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新风迎面来 美丽三亚绽新颜 三亚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数”说三亚“创文”
山体修复
污染治理
公园绿地
文明交通
文化基础
■全力推进35个破损山体修复,修复面积约41万平方米。
■11条河流水污染治理,491个自然村污水综合整治,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
■收回私占公园绿地11处,建成并免费开放公园绿地37个,初步形成“一河九园”城市中心公园带。
■开展道德模范、“三亚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评选,共评选表彰文明单位101个、文明校园31个、文明村14个、文明家庭114个。
■建立健全“片长+网格长+12345政府服务热线”网格化管理机制,全市划分为16个大片区、67个小片区、408个网格。
■12345热线平台平均每天受理投诉办件1000件左右,总体办结率95%以上。
■持续深化“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主题活动,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粘贴“礼让斑马线”车贴1.3万多张。
■建立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季问责的常态化督查机制,今年以来,专项督查共发现各类问题4696项,发出督查通报580余篇,完成整改率为98.4%。
■今年,安排13.38亿元,主要用于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巩固提升30余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老旧居民区。
■92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全部挂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真心拥护。
■491个自然村成立了农村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队,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提升。
文明之风浩荡来,三亚无处不飞花。
九月的三亚,披着青翠碧绿的外衣,肆意地炫耀着她的年轻和活力。畅游其间,可感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交织。美,是人们对三亚这座城市的由衷赞叹。
道路两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礼仪,做文明市民”“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争当文明有礼三亚人”等公益广告传递着热爱祖国、勤俭节约、敬老爱幼、互助友爱的正能量,温情脉脉地将人心握紧。十字路口、车站机场……年轻的志愿者们活跃在城市各个角落,倡导文明礼貌,传递文明新风。社区里,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打通服务居民“最后一公里”。看来,美不止流淌在河畔花草间,文明更渗透在广大干部和市民游客的精神基因中,微小,静默,却无时无刻不在积聚能量。
从“创卫”到“创文巩卫”,是三亚不断提升城市品质的过程。2017年,三亚高分通过复审,再次蝉联“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同年,三亚制定出台《三亚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方案》。
2017年以来,三亚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以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为动力,全市领导干部以上率下,部门整体联动,群众广泛参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呈现崭新局面。
●全面创建
合奏一曲恢宏的绿色乐章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指出,深化社会文明大行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是三亚建设自贸区、自贸港最基本、最基础的工作。三亚要外修环境、内修人文,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精神道德同步提升。
三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推进35个破损山体修复,修复面积约41万平方米。同时,出台《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严厉打击毁山行为,守住生态“红线”。一系列举措下,曾经裸露的“光头山”重披绿装。
11条河流水污染治理,491个自然村污水综合整治,城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改造,使得河流重泛清波,两岸再现苍翠。
