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崖城学宫:古崖州最高学府培养一代“岭海巨儒”
作为古崖州最高学府,崖城学宫培养了无数人才。其中,曾与王阳明共事的“岭海巨儒”钟芳从这里考取进士走向仕途,与丘濬、海瑞并称“海南三杰”。12月29日,三亚日报历史文化采风团走进崖城学宫,探访学宫新旧地址,聆听文史专家讲述这座千年学宫的深厚底蕴,以及钟芳鲜为人知的故事。
崖城学宫迁建史
宋代佥判将学宫移城北——知军复于故址——知军移于城西南——军帅军判学正复移于城东故址——同知移城西,复徙城外西南——明代判官旧址重建——知州学正迁学门于东——知州学正复迁学门于西南——副使命知州迁州治东——巡道迁于州治西旧潮源驿——知州学正复迁城外东南——清代知州学正复迁于城外西南——知州迁于城内州治东——知州又迁城外东南——易参将署为学基——(道光三年)州人倡捐迁建现址。
学宫“建迁史”:
700多年迁建10余次,最早建址于今崖城中学
崖城学宫现今位于崖州古城北面中轴线上,建于北宋1044年。《崖州志》记载,学宫最早是建立在城外东南。三亚历史文化专家何擎国向采风团读者介绍,城外东南就是在现今的崖城中学。清代1823年,经崖州人士孙子麟等人倡议捐款搬迁,崖城学宫最终坐落于如今的崖城中街。这是崖城学宫最后一次迁址。从1044年到1823年700多年间,崖城学宫搬迁建设十余次。
崖城学宫为何多次迁建?何擎国说,反复迁建与风水有关。古代官员和民间人士认为学宫的位置、方向均能影响当地学子的科举。“明代海南文人盛兴,出现过海瑞、丘濬等政治家,但之后崖州考中举人的学子越来越少。”自明代1594年蔡庭贞考中举人至清代1851年吉大文考中举人,中间相隔257年,无一人中举。
看着家乡教育退步,文人衰落,当地官员与有为乡绅不免感到焦急。改善风水、迁地重建学宫很快达成了共识。因此明清时期,崖城学宫历经多次搬迁与修缮。
学宫“名人史”:
“岭海巨儒”钟芳就读于此,与王阳明曾是同事
崖城学宫原为崖州儒学,是古代中国最南的孔庙,也是最南的官办学府,培养了很多的人才。
何擎国介绍,从学宫考取进士的有4人、举人30人(不含武举)、贡生399人。“其中,"岭海巨儒"钟芳就是在学宫读书,考进进士,从崖州走向仕途,与丘濬、海瑞并称"海南三杰"。”
国家名城委副秘书长、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申有顺认为,崖城学宫彰显了历史文化传承,体现的是古代三亚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承载的是政治教化功能,是育人养德的场所。
在崖城学宫,采风团进入西侧庑房瞻仰钟芳塑像。据介绍,钟芳出生于崖州高山所(现三亚市崖州区高山村),自幼聪颖好学。十岁那年,钟芳进入崖城学宫读书,当时考入学宫为秀才,可以拥有见官不下跪、免收税的特权。1501年,钟芳考中广东乡举第二名;1508年登进士榜,《崖州志》记载“二甲第二”。但有关钟芳考取进士成绩排名存在争议,有的认为是“二甲第二”,有的认为“二甲第三”。
从崖城学宫走出去的学子,科举成绩最好的就是钟芳。钟芳从政经历很丰富,曾官至广西右参政、南京兵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等。“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干部。”何擎国说道。
钟芳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哲学家,曾与王阳明在广西共事。钟芳考中进士那年,王阳明正好在贵州龙场悟道。后来,他们还有过比较亲密的交往。
1523年,钟芳升为广西右参政,为官府平定多处叛乱提供了不少计策。《崖州志》记载,钟芳降贼千余人,攻柳州马平穿山峡,除贵县虎患,讨叛平乱……屡有军功。尤其是在1525年,钟芳亲自下文征召数十只小客船,打通了当地断藤峡阻隔近70年的交通,足见其胆识过人。后来,有个部落再次叛乱,久征不下,朝廷命令王守仁(即王阳明)领兵征战。钟芳献上“分置土官”之策,不动一刀一枪就平定了反叛。
钟芳在司法、民政、教育、军事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何擎国说,钟芳曾三次向皇帝请辞告老还乡,但都被拒绝了,直到第四次才获得批准。请辞后回到海南,钟芳在琼山家居10年,于1544年病逝,享年69岁。明嘉靖皇帝在钟芳生前身后为他写过三篇御制文,曾高度评价钟芳“两朝扬历,推美誉于士林;十载休闲,挺高风于晚节。”
《崖州志》评价钟芳:“其为学,博极而精。虽律、历、医、卜之书,靡不通贯。然皆取衷于孔孟正论,为岭海巨儒。”钟芳由此被称为上传丘濬、下启海瑞的一代“岭海巨儒”。
河北“候鸟”专家申有顺建议:
