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办事时只面对一个政府而不是在各部门之间跑 专访市政务服务中心负责人
本报记者陈吉楚洪光越
三亚日报记者(下称“记者”):此次出台的优化审批服务20条的难点在哪里?有什么亮点?核心做法有哪些?
市政务服务中心主任侯振华(下称“侯振华”):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日益突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加强协同、形成合力才能啃下硬骨头、打赢攻坚战。
在《20条》中,有关于部门数据归集、电子签章、电子证照的信息化基础,有关于“一枚共享章”的部门协同,有事项标准化、颗粒化纳入综合受理的业务支撑,有微申报、套餐式服务的前端应用,有12345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保障。最终形成了一整套极简办事生态圈,才能让群众真正能够感受到改革带来的便利。
我们的核心做法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服务融合,就是站在人民立场看问题,想办法,让群众办事时能够只面对一个政府,而不是在各部门之间跑。
记者:此次优化审批服务20条精简环节、压缩时限的力度非常大,那么如何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保证规范运行,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保证质量?
侯振华:一是电子化提高流转效率。推行全流程电子化事项办理,群众申报无纸化,部门内部简化交接程序流转提速;二是标准化压缩自由裁量。通过事项最细颗粒化改造,让办事所需要件清晰准确,减少咨询沟通成本,部门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实质审查上;三是智能化减少繁文缛节。信息材料依靠大数据智能匹配,群众申报简单化,部门签发电子证照一键制证、在线送达,免去了信息整理、证照打印、文书匹配、送达签收等环节,部门内部环节提速至少30%,群众获得证照至少提前2天。
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我们也引入了人脸识别、实名认证、全程电子证据链留痕、电子签章、电子文书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痕迹可查,实现审批服务过程透明有序。
记者:在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政府服务信息化、智能化上有哪些进展?也请谈一谈下一步工作计划。
侯振华:目前三亚市政务服务体系共获取数据162项(含已授权单位)占比62.06%,根据已获取数据共配置查询接口37个(如健康证等),基本构建完成政务服务基础数据支撑体系。
我们最新推出了远程可视化协助体系,这些智能终端在系统建成后将部署在150个便民服务站和一些银行网点,支持市区两级480余项事项办理,首批会选择20个试点开展试运行工作,远程可视化协助体系通过引入人脸识别、大数据匹配等智能应用和远程视频音频引导、在线协助填表申报的专人服务,能够让老年人等对信息化不熟悉的群众也能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免去来回奔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口述办事,享受到一对一咨询帮办服务。
记者:在开办企业中精简办事环节,是企业非常期盼的举措。在确保时间缩短上,具体做了哪些工作?又将如何落实?
侯振华:根据省政府的安排部署,2018年底在全省范围内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5个工作日,市政府又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也就是说办理执照、公章备案、税务登记3个工作日全部完成,超标准完成了国务院的2019年上半年在全国实现企业开办时间由目前的平均20个工作日减至8.5个工作日的任务要求。
具体包括,一是继续深入推行注册官制,首办负责,受理注册官直接完成审核发照;二是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制度改革,在保留窗口登记的基础上,开通网上登记系统,“外网受理、内网审批、外网反馈”,实现登记业务全程电子化;三是推动“单一窗口、单一表格”改革,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在全市实行外资企业设立商务备案与工商登记“一口办理”。
接下来,我们要继续探索名称登记制度改革,试点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对不需要前置审批的企业取消企业名称预先核准;同时,完善企业退出机制,积极配合税务部门,大力实施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实行“三简化一引入”:登记程序进一步简化,不再要求企业办理清算组备案,即可办理注销登记;提交材料进一步简化,不再要求企业提交清算报告、清税证明;公告方式及时间进一步简化,公告期限由45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通过以上举措,让企业确实体会到办事的便利。
记者:下一步将通过哪些措施,推动这20条执行到位?
侯振华:下一步我们将出台配套的《“延时服务”工作制度》《“一枚共享章”工作制度》《三亚市“不见面审批”“一窗受理”最多跑一次标准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配套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确保有足够业务服务支撑和技术服务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志猛)三亚日报记者从三亚代表团了解到,“冬交会”首日,三亚农业就落实了水果、瓜菜共29.92亿元的大订单,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