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中扶贫路上的“孺子牛”之王则义 生命最后一刻,他嘱咐妻子找摩托车钥匙“后备箱里,有扶贫文件”
当好全村的“知心管家”竭力完成扶贫使命
王则义是黎族人,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当选黎母山镇干埇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并连任19年。在19年间,王则义心系困难群众,成了全村人的“知心管家”。
“2014年,干埇村贫困户共117户,王则义深知扶贫任务重,开始对每户贫困户进行地毯式走访,与大家一起商讨脱贫措施。”干埇村扶贫干部王传冲回忆,认真、耐心、有担当,是王则义一贯的工作作风。
在王则义的带领下,村民们积极发展种桑养蚕、养殖黑山羊等致富产业,如今全村种桑面积100亩,林下益智种植180亩,养殖罗非鱼120亩,还相继成立了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
“我想看着117户贫困户都过上好日子。”王则义的妻子卓月芳告诉记者,在王则义的工作日志中,记录着很多类似的愿望。
经过不懈努力,干埇村的贫困户从2014年的117户降至2017年的24户,脱贫户王盛山在王则义的帮助下,解决了子女的上学难题,加入村里的山猪养殖合作社,自主发展益智种植业,走上多元化致富之路。
“要不是有王则义的帮忙,我家还是一贫如洗。他是一位优秀的扶贫干部,只可惜走得太早了。”王盛山说。
当好全村的“改造者”全力改善民生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谈起王则义,干埇村扶贫干部朱啟文直言,在村工作34年来,他就是个永不知疲倦的人。
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关注民生,大力发展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王则义工作的一个核心理念。
几年来,王则义对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改,修建环村路、饮水工程、排水沟等等,只要关系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面,都会留下他的足迹。
“是王书记让我们告别了祖祖辈辈走的泥巴路,有了水泥路,进出村子都方便了。”王盛山回忆道,修路时,总是看见王则义跑前跑后督导工程,经常跑得大汗淋漓。
短短几年间,王则义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2015年完成毛丛村整村推进工作,受益群众达216人,硬化了2条环村道共3.7公里,完成坡生田村饮水工程建设,解决了387人的饮水难问题,兴建毛丛、坡生田、流马史、大坡、干埇、水利各一条,总长7公里。
以真情换民心,无论多辛苦,看到家乡的变化,王则义总是对同事说,我们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坚持当好党的执行者
“从2017年6月起,他就总觉得身体不适,因为扶贫任务重,没有去医院检查。”妻子卓月芳说,一个周末,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王则义才被“逼着”去了医院,检查报告出来时才知已是肺癌晚期。
“都已经是肺癌晚期了,与其住在医院里看天花板,还不如和乡亲们多待些日子,我心里放不下他们。”王则义执拗地要求回家。
干埇村扶贫干部朱啟文回忆,从医院回来后,王则义便开始组织贫困户上脱贫致富电视夜校,那时只觉得他的脸色很差,劝他早点回去休息,但王则义还是坚持学完了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课程。
“最后的一个月,王则义已经不能正常接听电话,我按照他的"比比划划",帮他向同事传达工作内容。”卓月芳说,其实他很想多撑些日子,还跟我说既然行动不便,能不能搬去村委会办公楼住些日子,方便工作。
2017年10月31日上午,王则义在生命的弥留之际,委托妻子去找他的摩托车钥匙,说摩托车的后备箱还有些和扶贫相关的文件,要把文件整理好交给村干部。
“没想到这段话是王则义对我们最后的"告别",他带着对乡亲们的牵挂与不舍,离开了。”卓月芳哽咽地说。
在琼中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栗太强看来,王则义将毕生心血献给了贫困百姓,用一名普通党员的敬业行为树起了生命丰碑。
笔者手记
王则义,一个党龄31年的老同志。在患病治疗期间,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直至去世仍有许多人不知道他曾是带病工作。他始终坚持在工作岗位上,把工作当作激励自己与病魔抗争、作为坚强活下去的理由,他将自己全心全意奉献在了基层岗位上,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干埇村,将自己燃烧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用一片赤诚之心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
他用短暂的生命践行了在党旗下的铮铮誓言,他的生命与干埇村的土地紧紧连在一起,在57岁的人生里,绽放绚丽的生命。他燃烧自己,留下了光和热,让家乡的面貌改变,让困难群众的生活改善,书写了常人没有的生命厚度,令人敬仰。
(文/陈欢欢李梦瑶)
新闻推荐
琼中蜜缘养蜂合作社带领职工群众发展养蜂关联产业脱贫致富与蜂共舞,酿造甜蜜生活
■本报记者欧英才通讯员李峙罕左国辉“嗡嗡嗡……”1月5日,海南日报记者来到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海胶集团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