老城区道路沿线启动立面改造,增加城区魅力;户外建筑广告标识得到规范,还靓丽的城市“天际线”;道路景观美化、绿化、彩化,街头园景成为市民游客驻足的景点;夜晚,璀璨的灯光勾勒出一幅美丽的夜景图;收回私占公园绿地11处,建成并免费开放公园绿地37个,初步形成“一河九园”城市中心公园带,“绿色项链”串联起了两河四岸的城市美景。
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三亚好人”、“新时代好少年”等系列评选,共评选表彰文明单位101个、文明校园31个、文明村14个、文明家庭114个。凡人善举树起道德旗帜,身边好人在引领城市文明。
渔民梁彩雄坚持26年义务为驻岛官兵运送给养;大茅村村民李鸿民7年以一己之力照顾4位患病亲人;警民爱心接力,使突然晕倒的俄罗斯女游客转危为安;产妇街头生子,好心人援手搭“产房”……一座城市真正的名片是居民的文明素质,它彰显着三亚的城市温度,挺立着三亚的城市风骨。
他们积极参与卫生清扫,不怕苦不怕累;每逢台风来临,他们自发疏散渔民,引导渔民上岸;海滩上常有他们的身影,或捡垃圾,或向游客发放保护海洋的宣传单页……
在三亚,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和来自五湖四海的“候鸟”,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努力打造人人参与、人人向往的文明之城。
●全力创建
谱出一段精彩的文明华章
著名建筑师贝聿铭曾说过,“人类只是地球上匆匆的旅行者,唯有城市将永久存在。”千百年来,城市不仅是建筑与街道的“排列组合”,更是人类文明的“容器”,体现着人类对理想秩序的追求。而今天,我们的城市同样肩负着“文明的使命”:城市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应当把更多的公共空间留给市民,不断提高百姓的舒适感、愉悦感和幸福感。
为此,一场上下齐心、全力推进的幸福接力赛在三亚“创文”中展开。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严朝君亲自谋划、部署、推动、督促,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市四套班子合力抓、全市上下齐心抓的新局面。
“发现像井盖破损之类的问题,我就通过社区管理系统上报,发送到相关部门,尽快解决问题。”天涯区朝阳社区第2网格长盛蓉丽每天都会在自己管辖的网格区域内走访,搜民情、解民忧,对网格内出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
通过建立健全“片长+网格长+12345政府服务热线”的网格化管理机制,三亚将全市划分为16个大片区、67个小片区、408个网格。从市级领导、区级领导、单位领导到社区干部、网格员,下沉到各自的责任网格。城市卫生要管,环境污染要管,“门前三包”要管,井盖丢了要管,乱挂广告条幅也要管……总之,发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
市、区两级12345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智能管理平台,用最短时间做最高效的工作。12345热线平台平均每天受理投诉办件1000件左右,总体办结率95%以上。
凤凰路海螺大桥至山屿湖溪泽桥的一段河道是卓达社区工作人员陈广谊负责的河段,每天两次巡查是他的“必修课”。“巡查排污口和排水口,闻水体、看水质、清除河道垃圾,是每个巡查监管人员的工作。”除了日常巡查,把巡查工作形成详细台账、发现重大问题立即上报,也是巡查监管人员的职责。
三亚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美,治水的脚步从未停止。“双总河长制”的市、区、村三级河长体系,把地方党政领导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从此,原本无人愿管的河流有了“主人”,河长制使河流“长治”。
三亚全年流动人口达2000万人次。为此,三亚持续深化“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主题活动,在公交车、出租车、公务车、私家车粘贴“礼让斑马线”车贴1.3万多张。如何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行?曾是三亚最“揪心”的事情,为此,三亚公安部门结合实际情况,启动了“道路交通管理路长制”。
“路长制”实行“定人、定时、定点、定责、定奖、定罚”六定立体化工作机制,确保124条道路有警力在路上执勤,有人现场解决问题。
除了交通治理和服务交通外,“路长制”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管闲事”。大的像治安案件、寻找丢失的老人小孩,小的如扶老人过马路,只要是警察应该做的事情,他们绝不推辞。
“海南美丽三亚城,交警执行特认真,帮扶老幼过马路,甘做弱者知心人。”这首打油诗出自三亚两位八旬“候鸟”老人。她们经常经过三亚五中附近的十字路口,路口车流量大,老人过马路很不方便。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每次她们出现,路管员都会扶她们过马路,让老人感受到三亚的温暖。
三亚还建立了日督查、周通报、月考核、季问责的常态化督查机制,以最严格的考核、最严厉的问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今年以来,专项督查共发现各类问题4696项,发出督查通报580余篇,完成整改率为98.4%。
