采访技术员。参加活动的读者合影。参加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