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关注三亚鸟类(7)海南孔雀雉和海南山鹧鸪在三亚有过官方记录 这些海南特有的鸟儿被冠以“海南”的姓氏(上)

三亚日报 2019-08-27 04:47

海南山鹧鸪。卢刚 摄本报记者袁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对鸟兽而言,亦是如此。

海南岛鸟类区系的特异性,较早时期的我国科学家就已经注意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著名鸟类学家寿振黄、郑作新和谭耀匡对海南岛的鸟类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分析了海南鸟类区系的组成和特征。他们提出,海南岛的鸟类区系与广东大陆和台湾既有很大的相似性,又有特殊性。台湾的特有种类较海南岛的为多,说明海南岛鸟类的分化不如台湾突出,也说明海南岛脱离大陆较台湾岛为晚。

1983年底,彼时的广东省昆虫研究所、中山大学生物系联合编著了第一本全面介绍海南岛鸟、兽情况的《海南岛的鸟兽》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据著者在“总论”介绍,1960年—1974年间,他们陆续在海南岛共采集到繁殖鸟类204种,其中有159种与福建、两广沿海区域相同,相似百分比为73.3%;与滇南有155种相同,相似百分比为53.2%;与台湾有82种相同,相似百分比为44.6%。

“由于海南岛与大陆隔离已有相当长时间,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海岛,故此自然环境逐渐变化,成为一个独立的亚区。”该书著者认为,海南岛有一些特有鸟类,如海南山鹧鸪等未见分布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而鸟类中的棕腹隼雕、橙胸绿鸠、盘尾树鹊、灰喉针尾雨燕等全国也仅有海南存在。此外,还有不少种类在海南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亚种。如鹰雕、蛇雕、白鹇、厚嘴绿鸠、绿皇鸠、珠颈斑鸠、噪鹛、领角鸮、斑头鸺鹠、长尾夜鹰、红头咬鹃、夜蜂虎、粟啄木鸟等59种。

目前,三亚官方记录到的鸟类有18目51科180种,其中海南特有种6种,包含了2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海南孔雀雉和海南山鹧鸪,以及海南特有亚种25种。据三亚市林业局、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现为三亚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等单位编制《三亚市鸟类名录》所列,海南特有种有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星头啄木鸟、栗头啄木鸟、黑眉拟啄木鸟、红头咬鹃;海南特有亚种有噪鹃、领角鸮、珠颈斑鸠、厚嘴绿鸠、蛇雕、棕背伯劳、灰卷尾、纯蓝仙鹟、白腰雀鸲、苍背山雀、白喉冠鹎、黑短脚鹎、暗绿绣眼鸟、黑领噪鹃、栗颊噪鹃、黑喉噪鹃、画眉、棕颈钩嘴鹛、红头穗鹛、斑颈穗鹛、褐顶雀鹛、黑眉雀鹛、灰头鸦雀、纯色啄花鸟、叉尾太阳鸟。

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没错,名字中冠以“海南”姓氏的这两种鸟类,跟海南岛关系密切,身体里流淌着海南岛的血液。而遍观鸟界,“海南”这一姓氏并非常见。专家们认为,作为一个岛屿,海南岛与大陆分离,有着形成特有物种的绝佳条件,千百万年的漫长演化过程,让海南岛的鸟类区系有了自己一定的“个性”。但同时海南是个年轻的岛屿,直到大约6500万年前才与大陆最后一次分离,所以特有鸟种并不多。

据海口畓榃湿地研究所所长、海南观鸟会顾问卢刚介绍,冠名“海南”的鸟类,以海南孔雀雉、海南山鹧鸪、海南柳莺、海南虎斑鳽、海南蓝仙鹟等最为知名,它们或是在海南岛被最早发现,或是被认定为海南岛特有的种类。其中独属海南的鸟类特有种仅海南山鹧鸪、海南孔雀雉和海南柳莺3种。

生物界对物种的命名,有着一套规范、体系和标准。探寻物种学名背后命名者的“心思”,也许就会牵出一段湮于尘世的传奇——

海南山鹧鸪:

第一个被确认的海南特有鸟种,发现者身份至今成谜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山鹧鸪,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观白居易词中之意,山鹧鸪爱家乡,爱群居,还爱叫,且叫声颇为凄苦,为南方常见鸟。

但白居易老先生肯定没见过海南岛深山里独有的一种山鹧鸪——海南山鹧鸪,除了海南省,世界上任何地区都没有分布。海南山鹧鸪全长约为23-30厘米,体重200-260克,栖息地主要在海南岛海拔为700-900米左右的热带雨林和山地常绿林,包括尖峰岭、霸王岭、五指山和吊罗山等主要林区。海南山鹧鸪属于中国特产雉类,而且是山鹧鸪属鸟类中羽色较为美丽的种类,眼、额、眉纹、颊、头侧以及颏、喉均为黑色且连成一片;耳羽白色;前颈及颈侧基部淡橙红具黑斑;黑色眉纹上方散着白点,形成一条白纹向后延伸至后颈。

20世纪70年代,海南山鹧鸪在岛内各地山野坡地常见出没,后由于环境恶化,加上人类捕杀,数量锐减,极为罕见。2001年12月,海南师范学院生物系的鸟类专家们在向省林业局递交的专题报告中,曾建议将“海南山鹧鸪”确定为海南省“省鸟”。

目前,海南山鹧鸪是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已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国际自然保护同盟还曾把它列入2000年-2004年的保护行动计划,并建议作为海南物种保护的“旗舰种”。

从相关报道来看,第一个采集到这种美丽鸟类的人叫Tetsu。Tetsu是海南鸟类发现史上的神秘人物,除姓名及采集的无数标本,他似乎什么也没有留下。从Tetsu的发音以及采集标签上的日文来看,他很可能是一个日本人,但奇怪的是,20世纪很多对海南鸟类有过研究的日本学者却统统认为,他更可能是个中国人。

1868年,到访海南的第一位鸟类学家史温侯(RobertSwinhoe)来到黎母山脚下,但他未能继续深入考察海南的山地雨林,错过了海南3个特有鸟种的发现。23年后,受雇于德国商人B.Schmacker的Tetsu来到海南岛,为其带回了40余种鸟类标本,其中就包括海南山鹧鸪。

这件1891年12月采自黎母山的海南山鹧鸪雄性标本,辗转到达了对中国鸟类颇有研究的英国鸟类学家F.W.Styan手上,Styan第二年便发表论文将海南山鹧鸪公布于世。就这样,海南第一个特有鸟种诞生了。

作为海南三种特有鸟种中第一个被确认的特有鸟种,海南山鹧鸪在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陵水、保亭和琼中等市县有发现记录。“只在海南有”的身份标签,常常让全国各地的“鸟人”慕名而来一试自己的“鸟品”。

“但海南山鹧鸪真的很不容易见到,大多人是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三亚野保中心监测员万林芬表示,山鹧鸪不善飞行,多在密林莽丛中巢居活动,不易寻见。自己从事野保工作十几年,也并无缘分亲眼见到海南山鹧鸪。

卢刚向三亚日报记者回忆了2011年拍摄到海南山鹧鸪珍贵野外生态组照的难忘经历。那年春节过后,由嘉道理中国保育(KCC)、海南鹦哥岭自然保护区、黎母山自然保护区野外精英团队组成的联合考察队进驻到了黎母山腹地,执行一项特别的野外考察任务。2月20日晚间,他们循着叫声在距营地10多米开外的树丛里展开“立体”搜索,终于发现了目标。“所有带了照相机的考察队员排成了一溜,对着海南山鹧鸪就是一阵狂拍。这可能是全世界第一次在野外拍摄到海南山鹧鸪的清晰影像。这只海南山鹧鸪是个出色的"模特",换了几个姿势后还没有要走的意思,真有点"奉陪到底"的意思。”至今,这组照片仍然是最好的海南山鹧鸪生态照,被多本专业书籍和杂志采用。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卢刚眼前总浮现起黎母山那茫茫的林海,那个令人激动无比的夜晚……

(待续)

新闻推荐

三亚?乌兰巴托航线开通

本报三亚8月25日电(记者李艳玫)8月25日23时20分,一架由蒙古国乌兰巴托飞来的B737-800型客机平稳地降落在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标...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