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接近70年的时间,1950年入伍的革命军人廖传锦,在家乡江西与三亚之间时空转换 ■他娶了三亚的姑娘,两个人后来在部队服役及随军工作,四个儿女也在这里出生两个“

三亚日报 2019-10-05 04:14

▲廖传锦写了几十年的日记,如今这般高龄,仍然坚持不辍。这些“宝贝”,他都一一保存。▲廖传锦作品,包括他的自传。▲廖传锦给记者展示他收藏的毛主席像章。▲廖传锦与蒲美庆。听说要拍照,蒲美庆赶紧为“老廖”整理好衣扣。本报记者王鑫文/图

■新闻人物:廖传锦

1933年:生于江西省南康县潭口下坝村

1950年:抗美援朝志愿参军

1953年:奉调海南军区榆林要塞。历任参谋、助理员、政治指导员、协理员

1959年:毕业于海南军区四十文化速中

1963年:毕业于广州军区步兵学校

1973年:转业江西第一制糖厂,历任“工大”党支部书记、工会秘书、教育科科长。

在军队和糖厂期间,多次被评为“五好军官”“先进工作者”,并多次创造“四好连队”“先进科室”等荣誉。

退休后,参加《中国廖氏通书》编撰,任编委并力行续谱工作。

国庆节这天,廖传锦和老伴蒲美庆坐在电视机前,一起观看了阅兵式的直播,与国同庆——但是,每天的日记是必须要坚持写的。

二楼的书房里,整齐地安放着一摞书本,那是他68年来的手写日记与剪报,其中,关于他的生活记录已经整理出版了4套书、共8本,分别取名《廖传锦日记选编》《我的八旬岁月》以及《廖传锦影集》。

从江西南康到海南三亚再到南康,到12年前回到三亚定居,86岁的廖传锦与80岁的蒲美庆情定三亚,两个“80后”携手走过了59年光阴。

缘│生日

出生那天,红军经过家门口

廖传锦说:“我是红军经过家门口那天出生的,这是我与军人的天生之缘。”

廖传锦和家人一度无法确认他的出生日期,“母亲没有读过书,不会用文字记事,只能靠心"记"。”廖传锦回忆,老人只记得他出生那天,红军来潭口打土豪劣绅,就经过家门口。

当时,由于家境贫寒,母亲怀廖传锦时常常连饭都吃不饱,总是以蕃薯、芋头和青菜充饥,导致他出生时才3斤多,又黄又瘦,故而取名“毛崽”。廖传锦没有姐妹,只有兄弟5人,他排行第四,大家又喊他“毛四崽”。

后来廖传锦听大哥讲,红军从井冈山来赣南到他们家乡,是为了带领穷苦百姓“闹革命”。“我大哥说,他还是头一次遇到这么好的军队。我就想,我要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该多好。”

解放以后的1950年末,解放军号召广大青年自愿报名参战,准备抗美援朝。“毛崽”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正是在部队期间,为了搞清楚自己出生的确切年月,廖传锦多次翻阅党史和军史资料,这才知道,自己的出生日期是1933年4月份。

1953年3月10日,作为机动连的一名战士,廖传锦加入工程大队,坐上火车开赴广东执行任务,目的地是当时的海南行政区。在湛江徐闻,他们乘船到海口,休整了几天后又经过琼山、加积、万宁和陵水,到达崖县(三亚)。

从此,廖传锦开启了一段“三亚情缘”。

缘│相遇

三亚街头,通信兵碰到好学生

只要看到海报消息,廖传锦和蒲美庆准去观看。人那么多,怎样会面呢?廖传锦说他们有一个“暗号”:“在放映机换片的时候,双方都站起来"活动活动身子",就会看见彼此的位置了。”

1954年11月3日,廖传锦到如今也清晰地记得那天的场景。作为工程队里的通信兵,他骑着自行车到机场那边的汽车连送信,回来的时候在三亚街头看到了两个学生,她们正小心翼翼地护送一个盲人大伯过马路卖柴火。

“我就追问那两个学生的姓名,但她们跑开了。其中一个还调皮地边跑边说,我姓中,叫中国人。”廖传锦回忆,两个学生送老人进的是派出所,他就进派出所打听,民警说那是一个孤寡老人,没有正常的收入,隔段时间就来送柴火,派出所每次都招待老人吃一顿饭,付给柴火费。近段时间,都是这两个学生护送老人过来。“我听了很感动,既为派出所感动,也为两个学生感动。”

接着,廖传锦写信向学校反映这件好人好事,学校找到了她们,并在学生大会上宣读廖传锦的表扬信,号召同学们向榜样学习。“校长让她们给我回信,我才知道这两个同学一个叫蒲美庆,另一个叫余景风。”

