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57岁疍家人何太胜:政府好政策让疍家人不再漂泊无定

三亚日报 2018-11-02 07:42

水居巷海边的吊脚楼。本报记者黄世烽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随波逐流飘荡在苍茫大海,织网捕鱼,以水而生同水而去,度过自己摇曳的一生,他们,就是生活在海南一带的疍家人,被誉为“海上吉普赛人”。

自新石器时代晚期起,古疍民就生活在东南沿海一带,随着历史的迁移,疍民们经历过压迫与融合,渐渐地离开纷争的陆地,奔向广袤宽容的海洋,过上遗世独立的吉普赛式流浪者生活。

疍家人、现年57岁的天涯区渔港社区党总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何太胜回忆,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南边海渔村还没有固定的市场,在大海中风里来浪里去的疍家人从海中打上鱼后,便就地和来自三亚其他地方的人在三亚港老码头交换一些生活必需品,偶尔也会换到一些钱维持生计,生活艰辛。后来南边海渔村渐渐发展起来,草房变成瓦房,瓦房又变成平房、楼房。

“现今的港务局码头就是疍家人最初常常居住的北边海。”何太胜告诉三亚日报记者,自他记事起,父辈就告诉他:在1943年至1944年间,入侵的日本人开始在此兴建码头,并且是以疍家人的吊脚楼为营房。到了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不断扩建,才成了现今人们看到的港务局码头的模样。

“我们疍家人都非常感恩政府上岸定居的好政策!”何太胜告诉三亚日报记者,在上世纪70年代初,政府出台了鼓励疍家人上岸定居的政策,把南边海区域划分给疍家人上岸定居,在海上漂泊了一辈子的疍家人这才终于踏上了岸。“南边海这片地原来叫大山园。”何太胜表示,他的父亲与其他惜土如金的疍家人一样,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片荒凉之地上建立起了自己的新家园——南边海渔村。

在何太胜少时记忆里,三亚本地渔民普遍只拥有小渔船,出不了远海,只能小打小捞,或者在港内和河道里接驳,渔民们则帮着大船搬货,渔妇们腌制鱼干和做代销。

何太胜回忆,在他成年之后,三亚港逐渐吸引来自广东、广西和港、澳、台渔船在此交易、补给和避风停靠。1984年被国家批准为对外开放口岸,成为海南南部地区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三亚港因此也就逐渐发展成为集客运、货运、渔港以及旅游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由于城市的河口规划,在历史上发挥着繁重渔业作用的三亚老渔港搬迁到崖州中心渔港,疍家人又回到600年前最初抵达古崖州的地方。而在不久后,三亚港内徜徉飞驰的或将是各种高级游艇。

新闻推荐

崖州中心渔港:南端大港万船来往

高空航拍中国最南端规模最大的渔港——三亚市崖州中心渔港。海南日报记者张茂摄渔船停泊在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内。海南日报...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