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至今,吉阳区中考平均分连续3学年稳居四区之首;全市30所获省级荣誉称号的学校中,吉阳区占了11所 砥砺奋进结硕果跨越发展著华章
好的榜样,是最好的引导;好的楷模,是最好的说服。9月7日晚上,吉阳区对全区23个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15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进行表彰。总结吉阳三年的教育经验,就是用先进的力量感染人、鼓舞人、带动人,聚合力、办实事、提效能、增活力,扎实推进吉阳教育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共建共享:“高位嫁接”优质资源
哪里是痛点、难点,哪里就是教育改革的重点。
“教育是个长期性工作,需要下细功苦功。”这是市政协党组成员、吉阳区委书记陈跃对教育的理念。
上下一心,齐心协力编写的《吉阳区创建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是吉阳区委、区政府为打造教育强区勾勒出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3年时间,吉阳区拿出“绣花”功夫,对全区的教育资源进行全盘摸底,破解教育失衡难题。
“敢为人先”的勇气,锐意改革,激励创新,为打造教育强区装上强大引擎。
天下事,非新无以为进。质量是教育的灵魂,如何提升教育品质,办有灵魂的教育?吉阳区教育局长侯雪华给出了答案:“高位嫁接”教育资源,让优质教育来到群众“家门口”。
探索集团化办学。把全区35所学校分成3个层次,采取“一拖三”(一所优质学校带三所薄弱学校)和二级学校向一级学校靠拢的方式分层管理;把全区35所小学分成8个教育集团,资源共享,管理互通,上下联动;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8个学区,组成“1+1+N”学区联盟,即1所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1所薄弱学校和N所学校组成学区成员。学区长学校对基础薄弱学校进行帮扶带动,达到优质均衡,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唱响一体化发展“主旋律”。树立全区一盘棋,实现资源均衡配置,区委、区政府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农村学校改薄工程和学位攻坚行动,乡村学校“弱小差”、城区学校“大班额”现象得到较大改观。
集团一家亲。实行集团内教师和中层干部“微循环”,核心学校按本校教职工人数10%-15%的比例,统筹安排干部教师交流到集团内各成员学校任职任教。同时有计划地从成员学校选派干部教师到核心学校挂职锻炼、顶岗和跟岗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实现集团内各学校学科带头人等优秀师资共享。
名师做王牌,开展“传帮带”。借助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班班通”平台,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
实施“一校一品”。凸显个性,特色教育百花齐放,引导学校内涵发展,注重集团内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塑造“一校一品”格局。
用真心真情真意制定的这一系列实招硬招,将吉阳教育迅速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跨越转型:打造教育高质量发展“加速器”
一分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三亚30所学校获得省级荣誉称号,吉阳区就占了11所,其中9所学校都是近两年获得此项荣誉。今年三亚3所幼儿园成功晋级首批“省一级幼儿园”,吉阳区占2所;小学综合平均分从163→194→206.2,提升43.2分;中考平均分从386→430→463.1分,提升77.1分,3年稳居四区之首。
这些成绩是吉阳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见证,3年来,吉阳教育一直在磨剑、追赶、超越!
磨剑,来源于不断地改革创新。
重视“源头活水”。通过“不限期限和名额”方式,引进一批优秀校长和教师,建立“吉阳区教育人才储备库”。2017年,吉阳区成立教育智囊团,聘请原三亚市实验中学校长李致洪为智囊团首席顾问,为吉阳教育“问诊把脉开良方”;成立吉阳区教育命题工作小组,规划设计全年度备考及模拟测试工作,精准分析每一次测试数据,多次带队向省内优质教育资源取经,为吉阳区高标准高质量备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追赶,发挥“火种”光热。
被引进的好校长、好教师就是“火种”,正成为吉阳区培养提高本土好校长、好教师的引路人。“孩子就像种子,不需筛选、一视同仁、呵护成长,是我的使命。”引进人才王迎春不仅为南新小学带来先进的教学改革规划,更为这所深扎社区中的小学输送着柔风暖阳般的教育理念,将“种子教育”贯穿于教学课堂中,为学校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当王迎春离开南新小学、担任市二小校长时,南新小学许多老师留下了不舍的眼泪。聘请“银发精英”,助力吉阳教育大步前行。“以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结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网络研修、专项调研、定向培训等,有时效有目标和针对性地培养教师队伍是吉阳区打造本土人才强磁场的措施。
超越,是吉阳教育不断追求的精神气质。
师者,要深入挖掘学生的价值塑造潜力,让学生眼界开阔、思维活跃、富于创新精神。侯雪华说,吉阳区教育局打出组合拳,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全体教师按照每人每年4000元的标准发放餐补,按照人均1000元的标准为全体教职员工体检,将临聘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由原来的3300元提高到5600元;强弱学校手拉手结对子;校长、老师坐班,下课时间做教研;开展趣味运动会,把泳池“安”进学校;学生上培训班不花钱,“校内课后服务”破解“四点半”难题,陆续聘用具有国际认证、在市外国专家局备案的10位外教走进课堂,涌现出不少“小小翻译家”;打造“阳光教育”品牌……
教育是第一民生。“吉阳教育”的实践证明,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是破解教育失衡、提质增效的关键!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华文表示,3年来,吉阳教育正不断抬高底部、缩小差距、提升质量,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陈跃说,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从细处入手,向实处着力,一环紧着一环拧,一锤接着一锤敲,3年厉兵秣马,久久为功,吉阳教育真正实现了从“输血”向“造血”转型,吉阳区正向教育强区目标不断迈进!
精心播种,静待花开!吉阳区在肥沃的教育土壤里播撒的种子正茁壮成长,将成为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栋梁之材!(杨洋)
吉阳区庆祝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举行
23个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及215名优秀教师受表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享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者念吾师。”9月7日晚,吉阳区庆祝第35个教师节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在红树林度假世界红磨坊剧院举行,大会对三亚市第五中学等23个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15名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进行表彰。
当晚7时30分,汇演在舞蹈《和祖国在一起》中拉开帷幕。晚会分大业中兴歌盛世、谆谆师恩深似海、芝兰四季吐芬芳三个篇章。男女合唱、独唱、朗诵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为现场观众带来一场艺术盛宴,充分展示了吉阳区三年以来教育跨越式发展新成果。
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华文介绍,吉阳教育连续3年实现了大突破和历史性大跨越,此外,吉阳区作为省教育厅学区化办学和集团化办学重要试点,主动探索集团化办学体制改革,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搭建人才引进平台,成立教育智囊团、人才智库,招聘银发精英、外籍教师,精心打造阳光公益教育品牌,破解“四点半”难题,帮助孩子“身、心、智”全面发展,这些都是吉阳区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见证。
“学校办得好,关键是党的建设要抓得好;党建抓得好,教育就有魂,就有精气神。要高标准抓好党建与学校工作的深度融合,借"红色能量"内驱力激发教育发展新动力,将规划、蓝图变成时间表、路线图。”市政协党组成员、吉阳区委书记陈跃说,教育发展成果已成为展示吉阳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这些成绩是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吉阳区不仅要办立德树人的好学校,还要让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为三亚打造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标杆提供人才支撑。
(杨洋卢智子)
本版图片袁永东摄
新闻推荐
南国都市报热线966123讯(记者孙学新通讯员罗佳白瑛奇顾玫)8月31日9时40分,三亚亚龙湾派出所接报称,吉阳区六盘村某包子铺被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