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渔村到迈向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改革开放四十年 三亚实现华丽转身
走上鹿回头公园,眺望整个三亚市区,白的是高楼大厦,绿的是城市公园,蓝的是活力海湾;入夜,城市灯光璀璨,三亚湾内游艇与建筑夜景点线面成画,一派繁华景象。
回首改革开放之初,“五个一”是外人对三亚的印象:一个港口,一条解放路,一条红旗街,一个电影院,一个菜市场。“当时这就是一片河滩荒地咧。”三亚疍家文化陈列馆馆长郑石喜望着如今成为游艇码头的鹿回头广场说道。
40年栉风沐雨,三亚的发展与国家、与海南同呼吸共命运。
40年再出发,活力之城呼之欲出。“三亚芒果”“三亚莲雾”“三亚豇豆”等区域品牌不断做优做强;开展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启动区城市设计暨概念性建筑方案国际征集,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布局新兴产业;推进三亚科技城和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建设,推动天涯海角、西岛、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等传统景区改造升级,不断丰富旅游供给。
改革开放|三亚发展的关键一步
“未来三亚的发展不能只依靠旅游经济,但如果忽略旅游经济对40年来三亚城市发展、民生改善、文化提升的提升带动作用,那是不客观的。”三亚市一位已退休的公务员表示,1989年8月,三亚升格地级市后召开的第一次党代会,就明确提出了面向国际建设热带滨海风景旅游城市的发展目标。30年来,三亚一直坚持这一个目标定位。
改革开放之初的三亚旅游经济曾是何种模样?两个数据记录着三亚的过往,1980年至1982年,3年时间,崖县只接待了700多位国外游客,1983年,这一数据激增到了8000多位。“1982年,《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首歌出来以后火遍大江南北,天涯海角一下子火爆起来。”陪同这首歌词作家郑南在三亚采访的蔡明康回忆道。
一年四季,位于海棠湾的三亚国际免税城总是游人如织。近年来,“离岛免税”一词成为三亚一个新的名片,三亚国际免税城自2014年9月1日迁至海棠湾以来,接待人数和收入屡创新高,2017年,海南离岛免税收入总额近80亿元,其中三亚免税店收入近60亿元。今年12月1日,海南离岛旅客(包括岛内居民旅客)每人每年累计免税购物限额增加至3万元,且不限购买次数。这一调整受到众多岛内外旅客欢迎,前来购买免税品的市民游客络绎不绝。
数据的背后是旅游产业对城市格局的影响。老三亚人介绍,三亚的城市建设是围绕三亚港发展起来的。如今,三亚的城市发展格局超越了三亚河两岸,亚龙湾、海棠湾,因旅游而进行的城市基础建设惠及当地百姓。“现在我们在村里开餐馆、卖泳衣,哪怕只是修个停车场都有收入。”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山下的六盘村村民陈尔辉说。
旅游经济正由滨海辐射内陆,城市溢散乡村。走进天涯区西岛渔村,村道整洁、绿树成荫,在这美丽环境里,村民们开起了民宿、农家超市,在家门口吃起了旅游饭;吉阳区博后村村民到景区就业,在村里创业发展民宿;海棠湾水稻国家公园、文门村等越来越多的美丽乡村广迎宾客,共享旅游经济发展成果。
三亚港外,大海潮水涌动,胸怀广阔如大海的三亚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热情地向外界伸出开放合作的双手。
改革开放之初,1984年,崖县就引入两家外资企业,一家是投资84万元的马来餐厅,一家是投资44万元的三利进口汽车维修中心。
此后的40年来,三亚风雨兼程,对外开放脚步不断加快,如今的三亚,推动“离岛免税、航权开放、59国免签、空域开放”等优惠政策落地,创新“四位一体”治旅模式,成立我国首支旅游警察支队;开国内先河举办世界小姐总决赛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文体赛事活动,成为举办高端展会、品牌赛事和开展首脑外交、休闲外交、公共外交的首选之地……开放的层级不断提升。
除了世界小姐总决赛,ARTSANYA艺术季、国际钢琴音乐周等大型文化品牌活动和国际拳击联赛(WSB)、昆仑决综合格斗系列赛、2017海南(三亚)国际马拉松、首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等文体盛事在三亚相继举办,三亚的国际认知度越来越高。
三亚联通世界也更为便捷。今年以来,“三亚?伦敦”“三亚?金边”等国际航线相继开通,航线网络范围不断拓宽;获批开通飞往吉隆坡、首尔、新西伯利亚等境外航线,“4小时、8小时、12小时”航空圈逐步成型。复星旅游文化集团与全球知名旅游集团托马斯库克,在三亚签约注册了海南省首家中外合资旅行社——酷怡国际旅行社(三亚)有限公司,旅游产业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稳步推动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今年11月初,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童道驰在会见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负责人时表示,三亚正按照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中央12号文件精神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落实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对标“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建设目标,扎实推动三亚改革开放发展,努力在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中打造标杆。三亚愿同各企业一道,在高端金融服务业、航空航运建设、船舶飞机维修、医疗健康产业、清洁能源汽车产业等方面,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扩大合作规模,实现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合作。三亚热情欢迎、积极支持企业到三亚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提质增效|三亚经济的活力之源
