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和平镇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冯江涛:尽最大努力为村民多做实事
■本报记者郭畅
“在担任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期间,能看到村里38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心里的滋味比蜜还甜。”7月2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堑对村驻村第一书记冯江涛告诉记者,贫困户脱贫了,并不意味着可以松口气,“巩固提升”任重道远。
2016年11月,省委办公厅法规室副主任冯江涛受组织委派,到琼中和平镇堑对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经过整村推进的堑对村是琼中“富美乡村”的示范村庄,如何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并且扶持村民端起旅游致富“饭碗”,成了扶贫工作的重心。
冯江涛说,2016年,村里成立了“万泉石臼”乡村旅游合作社,2017年合作社新增17间民宿,村民也陆续开起了农家乐饭庄,旅游这碗“饭”吃得越来越香。
合作社理事长胡开君说,合作社能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各级帮扶单位和扶贫干部的支持,最早开办农家乐的村民王敬新,每年的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
除了旅游合作社,冯江涛和村干部还谋划成立了堑对村“三养一种”(黑山羊、家禽、竹狸、南药)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38户脱贫户根据个人喜好及需求入社发展,巩固脱贫成果。
“冯书记还积极推进"一桥两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太平洋建设集团投资130万元建设村级生产便道,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堑对村党支部书记王大标说。
“扶贫既要"面子"又要"里子",很多低保户、脱贫户仍然需要扶贫干部的关心帮助。”冯江涛说。
堑对村有两个患有地中海贫血症的儿童,每年需要至少几万元的治疗费用,然而这笔钱对刚刚脱贫的家庭来讲无疑是沉重的负担。“通过多方努力,我们联系了一家慈善基金会,帮这两个孩子分别争取到了2.4万元的医疗费帮扶。”冯江涛说。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基层扶贫干部,为村民多做实事就是本职工作。”冯江涛说,去年暑假,他带着10岁的女儿到堑对村生活了1个月,当时只想着让她体验生活。没想到今年春节前夕,冯江涛的女儿打来了电话:“爸爸,快过年了,家里有一些衣服您可以帮我寄给堑对村的小朋友吗?我还发动了班里的同学一起跟我捐衣物。”
没过几天,在堑对村的乡村大舞台上,挂着长长一排五颜六色的“爱心衣服”,堑对村的孩子们可以自主选择,只要试穿合适就可以把衣服带回家。
“扶贫就要真扶贫,全心全意无私奉献,爱心同样需要代代传承。”冯江涛说,自己只是万千优秀党员中的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最大努力为村民多做实事,做好每一件事,就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
(本报营根7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