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三亚日报记者探访三亚市社会福利院 被遗弃的“折翼天使” 在三亚这个“家”长出“隐形的翅膀”福利院变单纯供养为“养、治、教、康”齐头并进

三亚日报 2019-06-03 07:18

社会福利院的孩子给同伴庆祝生日。本报记者 翁叶俊 摄孩子在福利院开心玩耍。本报记者 卢智子 摄孩子们在福利院学习文化知识。本报记者 卢智子 摄本报记者卢智子

三亚市社会福利院

前身为崖县福利院,于1988年正式更名三亚市社会福利院,现坐落于三亚市吉阳区东岸村委会内,建筑面积2727平方米,配有完备的婴幼室、康复室、医务室、食堂、学前教育班、教室、社工个案工作室、多媒体图书室和文化娱乐室等,以爱的名义,远离了市区的喧嚣,给予孩子们一片清净怡然的生活空间。

5月23日,三亚日报记者第一次走访三亚市社会福利院,就被一群孩子热情地涌上来包围着、拉扯着。孩子们与记者素未谋面却十分热情,其中一名孩子因为没有得到及时关注,着急地流下了眼泪,“他们都很脆弱的,动不动就会哭。”一名福利院工作人员说,他们极度缺乏安全感。那种迫切的被需要感让记者内心五味杂陈。

也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社会福利院的工作就是管理孤残儿童的生活,其实不然,经过不断的改革发展,三亚市社会福利院正在逐步由单纯供养转变为“养、治、教、康”齐头并进的专业儿童救助机构,为孤残儿童康复治疗创造条件,增强被救助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让他们拥有健康、阳光的人生。

被遗弃的孩子

只留下名字或诊断书

目前三亚市社会福利院接收弃婴、孤儿53名,女孩30名,男孩23名,其中最小的只有2岁,最大的27岁。与我们想象中“孤儿”的概念不同的是,他们是被亲生父母遗弃的孩子,均患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他们不是被扔在医院,就是被扔在福利院门口,襁褓里通常放着亲生父母的最终“关怀”:一个名字或是一张诊断书。

难道就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孩子吗?“一个也没有。其中30个孩子是脑瘫、智力障碍。”三亚市社会福利院院长王皇介绍,其他孩子则不幸地患上地中海贫血、白化病、唐氏综合症、双目失明、自闭症、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身体畸形等疾病。

王皇说,经常会有很多没有孩子的夫妻前来福利院询问,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在这里收养一个孩子,过上有儿有女的幸福生活。为此,很多夫妻甚至年年来、月月来、周周来,但是只有少部分孤残儿童被领养成功。

院长“妈妈”

虽非亲骨肉,依然父母心

“第一次看到他们时,和大部分人的感觉一样,眼泪总是控制不住,总觉得他们弱小的身躯难以承受这些伤痛……”王皇谈起2013年底初来福利院工作时的茫然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才能让他们变得更好。”

后来家里人告诉王皇,“你想你的孩子得到什么样的照顾和教育,你就怎么对待这里的孩子,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能够做到这样就可以了。”6年来,这句话一直鼓舞着王皇,这也是王皇在这里一直扮演着“妈妈”角色的原因。

“这么多年遇到了很多让我感动的事情。”王皇回忆,2016年底,患有唇腭裂的14岁女孩龙晓梅做鼻子修复手术,因为做完手术需住院观察,晓梅每晚都害怕到难以入睡,王皇每天都会抽空去看望她。有一天,王皇接到福利院负责陪伴晓梅的同事电话:“晓梅不知道为什么哭了,还在流鼻血。”正在吃晚饭的王皇当即放下碗筷,交代丈夫在家照顾两岁的女儿臻臻,立马赶往医院。看到院长阿姨的晓梅却十分懂事地说:“阿姨你回去吧,你宝宝还小。”担心晓梅的王皇坚持在医院陪床,那一晚,和院长阿姨同睡一张病床的晓梅也终于安心入睡,“虽然会辛苦,但是被需要的感觉真的很温暖。”王皇说。

