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12年来,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深圳,“资深铁粉”严先生:我到哪里都离不开你,《三亚日报》

三亚日报 2018-11-16 07:43

严先生正在阅读《三亚日报》。本报记者张晓华

12年前,他还是朝气蓬勃的青年;12年后,他已成长为单位骨干。

12年前,他还在北京奋力拼搏;12年后,他在深圳已拥有了成功的事业……

作为《三亚日报》的“资深铁粉”,在不惑之年的严先生眼里,他与《三亚日报》就像在“谈恋爱”,无论走到哪里,感情矢志不渝。

结缘:从偶然到永远

老家在安徽合肥的严先生,大学毕业后“北漂”,从事经济方面的工作。与《三亚日报》结缘,应该有12年的时间了。

2006年的一天,严先生到三亚出差。在飞机上,为了打发时间,他随手拿起一份《三亚晨报》(现《三亚日报》)。平时在单位,工作任务繁重,很少有读报刊的时间。而这一读,他就被这份栏目丰富、内容充实、重民生、贴地气的报纸吸引住了。“字体大,字迹清晰,而且没有其他报纸上那么多广告。”

下飞机时,严先生征询空乘人员,看能否把这份《三亚晨报》带走。善解人意的空姐不仅给了他当天的《三亚晨报》,还特意找出前几天的几份报纸都给了严先生。

“当时《三亚晨报》上还没有邮发代号,没法通过北京当地邮局订阅这份报纸。”严先生回到北京后,马上通过报纸上的电话,联系到《三亚晨报》发行部。发行部工作人员马宗贵告诉严先生,可以通过邮寄的方式,让他读到报纸。

从那以后,不管日常工作多么繁忙,严先生每月都要抽出时间,到邮局汇出订报款和邮寄费,然后就盼望着《三亚晨报》早一点寄到手中。“报纸到我手上的时候,看到的往往已经是半个月前的新闻了。”尽管有些滞后,可《三亚晨报》成了远在北京的严先生与三亚沟通的一座重要桥梁。

珍藏:犹恋纸墨芳香

“我连当年邮寄报纸的信封都保存着呢!”每次收到报社寄来的报纸,严先生都会小心地将贴有邮票、盖有邮戳的信封收藏起来。这种习惯,他一坚持就是6年。那些信封,每个都用塑料膜包着,旁边还标注着日期。

直到2012年10月,《三亚晨报》有了邮发代号,严先生终于可以通过邮局订阅这份报纸了。每天回家后,他的第一件事便是去小区信箱里取报纸。多年已形成固定习惯,一天不看《三亚晨报》,似乎感觉缺了点儿什么。

2013年,《三亚晨报》更名为《三亚日报》,其中经历过好几次改版,报纸版面、栏目设置等都发生过变化,但严先生所喜欢的内容却一直未曾改变。

每次阅读报纸时,严先生还要认真做些笔记,把他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或者有趣的版面、稿件重点标注。

看完的报纸,严先生精心收藏。特别是《三亚晨报》更名《三亚日报》后的首份报纸,他用几层宣纸小心翼翼地包好,防潮湿、防干燥、防虫咬,细心的严先生都考虑到了。

2015年1月,严先生从北京转战到深圳发展。担心当地气候潮湿,影响报纸收藏,所以他每月整理一次报纸,然后打包寄回北京家里保存。

在严先生看来,尽管现在可以通过网络阅读报纸了,但并不能完全替代纸质报纸。纸质阅读环境更纯粹,更容易理解与消化文章中的内容,还能深入地分析与品味。“展开一份报纸,端一杯清茶,静静阅读,那是电子浏览无法体会到的一种感觉。”

收获:“买”到阳光生活

“在三亚买房,就是买到了阳光生活!”从报端,严先生认识了三亚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这里拥有令其他城市艳羡的清新空气和碧海蓝天,这里远离雾霾尘埃,尽可惬意地舒展慵懒的身姿,静静地享受海风凉爽,阳光明媚。

而一直关注三亚城市发展的严先生,更是通过报纸了解到三亚未来可期的巨大前景和潜在价值:从小渔镇到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和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从“天涯海角”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发展总部经济、59国入境人员旅游免签……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棚改、特色产业小镇、“创文巩卫”……无论是大政方针,还是具体的规划或项目,严先生一直与三亚“同频共振”,而《三亚日报》刊登的相关房地产项目、楼盘等信息,坚定了他在三亚投资的信心。

“我相信党报的权威性,从2010年起,就陆续在三亚买了大小4套房子。去年,我还在三亚买了车,上了牌照。”每当严先生谈及他的“投资远见”,总会引来身边亲朋好友羡慕的目光。

“待多年后我退休了,一定会定居在三亚。那样,我就可以天天与《三亚日报》为伴啦!”严先生把三亚当作第二故乡。今后,他还要继续与《三亚日报》一起走过气势恢宏的岁月,在时光长廊上印下纵横交错的足印。

新闻推荐

三亚学院获评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慕课+ 教学实践奖”

本报讯(记者黄珍)日前,新时代在线教育发展研讨会暨学堂在线五周年大会在清华大学隆重举行,三亚学院获评教育部在线教育研...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