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八旬的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退休专家金轩轩:我与三亚日报的一“纸”情缘
“《三亚日报》给我送来了精神食粮,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心胸豁达。《三亚日报》当之无愧是我的挚友。”来自北京84岁的金轩轩老人和《三亚日报》的缘分可不一般,她的名字常常出现在报纸上,既是老读者,又是投稿者。她把自己当成这份报纸和三亚这座城市的主人翁。
报纸在手,特别管用
1992年,金轩轩从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退休。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疾病找上门来。正当她苦于应付之际,一次三亚之旅改变了她的晚年生活。2000年,金轩轩随中央电视台《夕阳红》栏目组织的旅游团第一次到三亚,三亚美丽的风光一下子吸引住了她,让她久久难以忘怀。2004年元旦,金轩轩患面肌痉挛四处求医无效,她接受了朋友让她到南方过冬疗养的建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三亚。在三亚市老年休闲中心,金轩轩和老伴刘汶一住就是几个月,尽情享受三亚带给他们的惬意和温暖。
每天上午,金轩轩在椰树下做做保健操、打打太极拳,下午和老年休闲中心的伙伴们一起唱歌、看书读报。节日里,大家自发组织联欢会,快乐逍遥。“在异地换一种活法确实大不一样,摆脱了琐事和烦恼,身体也日渐好转。”为了长久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在儿子的支持下,金轩轩和刘汶在三亚买了房子。在三亚稳定下来后,金轩轩决定长期订一份报纸。根据以前的读报经验,她挑选了《三亚晨报》(现《三亚日报》),“因为这份报纸上原创的东西多啊!”这一订就订了14年,报纸慢慢成了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哪天要是没看报纸,总像少了点什么似的。”金轩轩解释说,自己每天打开报纸一看,时间就不知不觉慢慢过去了。有时一边读一边跟着里面的内容一会儿笑一会儿怒的,等看完了,才发现已经花了一两个小时。
但是对金轩轩来说,这些时间花得值,她觉得一份报纸在手,特别管用。十几年来,金轩轩不仅看报,还剪报。从旅游、城市管理、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分门别类进行整理保存,对三亚诸多方面进行研究撰文。
金轩轩原来的单位每年会向离退休老同志征文,并出版《社科院老同志研究成果辑》。根据多年剪报的积累,金轩轩撰写的《“蝶变”中的三亚》(6000多字)《三亚“蝶变”启示录——关于城市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7000字),均被《社科院老同志研究成果辑》采用。
积极投稿,心系三亚
《三亚湾海滩亟待净化美化》《创卫贵在坚持》《椰梦长廊之新梦想》《强化三亚城市管理的几点建议》《为三亚交通更顺畅支招》……客居三亚的金轩轩从没把自己当作客人,她一直关注三亚城市建设管理的点点滴滴。十几年来,她多次向《三亚日报》投稿,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为三亚城市建设管理、为提升三亚文化品位献计献策。这些年来,《三亚日报》刊登了17篇她的文章。
经常看报纸,金轩轩对三亚的很多事情心里有数。过去,三亚公共厕所少,一些游客想“方便”但却不方便;如今,景区、海滩建了不少环保厕所,有的景区还有了“第三卫生间”,在“厕所革命”中成为领军城市。以前,公交车厢里,司机、乘客随意吸烟、嚼槟榔;现在,公交车内干净整洁,乘车队伍秩序井然。曾经,农贸市场里污水横流,难以下脚;后来,经过升级改造后的农贸市场,变得像“高大上”的超市。
“最让我感动的是三亚人坚韧不拔、说干就干、一抓到底的精神。”在金轩轩的眼里,三亚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有规划、有目标、有行动、有智慧,巧干苦干实干,不达到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让三亚的发展步入快行道,踏上新征程,在朝着更加开放、更加成熟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奋进。
三亚的点点滴滴牵动着金轩轩的心,使她的晚年生活充实而有生机。金轩轩奋笔写就的文章《换种活法来三亚,旅居生活天地宽》《魅力三亚,我的第二故乡》,不正是表达了作为“新三亚人”对《三亚日报》和三亚的感恩吗?
新闻推荐
来自北京的4岁小朋友卢文丽一家人观赏拇指花,并现场购买了3瓶。在2018第三届三亚国际文博会展会现场,由三亚市南繁科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