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每个人都应成为环保行动者

海南日报 2019-04-03 07:07

■张永生

“深情护海,筑梦蔚蓝。”媒体日前讲述三亚市环保公益组织蓝丝带海洋保护协会的故事,引发社会关注。成立十余年来,这家协会每年开展海洋保护活动上千次,为维护海南海滩海域生态贡献着力量,吸引了一个又一个拥有爱海、护海情结的志愿者热情参与。(4月2日《海南日报》)

把对大海的满腔热爱化为保护海洋生态的实际行动,这份情怀是可贵的,这份担当是可敬的。稍微留意便可以发现,在大街小巷、旅游景区乃至一些偏远山区,都活跃着环保志愿者的身影。从捡纸片、捞塑料袋到排查污染情况、为环保治理建言献策,他们不怕苦、不怕累,不图名、不图利,为呵护美好生态劳碌奔波,为维护美丽家园发光发热。行胜于言,在他们身上,人们感受到了蕴藏在民间的环保力量,也对如何做好环保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同顶一片天,共饮一江水,谁都不是也不能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守护生态高颜值,追求生活高质量,每个人都可以也应当成为环保行动者。

环保,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也是一场配合战。守护生态环境,治理者的积极努力固然至关重要,但若离开了个体的热情参与,“剃头挑子一头热”,终究难成大事。究其原因,不仅在于环保点多、线长、面广,监管的“眼睛”再锐利,“触角”伸得再长,都难免有照管不到的地方,因而需要个体协同行动、“补差补缺”;更在于推动环保制度、政策落地生根,关键是走进生产生活并使之转化为人们的行动,否则,即便制度、政策一时出台了,也难以推开,或者靠行政力量推开了,也很难扎下根。前段时间,媒体聚焦海南乡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湖淡实践”,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提升村民参与度。变“要我分类”为“我要分类”,一些原先推不动的措施如今推行起来顺利得多,而那些老大难问题也日益得到改观。

更好的环境等不来、喊不来,关键是要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让绿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环保成为一种行为方式,并没有想象的那样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体现于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到菜市场买菜不用塑料袋是环保,上下班坐公交车是环保,倒垃圾前对之进行合理分类是环保,网购时选择可循环利用的包装盒,同样也是环保。或许,一人一时一地的努力有些微弱,但只要能一直坚持下去,就能产生好效果,影响带动更多人。当每个人都将环保意识渗透到衣食住行中,从当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细节做起,就能汇聚成一股强劲的环保正能量;不拘于一时,不限于一地,不囿于一隅,就能不断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的环保大格局。

有人说:人的行为,除了带有经济意义外,还带有环保意义。这话听似夸张,其实蛮有道理。生产生活都得消耗资源、排放废物,因此,在环境问题面前,每个人都应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在守护良好环境这件事上,每个人都要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当好环保行动者,守护好绿水青山,不仅是在践行美德,也是在向自然“还债”;不只是在坚守善行,也是在履行义务。

新闻推荐

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术(CPR)可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 三亚目前持证“救护员”不足总人口数的3%,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达到60%以上三亚将把CPR作为基本技能配备列为

本报记者顾翔如果围观群众会CPR(心肺复苏术)……如果赵睿再早到现场一会儿……说不定就能抓住“黄金4分钟”,为患者...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新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