崖州古城尽快组织申报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见习记者孙梦聪邢晓赢记者陈吉楚洪光越
申有顺,1941年出生,主要从事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以及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形象方面的研究,是国家名城委副秘书长、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
1988年,申有顺在资料中了解到,三亚崖城(现崖州区)还存在有一座古城。为了一睹这座“中国最南端古城池”的风采,他满怀好奇与希望来到了三亚。当时的崖州古城破坏已经非常严重,“一个古城最重要的三个建筑就是城墙、衙门和孔庙。但当时的崖州古城连城墙都已经看不到了。”于是,申有顺失望地离开了三亚。
2015年,由于身体原因需要疗养,申有顺成了三亚“候鸟”。带着1988年的遗憾,申有顺又一次来到了崖州古城。“1988年之后,我其实又来过三亚几次,但是2015年令我印象最深刻,因为当时我发现崖州古城已经被修缮成型了。”申有顺说,当时的崖州古城已经逐渐被修缮完整,有了完整的“古城池”的样貌。“三亚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根,并且开始把它保护起来了。”
2018年11月,听闻三亚日报每周六组织历史文化采风团挖掘三亚历史文化,申有顺主动报名参加,走进崖州古城、崖城学宫。
参加完采风后,申有顺给三亚日报记者写了关于“崖州古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他认为,崖州古城不仅是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镇,也应当尽快组织力量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申有顺认为,崖州古城符合《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风貌”以及“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的要求,可以组织力量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自1982年实行名城保护制度以来,已有134个城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海南省只有海口市一个,这与海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要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不相适应。”申有顺说。
然而崖州古城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仍有许多基础性的工作要做。如挖掘历史文化底蕴、梳理历史文化脉络,通过调研评估划定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编制保护规划,进省立项、争取支持等等。
申有顺在主持、参与申报国家及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等方面有着丰厚的经验。“如果三亚在申报过程中需要我的话,我一定全力以赴,尽力而为。”申有顺说道,“只要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努力了,尽力了,就一定能夠成功。”
采风日志
为崖城学宫
“鼓”与“呼”
杨树润
(河北“候鸟”老人、副主任医师)
近十几年我退休以后,陪着老伴去了许多古都名城,也参观考察了众多的孔庙、学宫。但当我又一次来到修复后的崖城学宫时,还是眼前一亮,被它崭新的面貌、辉煌的气场所感动、所震撼。
崖城学宫坐北朝南,是一座以大成殿与南城门为中轴线,按照我国古代礼制规划建设起来的庙学一体的大型建筑群,气势雄伟、规模宏大。中间以一座宽阔、巨大的照壁相区隔,四周由红色的万仞宫墙相围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整体,达到了上纳“天气”、下接“地气”、中聚“人气”;两侧留有礼门、义路和下马碑,起到外拒“邪气”的目的。学宫内部,大成殿高大雄伟、巍峨庄严、雕刻精美、彩绘亮艳,堪称建筑之瑰宝;两侧廊庑,对仗工整、秩序井然、庄严肃穆、环境优雅,堪称布局之严谨。棂星门、大成门古色古香,泮池、泮桥原址复建……
站在这既古老又新生的崖城学宫门前,望着一群群来此游览观光的人。我不仅要大声疾呼:没有来过崖州古城,没有到过崖城学宫的人们一定要来这里走一走、看一看!
