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欣:我与《三亚日报》23年的“爱情长跑”
上世纪90年代的三亚,不似如今这般繁华,没有川流不息的车辆,也没有闪烁的霓虹灯……二十多年间,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三亚一起成长的周智欣喜欢用文字将这一切写进日记本里,定格在《三亚日报》上,这也让他与这份报纸结了缘,开始了与之23年的“爱情”长跑。
读书看报获得的不只是信息还有幸福感
“正是《三亚日报》,让我爱上了三亚这座城市,我常常把她写进了我的日记里。”今年44岁的周智欣是三亚市民政局双拥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说起与本报的缘分,他脸上总是充满初恋般的甜蜜。1998年,从军校毕业后,周智欣选择留在三亚,因为工作的原因,看报学习成为他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三亚日报》则成为他的必读报刊。
从时政消息到风土人情,周智欣把每一次的读报都当成一次学习,了解国家大事,体验风土人情,在那个网络不发达的年代,读报成为他的精神食粮。“一天不看报,总觉得生活缺失了一块。”周智欣说,他最喜欢的是“鹿回头”板块,每每阅读至此,他都要停留许久,逐字逐句,迷恋其中,看到好的句子,他都会抄写进日记本里。对于喜欢散文的他来说,这个板块,就像是他的恋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有时候会被别人误以为送报纸的。”周智欣喜欢从送报员手中拿到报纸的感觉,捧在手中的厚重感,让他欣喜若狂。由于经常会拿着报纸坐电梯,每次取报上电梯时,很多人都将他误以为是“送报人”,对此,他并不介怀。上班时间不能看报,周智欣总喜欢把报纸带回家去,晚饭后,坐在沙发上看报,在阅读中结束忙碌的一天。
23年来,周智欣见证了《三亚日报》的成长,从黑白版到彩色版,从增版到减版,翻阅报纸后,留在指尖的油墨味,让他感到踏实。“医疗、教育、人文等等,我和《三亚日报》一起见证了三亚的发展。”周智欣说,从这份报纸里,他获得的不只是信息,还有获得感和幸福感,《三亚日报》不仅是他的良师益友,也是幸福恋人。
坚持投稿将情感注入文字
1999年,周智欣第一次向本报投稿,这篇名为《家乡的擂茶》的散文后来刊登在报纸上,随后又有《中秋月》《挑战“全马”》《善待网游少年》《三亚双拥花盛开》等文章陆续见报。23年来,周智欣在《三亚日报》上刊发的文章超过一百篇,大多数刊发在“鹿回头”周刊上。
“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认真写在四方格子里,就怕有丝毫的差错。”周智欣说,一开始没有电子邮件,每次投稿都是将文稿工整地写在纸上,再拿到报社去投稿,然后就是等待。
每一次投稿,都期待着见报,这样一次次等待、期盼与欣喜交替的心情,已经伴随他走过了23年。
将三亚清晨的阳光、雨后的空气、山上的野草、海中的贝壳揉成了文字;将文明、发展改革、脱贫致富的故事写进日记里,这是周智欣和《三亚日报》做的相同的事,也是他觉得最自豪的事。
“我会坚持投稿,直到写不动的那一天。”周智欣说,虽然现在网络发达,人们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更为方便快捷,但手上沾满笔墨味,与从纸上跳跃到眼睑里的文字的感觉,更难以割舍。
剪报收藏记录城市的点滴
23年来,周智欣不仅看报,还喜欢剪报与收藏报纸。在他的办公室里,周智欣拿出珍藏已久的《三亚日报》报纸、剪贴报,他小心翼翼地翻阅着,如视珍宝般地捧在手心。
“这是刊登世界小姐的、这是免税店……”在桌面上,记者看到了周智欣收藏已久的报纸,从泛黄的90年代的报纸到现在崭新的纸张,一张张整齐地映入眼帘,仔细翻开上千份报纸,桩桩件件记录三亚发展的大事小事迎面涌来。
在周智欣的桌面上,还有三本写着《百草园》的册子,这正是周智欣的剪贴本。翻开《百草园》,是23年来他在《三亚日报》上刊发的文章的剪贴报。周智欣说,从1995年起,他就有了这个习惯,看到报纸上好的文章或者重大事件,他都会分门别类地剪贴在自己的本子里。
“1998年前的剪贴本已经被白蚁啃食了,有的是在搬家时不小心弄丢了。”周智欣说,剪贴本的丢失,让他至今仍觉得遗憾。他告诉记者,在自己的书房里,有着《三亚日报》报纸的一席之地,存放着这些收藏的报纸和剪贴本,每隔一段时间,他会将报纸拿出来晒一下太阳。
“这个习惯,我还会坚持下去。”如今,三亚已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步入了发展快行道,踏上新征程,在朝着更加开放、更加成熟的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奋进。但对于周智欣而言,还会坚持初心不改,看报、剪报与收藏报纸将会一直坚持下去。
新闻推荐
三亚国际沙滩健美先生 比基尼小姐大赛今举行 世界健美大咖上演“变形金刚”
商报全媒体讯(椰网/海拔手机端记者谢佳宁)第八届三亚国际沙滩健美先生比基尼小姐大赛于11月28日到12月1日在三亚举行。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