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三亚城郊法院创新举措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成效显著
司法审判不能解决所有的纠纷。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改革任务,也是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的改革项目。
近年来,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结合审判工作实际情况,创新纠纷解决方式,积极推进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以解纷机制科学化、解纷人员专业化、解纷主体多元化、解纷方式多样化(“四化”)推进工作开展,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满足群众多元化司法需求,分流和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取得显著成效,为海南省法院系统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提供了生动范例。
速裁团队注重调解优先,实现审判解纷机制科学化
2018年3月15日,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正式组建民事速裁审判团队,按照“先行调解、速裁审判、多元化解纷对接”三大职能,为办理民商事速裁案件、诉调对接、诉前调解,这一创新举措对实现审判解纷机制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三亚城郊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立案庭庭长黄春英介绍,该院速裁审判团队工作遵循“速转、速送、速调、速审、速判、速结”六大原则,在裁判方式上,注重调解优先原则,调解工作贯穿诉前、送达、庭前、庭中、庭后5个阶段,开庭时能调则调,不能调则尽可能当庭宣判,调解成功的即时制作调解协议或记入调解笔录,审查无误后即出具调解书;在判决文书上,内容相应简化,简明记载当事人身份信息、诉辩主张、查明事实及裁判理由,做好判后释疑工作,力促案结事了。
相对于传统的办案模式而言,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速裁工作讲求以小部分人力去化解总数占比较大的简易案件,合理测算速裁案件量来科学配置审判人力,速裁团队作为立案庭办案单元,发挥年轻团队优势,细化团队成员职责,确保办案独立、有序、高效。
该院还制定繁简案划分和流转标准,确立速裁工作模式和流程,既遵循简便、快捷、便民和注重调解的原则,也注重增强立案庭与业务部门工作衔接的协同性,确保案件审理质量和效率并行不悖。
立案窗口指定一名经验丰富、非员额的老法官担任程序分流员,负责立案审查阶段第一次审查甄别,案件分流一般在登记立案当日完成,最长不超过3日。程序分流员认为案件适合调解的,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进行诉前调解,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调解不成的简易案件,立案窗口第一时间立案。
立案庭副庭长司鑫茹就是主要负责的法官,她平均每天至少拨打30多个电话,询问当事人是否接受诉前调解,对于愿意接受调解的当事人进行电话调解。
去年8月底,司鑫茹拨打的第一个电话是关于旅游纠纷的案子,电话那头的当事人表示此前通过法官的电话调解,旅行社已经同意向她进行赔偿,要求撤回案件。一宗旅游纠纷在诉前就被一个电话化解了,让司鑫茹又多了几分自信。据了解,该院自民事速裁审判团队组建以来共审结3128件案件,平均结案时间为30天。
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速裁团队除审理调解已立案的简易案件外,还包括开展对外联络和调解对接工作,协同三亚市司法局、交警支队(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人民调解组织等单位联合调处各类民商事纠纷,调解范围覆盖道路交通事故、医疗损害、婚姻家庭、劳务报酬纠纷等。
率先成立品牌律师调解工作室,诉前调解实现解纷人员专业化
2018年4月,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在全省法院率先成立品牌律师调解工作室,由三亚市享有较好口碑并愿意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贡献自己力量的优秀律师进驻律师调解工作室,建立特邀调解律师名册,充分发挥律师在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职业优势和实践优势,当事人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律师服务。
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院长潘文壮向记者介绍,该院制定《律师调解工作试点方案》和《法律援助站工作制度》,立案庭程序分流员在立案审查阶段认为案件适合调解的,在征求当事人意见后由品牌律师进行诉前调解。律师通过电话、微信等多方式进行诉前调解,一旦达成调解协议,可当场由立案工作人员立案生成案号,由承办法官审查确认后出具调解书。从当事人提交立案申请、递交材料到录入审判管理系统、生成案号、移送法官、出具调解书,整个过程用时不足一小时。律师调解纠纷的同时,也能为当事人提供咨询答疑、诉讼指导、法律释明等无偿、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和法律援助服务。
