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他在三亚“制造”美丽乡愁

三亚日报 2019-11-11 03:14
□王娜

博后村的外嫁女们回来了,从白发苍苍的阿婆到青春洋溢的年轻女子,都身着旗袍、手执油纸伞,喜悦地走在家乡的美景中。家乡美了、家乡富了,外嫁女们既自豪家乡的发展,也开心自己外嫁出去仍能享受到村里的红利……

离开家乡

要说处于亚龙湾玫瑰谷旁博后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一定绕不过一个人;要说此人是村中的传奇人物,一定没有人反对。80后的苏洪武,之前是村里的生产队队长,现在则是博后美丽乡村合作社的社长。对于这位2008年离乡打拼、3年后怀抱第一桶金归乡的黎族小伙儿,似乎无法只用努力、幸运这几个词语来概括;对于他现在带领合作社村民一起奋斗的“美丽”事业,同样也无法仅仅用奉献、付出这些词语来形容。

2008年,刚过完28岁生日的苏洪武,怀着对未来的不确定、也怀着一种憧憬,离开了家乡。同行的,还有女友,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家在镇上的妻子和他是同学,是上学时他们田独民族中学的“校花”,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姐弟八人中排行老七的苏洪武家在村里,靠着遍布博后的盐碱地里长出的水稻、辣椒和西瓜,一亩地收入还不到500元。在这种状况下婚事不被看好的两人,一起悄悄离开了三亚,想在外头拼出一个不一样的明天。

初到广州,人生地不熟。他们先是去了一家服装厂,每日在生产线上不停地工作,看着一件件衣服从手中成型、打包、再发走,到手的月薪却只有一千两百元,甚至不够买一身自己生产的服装。

偶然间,他结识了在深圳打拼的一个六盘村的兄弟,就带着妻子到了深圳。当他们来到深圳的酒吧街时,心中感到触动的,不仅仅是这里的灯红酒绿,更多的还是熙熙攘攘中藏着的商机。在兄弟的帮助下,他投入1万多元的烧烤摊在酒吧街开张了。

深圳的城,是年轻的;深圳的人,也是年轻的。夜晚的酒吧街,是无数年轻人卸去白天伪装尽情释放自我的地方。苏洪武的烧烤摊就开在这里,当他和妻子第一天晚上支起摊子开始营业时,内心还忐忑不安,可这忐忑很快被接踵而至的客人冲淡了。深夜的街头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吹着晚风,是那时夜生活的一大乐趣。再加上酒吧客人源源不断的订单,他和妻子的生意好到自己去银行存钱时都不敢相信——开业没几天,已经收回了成本。

每天晚上,当城市的灯光亮起,他们准备食材,出摊,在来来往往的客人和炙热的炭火边忙活。直到凌晨再踩着寂静的月光,收摊回到出租房。这样的日子,他们过了三年。在这辛苦又奇妙的三年时间里,积攒了下半辈子足以安稳生活的积蓄。

这是苏洪武第一桶金的传奇。有人说,他是幸运的,碰上贵人,遇上好的商机。也许是幸运,但他接下来的人生选择,却超越了幸运二字,更多地让人看到他身上那种肯吃苦、有义气又富有商业头脑、能担得起这份幸运的人格特质。

想让乡愁的世界,没有泪水

怀抱财务自由的第一桶金,可以安心养老,可以环游世界,也可以回到家乡,像海子诗中的描述一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更何况苏洪武的家就在碧海银沙的亚龙湾畔和刚刚崛起的玫瑰谷旁,他和妻子也可以选择最轻松舒适的生活方式。但是,想起他们在外的几年间,随着经济状况好转,会陆陆续续收到家乡人走投无路时的求助信息。有的是生了大病缺钱医治,有的是上了大学的孩子经济困难,每次他都是有求必应。可给钱毕竟不是长久之道,“自己就算有十个亿,都不如家乡每家每户有一百万呀!”

