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 木中万象 心中乾坤

三亚日报 2019-06-19 02:19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在清理沉香雕刻作品。本报记者 翁叶俊 摄本报记者卢智子杨洋

5月20日晚,由三亚市委宣传部、三亚市商务局联合主办的“礼赞三亚美·追梦新时代——麻双鸣艺术巡展”活动在三亚举行。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对着一块块毫不起眼的木头敲打、细刻,手掌之间就能雕刻乾坤。经过他的手,枯燥乏味的木头变成各式精美的木雕作品。在这次巡展活动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郑春辉的作品《闵乡多锦绣》让观众感受到了精雕绝刻的意境美。

赋予木雕艺术灵魂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聊起他的作品,郑春辉言谈举止间散发着儒雅的文人墨客气息。

此次巡展的《闵乡多锦绣》创作灵感受山水画和古诗《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启发。每一幅木雕作品蕴藏着“一木一浮生,一雕一乾坤”的艺术境界。

郑春辉1968年出生在福建莆田的一个小山村,自小喜爱绘画。“少时家贫,偶得些许画纸或画册,十分欣喜,总是埋头临摹"涂鸦",读初中时,经常把午餐买饭菜的钱节约起来,买了学习美术的书籍。”郑春辉说。正是靠着这样的兴趣和勤奋,他点点滴滴积攒着美术知识。

自幼打下的绘画基础也使得他木雕作品充满了诗情画意。“我的作品尊重木材的天然形状、纹理,大部分地方尽量保存其原貌,只作稍加雕饰,犹如中国画中的留白。”郑春辉如是说。这种把国画技法融入雕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凝聚了他多年的心血和智慧。

1985年至今,郑春辉专注于山水田园类木雕作品的探索研究,把中国山水画和中国古典诗词所表达的意蕴与形体丰富的沉香木结合创作,开创了山水木雕全新的意境,形成了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故宫博物院于2016年年底为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迄今有七十多件作品荣获国家级、省部级金奖,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工艺美术馆、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福建省非遗保护中心、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社等单位收藏。

“文化是相互交融的。”郑春辉致力于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山水画和中国传统雕刻技法三者相结合,创造自成一派的木雕作品。另一方面,郑春辉不断摸索,综合运用浮雕、深雕、透雕、镂雕、微雕等各种雕刻手法,渐渐把平面的田园山水题材变得“立体”起来。

用精品木雕演绎海南故事

雕刻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刀具在指尖翻飞,不免划下伤痕。从入行到现在,木头刀子和斧头是他最贴心的工作“伙伴”。三亚日报记者看到,他的左手手腕、手臂上有多处刀疤,手掌长着老茧。30多年的雕刻时光,他将心血熔铸进作品里,每一件作品都独一无二,每一件作品都带着“匠人”的思想与温情。

一次机缘巧合下郑春辉来到海南,被海南独特的文化深深吸引着。海南不少好的木料,或弃于荒野、或埋在地下、或沉入水底、或焚于炉灶,经过他的精雕细琢后使之“涅槃重生”。一双巧夺天工的手,可以赋予静态物体以生命的律动,这是大自然的馈赠,海南文化激发了他创作的源泉。

“《红色娘子军》已经有很多展现方式了,我想通过木雕模式创新,讲好红色娘子军的故事。”郑春辉说,希望在海南期间,还能走进乡村,了解海南的民风民俗。与古代文明对话,与现代文化相融。郑春辉创作的题材涵盖了人物、花鸟、走兽、山水,尤其擅长田园山水作品的创作,注重木质肌理、色泽的应用,其山水作品意境幽远,充满了诗情画意。“历史上海南曾是很多文人的流放之地,这里产生了很多经典的诗篇,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文化印记,有待我们深入挖掘。”郑春辉说,他期待赋予木雕更多海南元素,展示大美海南,让雕刻艺术成为海南文化传播的窗口。

人物简介

郑春辉,1968年出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莆田木雕省级非遗传承人,吉尼斯世界纪录“世界上最长的木雕”——《清明上河图》创造者。2019年4月30日,海南省民协工艺专业委员会聘任郑春辉为海南省民协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麻双鸣艺术亚洲巡展系列活动组委会副主席。

新闻推荐

海口三亚轨道交通项目研究机构遴选

本报6月17日讯(记者张熙宇)为加快推进海南省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日前,省发改委公开遴选专业机构承担研究海口至三亚南北轨道交...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