据统计,自2018年4月2日品牌律师调解室进驻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至2018年年底,品牌律师团队诉前调解纠纷538件,成功调解66件,劝导当事人撤诉75件。
搭建诉调对接平台内外联动,形成解纷主体多元化
“单单靠法院不能解决所有的纠纷,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的参与,才能形成化解矛盾的整体合力。”潘文壮院长介绍说。
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积极与司法局建立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律师调解、法律援助、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内外联动,派驻专人到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对调解组织对接,重点协同三亚市司法局、各区司法局,加强与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衔接,延伸人民法庭职能,与社区、村委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对接,壮大调解参与力量和扩大调解覆盖面,加强与家事、医疗、物业、保险等专业性和行业性调解组织的对接指导,通过定期组织业务培训、联席会议、委派或委托调解等方式沟通联络,建立信息对接和共享平台,及时以司法确认方式固定非诉调解成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联络的对接网络。
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在上述单位都设有调解工作点,速裁团队安排法官和法官助理定期到现场参与主持、指导调解工作,接收、初审调解申请材料,需要给出法律意见的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给出指导意见,发挥法院调解民事纠纷的审判指导和协调功能,并更好地运用调解组织和调解员的工作优势,实现诉讼与调解的无缝对接。对于调解组织调解成功的案件,当事人要求进行司法确认的,速裁团队及时立案审查确认和出具法律文书,整个办理周期不超过5日。对需要出具调解书且属于法院管辖范围的案件,立案后也第一时间移送速裁团队审查并制作调解书予以确认。
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通过与诉调对接单位建立起顺畅高效的沟通联络机制,注重矛盾化解实效,审慎把关调解质量,此举切实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公信力和社会认同感。2018年,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方式共调解案件6323件。
完善旅游巡回法庭联动解决纠纷机制,推动涉旅解纷方式多样化
“即使下班或节假日休息时间,只要电话一响,我们便会及时赶到现场,有时调解一个纠纷经常要忙到凌晨。”三亚城郊法院副院长冯洁介绍说,游客大都是来游玩的,停留时间短,适用普通司法程序根本就等不及,因此解决旅游纠纷主要以调解为主,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还不收费,游客非常满意。
2002年三亚城郊法院依托天涯、崖城、藤桥3个人民法庭设立了天涯海角、南山和亚龙湾三大国家级旅游景区旅游巡回法庭,在重大节假日全天候、平时不定期进驻景区开展法律服务,巡回办案,适用简易程序就地化解矛盾纠纷,成为全国首创的“景区移动法庭”。
记者在南山、天涯海角、亚龙湾等景区看到,该院在这些景区的巡回办案点醒目位置设立标识、标牌,公布旅游诉讼服务电话,实行24小时全天候轮值。同时,该院与三亚市旅游委协调,依托三亚旅游委信息平台,将旅游诉讼服务电话印在旅游委制作的《三亚旅游消费指南》及三亚市旅游地图上,通过旅游委设置的各旅游服务驿站及各酒店、景区免费向游客赠送,方便游客有纠纷时能及时拨打,游客亲切地称这个号码为“旅游审判110”。
据统计,该院从开展旅游巡回审判至今,旅游巡回法庭共处理旅游咨询、调处非诉纠纷和审理诉讼案件12872件,其中调处非诉和旅游诉讼案件3310件,审限内结案率达100%。旅游巡回法庭的成功经验得到中央领导、最高人民法院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成为海南特色审判的一张亮丽名片。
近年来,三亚市城郊人民法院在做好旅游巡回法庭的同时,还积极完善涉旅纠纷联动解决机制,旅游巡回法庭与旅游警察支队、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商局等35家涉旅游单位,建立市民游客中心日常驻点与节假日旅游巡回办公机制,联勤联动,快速反应,形成了旅游巡回法庭同旅游警察支队、旅游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行政执法部门“四位一体”的专业化旅游市场监管处置管理模式,成立信息集群,实现信息共享联动,实现旅游纠纷就地立案、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吉楚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要以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建设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