后世更要倍感珍惜
重视文物保护
黄逸涛
(三亚某安保公司职员)
正值岁末之际,所幸参加三亚日报历史文化采风团活动。崖城学宫,早有耳闻,久仰大名。坐落于与崖州古城同一中轴线的崖城学宫,是祖国最南端的最高学府,是儒家思想文化传播到名城崖州的历史见证。从专家考究得知,崖州学宫自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建立以来,已培养进士、举人、贡生等四百余人,有钟芳、何秉礼等名士。“岭海巨儒”钟芳更是家喻户晓,流芳百世。他供职多地,造福四方,为教育发展、社会进步作出重要贡献。古代崖州的重教育人、崇知尚书的风气也让人敬佩不已。
一路略有感伤,崖城学宫几经周折,移建三番。正像少司徒世科坊、文昌庙、还金寮等遗址已破损难寻。这启示我们后世更要倍感珍惜,重视文物保护。可借鉴“江南贡院”“夫子庙”等修复发展经验,日益修缮,华章再现。同时,注重文化传播、教育化人、产业旅游等结合开发,为建设美丽三亚再添光彩。
专家说
充分认识崖城学宫的价值和作用
申有顺(国家名城委副秘书长、中国古都学会副会长)
崖城学宫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亚市古崖州地标性建筑,它的价值和作用是:
——彰显的是历史文化传承。以孔子儒学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之根,也是我国立国之本。崖城学宫承载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是古代三亚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在今天我们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征程中,它仍担负着历史文化传承的作用,是文化自信的反映。
——承载的是政治教化功能。崖城学宫作为古代庙、学合一的产物,是古代政治教化、育人养德的场所。崖州历代士民在这里尊孔崇儒、兴学敷教。在当今我们仍可以崖城学宫为载体,通过举办儒学讲座、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开办“文博大讲堂”等活动,进行育人、明礼、懂法、守纪等教育。
——遗存的是建筑艺术价值。崖城学宫内以中轴对称为特征的空间布局、以大成殿重檐歇山顶庑殿式的建筑、以谒台为特征的露天祭祀场地、以精雕细琢具有地方特色的木制装饰,无不体现出古代建筑艺术之高超。它是我国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三亚市古代文明的结晶,弥足珍贵。
——蕴藏的是产业发展潜能。文化是一种资源,历史文化遗存是老祖先留下的宝库,它不仅能使人们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更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要强化以人文旅游为目标的市场策划,实现“文化+旅游”;要学会经营历史文化,变文化资源为产业资源;要加快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为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作出贡献。
钟芳考取二甲第二还是二甲第三?
何擎国(三亚历史文化专家)
钟芳,明代崖州高山所人。12岁时生母彭氏病逝。因家贫,其父将他送给黄姓人家抚养,从黄姓,改叫黄芳。弘治十四年辛酉(1501年)乡荐亚元(举人第二名),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参加会试,赐进士。我曾两次到北京孔庙查看“明清进士题名碑”,见到了“黄芳,崖州籍”的题刻字。史料记载:黄芳赐进士后,尚书上奏皇帝,请准复钟姓,武宗帝准奏复还原姓,叫钟芳。
然而,钟芳参加会试取中并参加了廷试,被赐吕柟(楠)榜进士出身,具体是“进士二甲第二还是二甲第三”?至今史料上存在不同说法。清光绪《崖州志》载为“登进士二甲第二”。我们经常也看到一些著作、文章称为“二甲第三”。最近南方出版社出版的《海南历史文化名人系列丛书·钟芳》册中,写道“二甲第三”。多年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读者。
去年,我在翻阅《明史记事本末》(清·谷应泰撰),看到一段文字引发思考:“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会试。武英殿大学士王鏊,吏部尚书、翰林院学士梁储,为考试官,取中邵锐等。廷试赐吕柟(楠)、景暘、戴天宾及第。时焦芳子黄中二甲第一,刘宇子仁第四,皆逆瑾党也。因刻黄中及三甲第一胡缵宗策,俱授翰林院检讨。改仁及邵锐、黄芳为庶吉士。踰月,俱超擢。后瑾败诛,黄中、仁为民,锐、芳、缵宗俱坐贬。或传锁院后,瑾以片纸书五十人姓名,欲登第,主司不敢拒,唯唯而已。瑾曰:"先生辈恐夺贤者路耶?"即开科额三百五十人,皆上第……”
简单地解读这段话,其中“瑾败诛”,瑾即刘瑾,大太监,窃取大权,受贿敛财,名倾一时,霸道民愤,在会试、廷试中越权作恶,激怒武宗皇帝,处刘瑾以凌迟死罪,影响到黄芳等坐贬,由庶吉士贬宁国府推官。我们从“黄芳,二甲第三、第二”来分析:文中一甲应为吕柟、景暘、戴天宾三人。二甲第一是黄中(焦黄中),刘仁为二甲第四,胡缵宗为三甲第一。文中没有提及黄芳,可能是第三。刘瑾被处死后,焦黄中和刘仁降为民,而邵锐、黄芳、胡缵宗也受影响“俱坐贬”。但二甲第一的焦黄中降为民,必然取消功名。第二和第三名,则上升至一、二名。这就是可能出现二甲第二、第三名的不同说法的情况。是否这样理解?仅供探讨,请智者赐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林志猛)12月6日,三亚市委农工委在崖州区北岭村举办美丽乡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北岭村两委成员、村致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