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怎样处理好“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难题?三亚日报记者对话三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资深心理咨询师王颖 沟通中表情柔一些音量小一些别让孩子感觉到“攻击性”

三亚日报 2019-05-07 10:49

扫码加入《三亚日报》“回家”微信群本报记者王鑫洪光越

5月5日22时30分,刚刚在辽宁省沈阳市参加完一场心理咨询活动的三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资深心理咨询师王颖,第一时间联系了三亚日报记者,并询问:我还需要做点什么?此前几个小时,她利用活动的间隙对“青少年离家出走”这个话题谈了一些看法,也一直惦记着本报推出的系列报道。

在深夜与三亚日报记者对话时,王颖说,防止和解决“青少年离家出走”问题的主角,是父母。

家长的角色:转“强势”到“朋友”身份

记者:您在之前的“亲子关系”问题里谈到了“青少年离家出走”是因为孩子与家长之间矛盾的积累和爆发,在这中间,那个“核爆点”是什么?

王颖:如果深层次探讨问题的主因,核心问题就是父母。解决“亲子关系”的问题,最重要的角色也是父母。因为他们是“亲子关系”的一个主导和控制,是“强势”的一方,孩子身上出现众多的问题,大多是因为父母的教育方式、沟通模式导致的。

这个问题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的,父母从自身角色的认知,到对沟通模式的感悟,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通常在做这类个案咨询的时候发现,看上去是孩子出现了一些情绪问题或者行为问题,但真正需要改变的人其实是父母。当然,帮助父母认识到这些问题也是需要过程的。

记者:您会给家长什么建议?

王颖:家长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和身份,要学会去做孩子的朋友。一旦家长在心理层面上成为孩子的朋友,自然而然就学会对孩子的尊重,能够跟他们进行平等的对话,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他们的一些情绪或者一些行为。当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尊重,心态上自然而然就会发生改变。

双方的沟通:表情柔一些,音量小一些

记者:如果家长意识到了角色转变的重要性并愿意做出改变,怎样来具体实施与孩子的沟通呢?

王颖:很多父母平时跟孩子沟通的时候,更多的是说教,说得特别多。不妨从现在开始,多去倾听孩子的讲话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多给一些理解,多给一些共情,这样就能很快地疏导、缓解孩子的情绪。反过来,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更多的是直接否定,包括指责或者批评,甚至训斥,就会导致孩子情绪发生“拥堵”,引发更大情绪的爆发。

记者:在沟通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王颖:父母在跟孩子沟通时,表情、口气、语速都可以尽量调整。比如,语速慢一些,表情柔一些,音量小一些,不要总是吼孩子。温和的沟通模式,能带来良好的效果,会让孩子感觉到父母没有那么多的“攻击性”,没有那么多的敌意,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尊重,他们也会愿意跟父母多说出心里话。

关系的经营:应当成为“亲子关系”的日常

记者:除了言传身教之外,“亲子关系”是否还需要日常的“情感经营”?比如共同参加一些活动来增进沟通。

王颖:“亲子关系”的经营,应该成为生活的一种常态,如果父母能够重视“亲子关系”的话,大概率上不会出现孩子“离家出走”的现象。家长如果能够重视孩子对家庭、对父母的情感陪伴的需求,那么他们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如果“亲子关系”已经出现问题,这种“经营”对父母来说将非常具有挑战性,甚至有些父母可能做不到,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的行为习惯,包括人格特质。

记者:那么您的建议是?

王颖:一般情况下,“亲子关系”发生问题的家庭,作为父母的基本都存在不少误区或者盲区,他们不认为陪伴孩子很重要,不认为陪孩子看电影是有意义的,他们宁可自己出去打麻将或喝酒应酬,他们认为这些也是生活的主要内容。如果这些父母能够认知到“亲子关系”问题的严重性,并且想要提升自己,重视“亲子关系”的经营,就需要做好情感的储备和积累,包括日常的陪伴,和孩子一起旅游或一起参加有意义的活动,都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

不管与孩子的沟通是否出现问题,经营好“亲子关系”都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应该成为生活中的日常。

■说给孩子的话

最爱你们的人,永远是爸妈

三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资深心理咨询师王颖

孩子们,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我接触过许多与你们一样,因为跟爸爸妈妈发生矛盾冲突而做出一些极端行为的同龄人。我希望你们能够看到下面这些话。

我知道,你们也是需要成长的,往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自动化成长模式,可能父母一张嘴,你们就会出现一些“反抗”的心理,听不进去。再加上父母的一些极端情绪,或者在你们面前表现出来的“强势”“攻击”,可能会引起你们极端情绪的爆发,所以你们会在某个时间段感觉到“无路可走”,这个家是“没有可依恋的地方”。

但是我更相信,你们在慢慢地长大,对社会的认知,对人和事物的判断能力也随之增强,所以遇到事情的时候也要多去思考,而不是直接以冲动的行为解决问题。比如说“离家出走”,父母在与你们沟通的时候,可能情绪上会有一些问题,但是你们想过没有,他们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是什么?是希望你们更积极上进、更努力、更优秀。哪一个父亲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好呢?

所以,作为孩子来讲,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到父母的角度去多想一想,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个爱的期待。想到这些,你们的情绪也就不会冲动或者极端,以此来表达你们的“抗争”。无论什么时候,家与父母,都是你们人生中最温暖、最值得依赖的港湾。希望你们和爸爸妈妈友好相处,拥抱幸福美好的生活。

■群问答

说几句顶撞几句,我怎么跟孩子相处?

昨天,《三亚日报》“回家”微信群一经推出,即引起诸多网友关注,截至记者完稿,通过扫码进群者超过百人。他们当中,既有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学校心理咨询教师,也有被亲子关系困扰的家长,他们彼此间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在这里,三亚日报记者挑选典型问题进行展示,供更多读者参考。

网友:我儿子是初二学生,每天放学回到家后不爱学习,晚上抱着手机一直玩到睡觉。我说他几句,他就顶撞我几句。我该怎么教他?如何沟通呢?

三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资深心理咨询师王颖: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进入青春期,自我意识非常强烈。

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还好,只是回到家里不爱学习,我觉得他有内在的心理需求,比如需要放松的时间,这就涉及不到孩子爱不爱学习的问题。他是孩子,需要去平衡他的身心状况,因为一个孩子不可能从早到晚一直都在学习。在他需要放松、需要释放情绪的时候,想通过玩手机的方式去跟小伙伴进行连接,和这个社会进行连接,这都是正常的需求。

如果说孩子喜欢玩手机,晚上睡觉也会抱着,从我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外边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符合青春期的心理特点。如果过分地玩手机、玩游戏,把学习丢到脑后,说明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对自我的规划,生活当中没有其他能够使他(她)开心快乐的事情,他(她)可能就会躲到玩手机的状态里,或者追剧等等,说明孩子在日常生活当中缺少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生活当中缺少对他(她)有吸引力的亮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父母要跟孩子一起去成长,这需要家长去学习如何当一位好的父亲母亲,学会去跟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而不是一直沿用以前养成的沟通习惯。孩子已经长大了,进入到青春期,父母的成长要跟上这个速度,否则没有办法给孩子一个榜样的力量。同时,如果孩子不愿意接纳,父母就失去了教育和陪伴孩子成长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学习,做高质量的父母。

新闻推荐

本式港澳通行证将于9月13日到期

换证流程预约(可通过微信、网络、电话、现场以及三亚公安出入境服务公众号预约)在预约时段前15分钟到达办...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