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丰防雾霾随想
三亚的阳光是如此的明媚而温暖,对于雾霾,总觉得离我很遥远,虽然它威力无比,横扫华北,但我从不太关心它会给我造成什么影响,也不在意它从哪里来最终到哪里去。在经历了北方半个月的蓝天保卫战后,我内心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开始重新审视着华北平原上令人忧心的雾霾。
2018年12月9日,天还没亮,我就从沉睡中的三亚直飞中原重镇郑州,出了机场乘坐大巴直达河南最北部的城市濮阳,再换乘小巴一路风尘仆仆,下午5点多终于到达督查目的地——清丰。郑州到清丰的行程中,透过车窗看到笔直的公路两旁全都是清一色的白杨树,冬季的白杨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和枝桠,孤独而落寞,偶尔看到一两只鸟儿从树上掠起,飞向天空。一望无际的平原没有点缀多少绿,相对于南方的生机和喧哗,这片大地显得沉寂和冷清。
清丰,是全国唯一一个以孝行称于世的民间小人物张清丰的名字命名的建制县。一下车我就感受到北方冬天的寒冷,小城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中,远处的建筑有些看不清,我知道这应该就是人们常常谈论的雾霾现象了,南方的人很少看到这一幕。虽然第一次置身于这种环境中,但我此刻的心情已经不仅仅是好奇,而是有些揪心,随着工作的开展和在这里短短半个月的生活,内心变得越来越沉重: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每到秋冬采暖季,特别是在重污染天气期间,你要记得今天是单号还是双号,因为要实行机动车单双号限行。如果你从事生产经营,厂里要记得停产限产或者错峰生产,因为触犯了红线,会受到严厉的处罚。你真的无法想象我们海南若是实行这些政策,社会状况会是个什么样子!但这里的人们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即便对工作和生活,甚至收入造成影响,也只能默默承受。
近几年来,为了治理雾霾,全国环保人和地方政府轮番上阵,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艰辛,擒拿雾霾的工作方式方法用翻箱倒柜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停产限产、取缔搬离、升级改造、错峰限行等等措施全用上。督查期间当地空气质量指数pm2.5的日均值一直在一百多、两百多甚至三百多的高位波动。据当地人讲,经过大力治理,这两年的雾霾天气有了一些好转,2016年雾霾最严重时白天开车都要打开车灯,而我的故乡三亚的pm2.5全年基本上都平稳维持在20以下,每天都可看到晴空万里,海天一色,想想生活在清丰的人们,在冬季要看到蓝天白云估计是件很奢侈的事。对比之下,心头有些挥之不去的困惑和感触:治理雾霾,从上到下不可谓不重视,应该说各种可能的办法都已经基本用尽,可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为什么会这样呢?远距离输送是不是罪魁祸首?气象因素的影响到底有多大?雾霾如何形成?如何有效治理?又何时离开?对于这些问题大家心里好像都没底,似乎都在等待着科学权威的说法。其实对于清丰这个小城来说,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但一想到这段督查期间每每出行都要带上口罩,在我看来,这并非普通意义上的防护工具,而是一种武器,一种战斗准备,更是一种无奈,因此很自然地觉得这里的人们生存的环境,什么时候能变得更好?他们的未来、子辈、孙辈……我说不清,好像谁也没法说清,只能心里默默祝愿雾霾尽快远离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2018年12月24日下午,下一轮的组长已和我交接好工作,带着对这个小城的依稀回忆和对雾霾的印记,我收拾行囊准备返程,而一拨又一拨全国各地的环保卫士还会前仆后继,奔赴华北平原包括清丰在内的各个战场,为了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继续投入到与雾霾的这场较量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黄世烽见习记者邢晓赢/文2018年●三亚脱贫攻坚投入0.78亿元●三亚全面解决2257户建档立卡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