“我们这里是一个单位,也是孩子们的家,除了有单位的制度,还要有家的温暖。”王皇表示,在福利院工作比较特殊,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要扮演起父母的角色,用爱去化解被亲生父母遗弃给孤儿带来的阴影。“我们的保洁大叔都会被孩子们叫做"老爸"。”据王皇介绍,目前三亚市社会福利院共有保育员9名,但是没有男性保育员,在“父爱”方面孩子们比较缺失。“他们给我们带来很多快乐,他们就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就是他们的父母。”保育员申美玲动情地说。

关爱与美好

去年3000人次看望孩子

“喂,您好,这里是社会福利院……”5月28日,王皇多次接到想要在6月1日儿童节看望孩子们的爱心电话,“这一周每天都有爱心人士来看望。”一直以来,三亚市社会福利院得到了不少的政策支持,同时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比如“世界小姐”“环球小姐”“国际帆船赛”等机构的支持。2018年,来福利院看望孩子的社会团体、个人就近3000人次。

“这里的孩子比我想象中的聪明、懂事。”5月21号刚来担任特教老师的张永怡,是一名刚从热带海洋大学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学生,出于爱心,22岁的她选择了这份关爱孤残儿童、陪伴他们成长的工作。

“患有脑瘫的孩子动不了,躺在床上只能看着天花板,我们每天把他们抱到活动室、院子里,让他们更多地感知外面的世界。”据王皇介绍,对于婴幼儿、脑瘫孩子的抚育,2016年春晖博爱基金会与福利院合作推行了“离床护理”模式,让所有的孩子都离开小床,得到适合的教育抚育。

近年来,社会团体、机构、志愿组织与三亚市社会福利院建立了长期共建关系,与社会搭建起了爱的桥梁,让爱与美好从四方涌入。联合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三亚学院开展“以爱之名,长久相伴”行动,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组建“市社会福利院心灵花园”工作室,与三亚慧心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有效维护院内儿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与三亚祥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合作,开展“育苗行动”社工服务项目;与三亚爱心阳光中医康复门诊合作,为院内脑瘫儿童提供三针疗法、针灸、PT、OT、ST、经络按摩、药物等系统性康复治疗;与祥瑞律师事务所合作,签订了法律结对帮扶协议,将福利院管理和服务纳入法律保障范畴,努力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

希望和榜样

福利院走出第一个大学生

“有12个孩子在外面上学,其中4个在荔枝沟小学,6个在市五中,1个在鲁迅中学,还有龙伟在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三亚市社会福利院走出了第一个大学生龙伟,三亚日报记者与远在他乡求学的龙伟取得了联系。“桂林的冬天不比三亚温暖,湿冷的天气让我的双脚经常会冻得麻木,但"家里"总会让我多买一些保暖用品,常和"家里"联系,让弟弟妹妹们好好读书,才能像我一样"走"出去。”对话中,龙伟句句不离“家里”。在福利院的支持下,患有重度小儿麻痹症的龙伟在大学里生活得很好,对于未来,龙伟也有新的规划,“我想创业或考研,以后帮助福利院其他弟弟妹妹更好地长大。”

“我们是天上的星星,我们在孤单地旅行……”在活动室里,21岁的龙晓清在排练儿童节的演出,歌声在空荡荡的大厅里散发着迷人的回响。其实晓清双目失明,她的双眼紧紧地合着,仿佛从未睁开过,但她在福利院里活动自如,还会帮助阿姨照顾弟弟妹妹们,她说:“记忆里从小就在福利院,磕磕碰碰是难免的,但在阿姨们的照顾下,慢慢就熟悉了。”在这里晓清还找到了自己的爱好——唱歌。“跟着志愿者老师学,也自己上网搜索。”勤奋的她经常自己学习练声。“龙伟是我们的榜样,希望我也能通过自己的歌声走向社会。”这是晓清多年的心愿。

据介绍,三亚市社会福利院致力于为孩子们打造“养、治、教、康”一体化服务模式,与资质优渥的教育培训机构合作,为在外就读的孩子进行学业辅导;成立院内教学志愿组,为无法进行普通全日制和特殊学校教育的孩子开展院内义务教育,确保孤残儿童达到回归健康、回归社会的目标。

新闻推荐

三亚将于10月举办国际短文本科技大赛

南国都市报6月1日讯(记者谭琦)无论是酒店的入住还是高铁的刷脸乘车,这些都是人工智能的体现。1日上午,三亚人工智能暨科技创...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