黎家重乡情。产生这个想法后,恰逢2011年初苏洪武回家过年,这时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更坚定了他回乡的想法。村里人出乎意料地一致推选他做生产队长,这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已经发展了近三年的玫瑰谷董事长杨莹找到他,希望他能带动乡亲们回乡来玫瑰谷创业和工作。

走在久违的家乡的小路上,路还是那条路,房也是那个房,以前清新的山与海的味道却变了样。原来,因为盐碱地收入太低,许多村民成了养殖户,一些村民靠这个富了起来,村子却成为了有“味道”的村庄,猪圈里猪粪和污泥的味道四处弥漫。

“别人家再好,都不如自己回家做。”此刻,有着回乡朴素想法的苏洪武不知道,自己正朝着传统文化里“达则兼济天下”这个远大的目标行走着。

带着想让村子又富又美的愿望,回乡之后的他和村里的领导一起发展美丽乡村。要棚改、要拆迁,三分之二的村民都反对。那段时间里,常常会看到博后村的村民三三两两走在去开村民大会的路上。苏洪武知道大家对家园改变的顾虑,他讲了国家的政策,还承诺如果有意外损失的情况出现,自己一定会兜底。事实上,在后来许多未能及时争取到资金支持的项目上,自掏腰包的事,苏洪武没有少干。

传说中的美丽乡村到底都是什么样?他开始带着村里人周游全国,天南海北的十大美丽乡村他们都去了,类似莫干山这样的民宿聚集地他们也去了。他们的出行队伍每次都可谓浩浩荡荡,最多时有80多人一起出行考察,少的时候也有40多人……

第二年,村里有了第一家民宿,第三年,民宿又多了一家。他们的美丽乡村理想慢慢打开了局面。

做出这些选择和付出,妻子会同意吗?事实上,从悄悄离家随他去远方的那一刻起,妻子和他一起打工、一起在烧烤摊烟熏火燎、再一起回乡,这个美丽黎家女对他的支持就没有改变过。

美丽引力

2004年,符海冠考上了海南师范学院,家中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他,因为经济原因,大一没上完就辍了学。之后他辗转海南各地打工、做生意,开起了饭店,生活慢慢好了起来。十年后,苏洪武向他发出了真挚的回乡邀请——回博后一起干吧!怀着对好兄弟的信任和对家乡的期盼,符海冠把生意转手回到家乡。如今,他是博后美丽乡村合作社的监事长,虽然收入少了,但村里的美好前景,却带给了他以往在外做生意时没有的成就感和愉悦感。

而村里许多被帮助过的学子们,曾散布在成都、天津、武汉等等这些遥远的地方。近几年已经有一些回到三亚和村里工作,还没有回来的人,“村里什么时候需要他们,他们一早就说随叫随到!马上合作社要开始建民宿网络,就是他们这些大学生大显身手的时候。”

几经周折的博后,慢慢洗去了往日蒙尘,散发出越来越强大的引力。当我们穿过亚龙湾那条树影斑驳的榕道,再拐几个弯,就能看到这个玫瑰飘香的海南五星级美丽乡村。小桥流水、榕影清凉、民宿成排、还有绿色有机的田园蔬果和鸡鸭,以及田里的玫瑰花。

这样的美丽引力吸引的不止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合作社中的其他两大合作投资商,是来自浙江和西安的两个公司,也是他在长期的推介和考察中,所结识的独具慧眼的朋友。如今,村里面有来自北京经营民宿的小伙子、有来自上海任职合作社的年轻人,有精心聘请来的各方设计师,有来自杭州在此建起公司大本营的企业经营者,也有来自东北的建设者。

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吸引来了,这里有山、有花、有海、有悠然整洁的农家,村里的民宿生意越来越好。

打造一个黎族风情小镇,是他们的大梦想。建特色黎苗乡村和农业生态观光园、邀请黎苗歌手进驻慢慢形成黎苗音乐部落、构造一个多类型民宿综合体……他们开心地拿出村中在建的“荷塘月色”系列效果图,的确是一派美丽又充满野趣的农家风光。

在美丽乡村合作社的股份制组成里,有10%是专门用来在村里做公益的基金。凡是村里生活困难的、生病的、读大学的,都有相应补助。这正是苏洪武最初愿望的小小实现。

走到绿树掩映中的博后游客中心后面,有一片在建的工地,这里的房子从多年前的茅草屋变为了砖瓦房、再变成后来的楼房。现在,楼房正在专业设计师的图纸下变成风格各异的高颜值民宿群。

在苏洪武他们手中崛起的美丽博后,今日已经可以承载起家乡人的美丽乡愁,而在不远的将来,也定将安放下许多慕名而来异乡人的乡愁。

新闻推荐

年底前,将打造形成至少5个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到2020年,各区至少形成2个夜间经济集聚区……夜玩夜游夜购“点亮”三亚夜间经济

在三亚海昌梦幻不夜城,外籍演艺团队与游客跳舞互动。本报记者符吉茂编者按丰富旅游产品、加密境外航线、提升旅游...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