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整治 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上接A01版
按照“谁受益、谁负责”原则,琼中将“五网”建设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在各乡镇设立农村公路管护员、村级饮水安全管理员、污水处理设备管护员等20大类农村公益岗位,既让贫困村民实现了家门口上岗就业,又使得全县544个自然村的基础设施长效管护责任落实到人。
制度护航
不断拓展内涵外延
村庄虽然已不再灰头土脸,环境整治的脚步却并没有停下。在抓好“三清两改一建”工作的基础上,琼中于今年年初提出“三清三改三化一建”,即清理垃圾、污水、废弃物,改厕、改路、改水,美化、绿化、亮化以及建机制,再次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外延。
“村民不仅不再乱扔垃圾,甚至学会了垃圾分类。”琼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李振高介绍,琼中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日前在湾岭镇水央村启动,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方式,将稳步推动29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建设。
人居环境整治持续加码,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驾护航”。
通过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琼中不定期对全县100个行政村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暗访督查工作,各乡镇、村级组织也陆续制定出台考核标准、评比制度与村民公约,构建起县、乡镇、村委会、村小组四级监督机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以政府为主导、村民参与自治,社会资本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我们落实年度考核标准与不定期暗访督查机制,形成观念与制度的双重约束。”在琼中县委书记孙喆看来,党员干部、村民与社会资本的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正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持久美”转变。
(本报营根8月10日电)
新闻推荐
水央村村容村貌干净整洁。本报记者李梦瑶通讯员林学健摄红榜■本报记者李梦瑶见习记者谢凯沿仿古木栈道拾阶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