蒲美庆说,从此她们便与这个兵哥哥互相来往,成为“军民一家亲的好朋友”,互相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共同进步。

到了1957年,交往了3年的廖蒲俩人,情愫已生,时常“约会”,去工人文化宫看文艺演出,去榆亚盐场看电影,去三亚湾散步。也是在那一年,蒲美庆告诉廖传锦,她要报考通什自治州师范学校,因为“不用交学费,毕业后国家分配当老师”。

第二年的4月份,身在军区文化干校学习的廖传锦看了一部电影,巴基斯坦的《叛逆》。他把这个故事从头到尾写了一封长信讲给蒲美庆,提议她向两个主角学习,破除封建枷锁,争取自由恋爱、自由结婚。一年之后,蒲美庆将自己与廖传锦相识相知相爱一事,认真地向父母进行了介绍,并得到了他们和哥嫂的同意。“家里人还让我们办一个移风易俗的新式婚礼。”

两个人悬着已久的心,终于放下了。

1960年7月16日星期六,在海南三亚,廖传锦与蒲美庆步入婚姻的殿堂。

缘│生息

4个孩子都在三亚出生

蒲美庆生第一个孩子时,廖传锦正在连队忙于工作,没有在她身前照顾过一次,“逼着她分娩的第二天就光着脚在水龙头下踩洗自己的血衣血裤。”他说,蒲美庆因为受凉落下“月子病”,经常腰背酸痛。

廖传锦与蒲美庆育有4子,都在海南出生,所取的名字也与海南或军队有关。

1961年11月5日,他们的大女儿在大茅洞师直属医院诞生,廖传锦为她取名廖琼玉。“琼”代表海南岛,“玉”代表榆林,连起来就是海南岛榆林,这是她的出生地。”

3年之后的7月29日,二女儿降临,名字与大海有关,叫廖海莲。为了吸取生琼玉时对爱人照顾不周,致母女营养不足引发多种疾病的“教训”,这次廖传锦格外体恤“月婆”的身体,几乎每天早晨都骑车去三亚农贸市场采购鱼肉、鸡蛋和副食,回来亲手烹调蒸煮给蒲美庆吃。

1965年11月20日,廖传锦跟随工作队到陵水县城执行任务时,战友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蒲美庆在大茅洞师直属医院生了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儿子的名字,是蒲美庆取的,叫廖军彪,“"军"代表军队,他是军人家庭的孩子;"彪"是当妈妈的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彪悍的虎将"。”蒲美庆说,老虎加上“三把刀”,如虎添翼,更加威武、雄壮、勇猛。

1967年9月16日,他们迎来了第四个孩子,取名廖卫东。廖传锦说,儿子这个名字结合了当时的形势和社会潮流,“卫东”就是“捍卫毛泽东”的意思,也是当时最时髦、最响亮的名字。

如今,他们的两个女儿生活在三亚,廖军彪在北京,小儿子廖卫东在江西老家。

缘│轮转

江西到三亚:从家乡到“家乡”

2007年1月1日夜里10点多,暂别三亚生活20年的廖传锦与蒲美庆以“主人”的身份回到鹿城。廖传锦说,那也是他们第一次看到自己在三亚的房产,“是解放四路177号南海苑公寓,二楼的一间套房,宽敞明亮。”

白驹过隙,20年转瞬即逝。

1973年2月13日,40岁的廖传锦收到一个“意外”的消息,组织上决定让他复员到地方工作。“当时我脑子里轰的一声,半天说不出话来。”他说,23年的军旅生涯面临结束,让他思绪万千。而且,蒲美庆自10年前开始在师部幼儿园当保育员,后又到师部医院,也早是“军队的人”了,如果自己复员,意味着她也要跟着到地方工作。

再有不舍,也要服从安排。况且,工作的地方是廖传锦的家乡——设在赣州的江西第一制糖厂。5月下旬,廖传锦一家从三亚赶赴赣州报到,那里距离他的老家潭口只有16公里。

就这样,廖传锦从家乡到三亚,又从三亚返回家乡,去时独自一人,归时六口之家。

在糖厂的日子里,廖传锦依然是军队里那个勤勉有加、兢兢业业的“战士”,在恪尽职守的同时,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包括花费几年时间,与哥哥建起了一栋二层小楼,终于有了自己真正的家。