“没想到就来到了三亚,真是缘分。”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小李感慨,之前怎么也没想到会来到三亚工作。如今的她,就职于三亚海棠湾青田产业小镇的经纬航空医疗公司。在小李个人职业轨迹转变的背后,是三亚产业转型升级的形势变化。
目前,三亚正积极推进亚龙湾玫瑰风情小镇、海棠湾潜水及水上运动特色小镇、青田中医康养·金融小镇、文化艺术小镇、光伏小镇等项目,着力抓好小镇的招商和业态培育,结合演艺、电商、时装等业态发展,谋划新的特色小镇项目。
产业小镇是三亚特色发展的一个缩影。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三亚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积极推动旅游业等传统优势产业从粗放发展向精益发展转变,从要素驱动向技术驱动转变、从低端竞争向高端升级转变;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优做强热带特色农业;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特色鲜明、环境舒适的国际旅游消费胜地,在中高端旅游消费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完善“一支柱两支撑”的产业格局。
产业发展靠项目。自百日大招商(项目)活动启动以来,三亚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围绕总部经济、重点产业项目、园区开发运营公司、中介服务机构,瞄准世界500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主动上门,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积极推进总部基地建设,鼓励跨国企业、国内大型央企和民营企业在三亚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深度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深化同泛南海周边国家交流合作,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热点农业、智库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力促城市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勇立潮头|三亚担当的“精神气质”
今年9月初,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亚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启动区城市设计暨概念性建筑方案国际征集应征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在三亚举行。此次方案征集、设计、评审前后历时4个月,最终一个优秀方案和两个优良方案脱颖而出。
历史似曾相识,回望40年,三亚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干劲早已有之。1979年春天,改革开放的号角刚刚吹响,崖县便成立了建设局,着手三亚的城市规划建设,为改善投资环境作准备;1980年,崖县政府请来广东省规划局,绘制了三亚城市周围的地形图,为规划作准备;1987年10月,升为地级市前夕,三亚当时的负责人在“鹿回头会议”上汇报了《三亚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把三亚建设成“国际性热带滨海旅游城市”的设想。
相比于1987年的“东龙”“西凤”(即东边的亚龙湾和西边的凤凰机场)规划,今天在三亚城市发展的谋篇布局中,“东”“西”的概念早已不同。向东,三亚将海棠湾打造为高端度假目的地和新兴产业发展高地的努力正在进行;向西,崖州湾紧盯“一港三城”的发展定位,推动产学研联动,向深海产业、热带高效农业纵深发力。
如今,三亚正加快推进阳光海岸、环河口、月川、东岸、海罗等片区的棚改旧改,为高质量发展盘活存量土地。按照全省总体空间格局,三亚坚持全球眼光、世界水准,抓紧启动新一轮三亚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力争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扛起“三亚担当”。
三亚市市长阿东认为,三亚因改革开放而生,也因改革开放而兴。作为海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三亚以建设世界级滨海旅游城市为目标,拿出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综合海南日报、三亚日报报道)
新闻推荐
12月22日,三亚千古情景区用大量海鲜及热带水果摆放成的巨型海鲜水果拼盘。在场游客只需花1元钱就可以享受海鲜水果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