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天涯区抱龙村脱贫户黄文晓:“多条腿走路”让脱贫步伐迈得更稳

三亚日报 2018-08-28 23:00

黄文晓站在自家的小卖部前。张晓华 摄本报记者张晓华

当星光还在头顶上闪耀时,三亚市天涯区抱龙村红新二小组的黄文晓夫妻已开始了忙碌的一天。每天凌晨四点,黄文晓就要开着农用三轮车去崖州卖菜。在此之前,夫妻俩得提前去地里摘菜、整理好。等把菜卖完,回到家就已经是上午11点多了。这只是一天忙碌的开始,黄文晓夫妻还开着一间小卖部,白天进货、卖货;晚上清点、做账、打扫卫生。为了能多做点生意,很多时候都是晚上睡觉前才打烊。这样的日子,黄文晓夫妻坚持了多年。

以一人之力艰难维持全家生活

抱龙村是天涯区北部山区黎族、苗族同胞聚居的村庄,地处大山深处,交通不便、技术落后给村里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黄文晓今年39岁,一家五口人,妻子长期患病,12岁的孩子9月份就该升初中了,父母都已年过八旬。自黄文晓与妻子结婚以来,因不会什么“手艺活”,只能靠种稻田、割橡胶,干点苦力活,挣些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着家庭的日常开销,供孩子读书上学。

“那时候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有时候割胶要从凌晨一两点一直干到中午12点,挣钱却不多。随着父母年龄增长,加上孩子读书,家里的开销越来越大,经济压力也逐渐增加。”正如黄文晓所说,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自从妻子患上鼻炎后,日子就过得更加捉襟见肘。

“鼻炎不算什么大病,可是发作起来,头疼、鼻塞、流鼻涕,把人折腾得够呛!”黄文晓带着妻子去看过很多医院,钱花了不少,但病情却总是反反复复。因为这病,夫妻俩连二胎都没要。祸不单行,黄文晓的孩子小时候体质非常差,经常因为感冒发烧要输液,两只小手上全是针眼,连护士都不愿意给孩子扎针了。

“那时候,老婆和孩子经常一起生病,累得我都快趴下了。”黄文晓说自己有腰疼的老毛病,重体力活一直干不了。随着家庭负担日益加重,2014年,经本人申请、民主评议等一系列程序,黄文晓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多条腿”蹚出脱贫路

煎熬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黄文晓并没有失去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山这水这土地,不养懒人,日子再苦也得过下去。”

黄文晓开始提高自己的冬季瓜菜种植技术,他起早贪黑,学习种植知识。天涯区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开班后,黄文晓夫妻每次都早早到村里的文体活动室,带着小本子和笔,认真学习电视夜校的教学内容,包括扶贫政策、产业发展、思想教育、扶贫典型案例等知识。“电视夜校每周一晚上8点半到9点半开课,我俩从未旷过课。”因为勤奋好学,黄文晓还被天涯区评为脱贫致富电视夜校优秀学员。

黄文晓边摸索边实践,慢慢地,他的瓜菜种植技术越来越好。

黄文晓还通过选用水稻良种,助自己增产增收。“过去五六亩普通稻种的收成,才够全家人吃一年;现在一亩良种的收成就够全家人吃一年啦!”

“这台收割机别看小,可帮了我们的大忙,省时又省力,过去人工五六天才能干完的活儿,用收割机一天就干完了。”黄文晓买了一台小型收割机,除了自家使用,农忙时节还会为附近的乡亲收割庄稼。一般情况下,每收割1亩大约收入100多元,这样的赚钱机会虽然是季节性的,但对黄文晓来说也是一个收入的补充。

黄文晓还种植五六百株橡胶树和少量槟榔树,妻子则养殖20多只鸡,并利用家里的空闲房间,在院子里开起了一间小卖部。开源还得节流,黄文晓盘算,小卖部虽然位置不算好,来买东西的村民不多,可自家的油盐酱醋等日常生活用品问题就解决了,不用再额外花钱去买了。

不等不靠,勤劳致富

黄文晓家的情况,也引起了扶贫工作人员的关注。按照三亚市实施的推动精准扶贫政策,帮扶责任人和脱贫攻坚工作队“手把手”指导黄文晓脱贫。针对他家的实际,黄文晓收到定制化的“脱贫清单”,即就业脱贫和产业脱贫。通俗地说,就是参加村里组织的力所能及的务工劳动,可以有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村里还按规定给他家补贴种子、化肥、种苗等物品的购买费用。

“光等着政府扶持是不行的,还是要靠自己努力好好干。”尽管一切刚起步,黄文晓对未来仍充满信心。

“扶贫在扶志。让党的好政策激发脱贫志气、确立致富志向,这才是根本。”在抱龙村“第一书记”黄卫看来,黄文晓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贫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一颗敢于向贫困挑战的心。扶贫最重要的就是扶志,只有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再汇聚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基层群众的各方力量,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无证驾驶假牌车一男子被三亚警方行拘20日罚款6500元

本报讯(记者李业滨通讯员张海哲)7月1日,三亚交警在开展集中整治时,依法查获一起驾驶人无证驾驶机动车且使用伪造机动车号牌案...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