这期间,他与蒲美庆的儿女长大成人,隔辈亲情让他们体会到了天伦之乐。

2006年,国庆长假与中秋节重叠,廖军彪给父母送上了一份珍贵的礼物:在三亚为他们买了60多平方米的楼房,当时花费了20多万元。这让廖传锦与蒲美庆一直以来的梦想得以实现,一来他们的年纪越来越大,越来越害怕寒冷;二来三亚既是蒲美庆的家乡,又是廖传锦的第二故乡,回到那里的想法在心里酝酿已久,日益强烈。

2007年1月1日,新一年的开始,在江西工作和生活了34年之后,廖传锦二人启程前往三亚过冬。与此前间或回三亚探亲的短暂停留不同,这次的身份是长居者,回归“故乡”。踏上三亚土地的那一刻,蒲美庆说:终于回家了。

那一年春节,一家人在三亚大团圆,其乐融融。其后,廖传锦的家从解放路搬到榆亚路的一幢两层小别墅,生活至今。

现在,廖传锦正筹划着明年的“钻石婚”庆典。60年难忘的岁月,就是时间镶嵌在他与蒲美庆手上的钻石。

■祝福

给父亲母亲的一封信

我们的父亲,作为一个普通的赣南客家农家子弟,从小吃不饱、穿不暖,家里地无一垄、房无一间。

他勇敢地走出赣南、奔赴海南,走向对他来说还是朦胧未知的新鲜世界。

幸运的是,他和千千万万的同龄人一样,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在解放军这个大学校里,父亲锻炼成为一名解放军军官、国家干部,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更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的父亲是勇于创新的人,始终保持一颗年轻态的心。前两年别人见他外出旅游,左肩挎数码相机、右手拎摄像机,还能玩电脑,大为惊奇:“这老头够新潮啊!”再一深聊,国内国外的大小事情、老年人的养生之道,说得头头是道,更让人赞叹不已。

老实做人、勤恳做事,是客家人的传统,也是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家规,更是父亲毕生恪守并言传身教给我们的人格风范。父母的生活经历,记录了两个社会细胞的生命过程和一个时代的印记,以及一个平民家庭的生活全貌,没有刻意的粉饰和妆点。

这,也是我们的父母传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祝愿我们的父母身体健康,实现他们活到百岁的愿望,安享晚年,一天天地看着两个家乡走向繁荣,看着他们热爱的祖国走向更加富强、民主、自由和公平、正义,实现他们这代人年轻时为之贡献青春和热血的理想。

——你们的儿女:廖琼玉廖海莲廖军彪廖卫东

■记者手记

认真,你就赢了

记者敲开廖传锦家的房门,他与老伴蒲美庆正在打麻将。见有客人来访,蒲美庆忙着倒水、切水果。桌子上的麻将牌依然站立着没有推倒——他们准备晚饭后继续此局。

廖传锦就是一个如此认真之人。

自打参军开始,廖传锦学习成魔,不说那些他获得的奖状和证书,单是写日记的习惯,他从1951年保持至今,足足68年。23本厚厚的日记,一笔一划,从无诿饰。他还攒了几百枚毛主席像章,各式各样,一枚一枚收藏在一个册子里面,光洁如新。

专注、认真,是他能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一步晋升到上尉军衔、享受国家行政18级干部待遇的重要原因。

认真对待工作,让廖传锦行得端走得正,别人每每提起皆叹嘉言懿行;认真对待亲情,尤其是对蒲美庆60年坦诚以待,更让他每时每刻享受着爱的甘醇甜冽,享受着爱的丰厚而绵长的回赠——宽敞明亮的房屋,每年几次出去旅游,与老友聚会,这些皆出自于儿女的心意和战友的长相惦念。

记者与廖传锦相谈的时候,蒲美庆独自坐在一旁,用透明的罐子制作柠檬食品。说到吃的,蒲美庆抬起头看了老伴一眼,“还是他做菜香,我负责买菜,他负责掌勺。”

在蒲美庆的眼里,对面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头”一如当年初次相遇的模样,斯文帅气,如己偶像。非要鸡蛋里挑骨头找点缼欠,“就是他打麻将喜欢"耍赖",输个几块钱还要"贷款"回去,也不按时归还。”

倒真有一件事让蒲美庆“耿耿于怀”,她觉得那是廖传锦惟一的“不真诚”。“他要带我们回江西,把那里描绘得特别美。”蒲美庆说,廖传锦就是“忽悠”她,“我问他江西有没有花,他说当然有了,跟三亚一样美。我们到那一看,可不是有嘛,茄子花辣椒花,还有冬天的雪花!”

新闻推荐

三亚新增一美食城 丰富全域旅游业态

本报讯(记者吴合庆)近日,三亚市中心新增一美食城——新风街美食城,进一步丰富三亚全域旅游业态,助力海南加快国际旅游消费...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