每季度邀请第三方对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行全面模拟测评,成绩排名末位的责任领导在电视问政节目上被公开问责,通过以测促改,严格压实责任。
●全民创建
写好一篇生动的为民文章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了谁?三亚从创建之初便给出了答案:全体市民游客。
从2017年以来,一年多时间里,三亚市民游客切身感受到了“创文”带来的变化。菜市场更整洁干净了,停车更有秩序了,垃圾分类更加合理了,城市交通越来越通畅了,生活在三亚越来越舒心了。
人们习惯上把无物业管理、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小区,称为“三无小区”。今年,三亚市安排13.38亿元,主要用于完善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巩固提升30余个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老旧居民区。197个“三无小区”逐渐更换供水、消防、电力系统,统一安装智能充电桩,增加绿化、文体设施、物业管理等,小区环境持续改善。
人头涌动,吆喝声此起彼伏……逛夜市是不少市民游客的爱好,但在热闹的背后,存在车辆乱停乱放、噪声扰民、遗留垃圾等乱象。在治理夜市乱象时,三亚没有简单取缔了事,而是结合背街小巷改造工程,从规范管理角度,对主城区内的夜市及马路市场进行引导治理。
按照就地就近原则,三亚建设了一批标准化便民服务点,将原先存在的夜市、马路市场等进行改造或迁移,补充修鞋店、缝纫店等市民生活所需的小行业,规定营业时间,划定经营区域,统一标准有序管理。
9月28日8时许,不少市民提着大袋小袋的蔬菜和禽肉走出商品街一巷港华农贸市场。此时,是一天当中农贸市场喧哗热闹的时段,但市场内的通道上看不到烂菜叶、果皮杂物等垃圾。一排排摊位上,菜品整齐摆放着。一些摊主一边做生意一边清理自己的摊位,他们用抹布把台面擦得干干净净。一位摊主说:“像我们卖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烂菜叶和泥土,现在都会收集好,等着保洁人员来收。”
●全域创建
翻开一页崭新的探索篇章
欲建文明城,先育文明村。
三亚的“创文”之路没有停留在城市,还主动向农村延伸,努力形成城乡一体、共创共建的全域文明新格局。
“亲爱的,我们比其他结婚的新人多一个新时代新人证。”5月20日是一个浪漫的日子,9对新人参加了海棠区“新时代、新风尚”集体婚礼,享受免费提供的星级酒店客房、草坪婚礼、跟妆、摄影摄像等多项福利。张捷、陈秀桃这对新人认为,这样的婚礼形式环保、时尚,符合新时代的潮流,不会给亲朋好友增加负担,不会因为大操大办而疲惫。
天涯区华丽村村民符海阔的“环保婚礼”,只有一排排电动单车在村间小道上迎亲;育才生态区青法村村民胡天祥选择把因意外过世的儿子的丧事从简,不设酒席,第二天就料理完了。
三亚以加强红白理事会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解决盘踞农村多年的陈规陋习,使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人情攀比的不良风气得到扭转。92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全部挂牌,“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得到了广大村民的真心拥护。
像吉阳区大茅村一样,491个自然村成立了农村志愿服务队、文明劝导队,引导农民自我约束、自我服务、自我提升。每月到了约定的清洁日,全村老少齐上阵,清洁乡村、扮美家园。
三亚还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卫生户”“美丽庭院”“好媳妇”“好婆婆”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先进典型评选,让美丽乡村既美了“面子”,更美了“里子”。
如今,放眼三亚,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单位都在向往和追求讲文明、尊道德的生活,不断丰富着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志愿服务、道德讲堂、文明餐桌……一个个贴着“文明”标签的品牌,让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热情充分释放。
文明的种子将在鹿城大地继续播撒,寄托在每一件公共设施的合理使用上,浸润于每一位市民游客的日常行为中,镌刻在三亚城市精神的最深处,成为这座城市新的禀赋。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文明,让城市更具活力。我们相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三亚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时不我待的争先意识、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久久为功的务实作风,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条路上,更加从容、更加努力地前行。
新闻推荐
特战队员涉水追击。胡拥军周奕摄本报讯(记者胡拥军通讯员周奕)从对水上漂移目标射击到制作担架转运伤员,从负重30公斤长途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