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点赞三亚创新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发展循环经济 让城市更靓丽
本报三亚2月27日电(记者林诗婷)2月27日,《人民日报》13版刊发新闻《游客随手一分景区颜值加分》,聚焦三亚探索垃圾分类新做法,点赞该市通过抓管理、换设施、上项目等创新举措将垃圾转化为资源,让景区变得更美,让城市更加文明。
报道提到,每当秋冬旅游旺季,三亚客流骤增,但也带来了货物供应、城市交通、垃圾处理等方面的压力。其中,春节期间,热门景区、公共场所垃圾翻番成为常态,推动着城市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等进一步思考如何解决垃圾处理难题。
报道以三亚蜈支洲岛景区垃圾分类的创新办法为例,指出蜈支洲岛景区作为岛屿型景区,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再想恢复,耗时长、成本高。该景区对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视,非常注重推行垃圾分类,并且不断加强全员培训,让员工掌握垃圾分类、生态保护的知识,设置了文明旅游纠察员岗位,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游客自觉参与到垃圾分类行动当中。同时,为了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景区还运用了不少新科技、新玩法,比如设置具有海洋特色的“珊瑚宝宝垃圾分类箱”吸引孩子学习垃圾分类知识,设置自动感应开门、垃圾压缩、溢出报警功能的太阳能环保垃圾桶引导游客将垃圾分类投入等。
报道认为,城市的严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涵养了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今年,海南全岛禁放烟花,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频繁巡查,一旦抓到就处罚。春节期间,三亚大东海、亚龙湾等热门海滩一改往日纸屑、玻璃、易拉罐遍地的场景,沙滩上几乎没看到烟花爆竹的纸屑,市民游客还将矿泉水瓶、易拉罐等扔进了分类箱。
如何让垃圾变成资源,让城市更加文明?报道指出,三亚重视发展循环经济,2015年起将垃圾分类试点单位推广到农村,2018年启动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项目建设。在循环产业园区内,已经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一二期、餐厨废弃物处理厂等7个项目,实现生活垃圾、厨余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等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三亚已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规划编制工作,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大件垃圾回收中心、废旧车辆拆解中心等一系列项目,多点发力推动循环经济项目发展。
新闻推荐
徐女士母女团聚。本报讯(记者洪光越通讯员罗佳)2月23日,一名走失的小女孩在路管员和警保联控队员的共同联手下被成功找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