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喝了酒,哪些药碰不得?

海南日报 2019-11-21 07:12

此栏目为医生科普文章选登,医生科普投稿邮箱:110796597@qq.com

我们经常说“吃药不喝酒,喝酒不吃药”,究竟药与酒同时服用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呢?

酒(乙醇)和某些药物同服,可使药物发生药效或药动学方面的变化,可导致药物作用减弱,或者药物作用增强、药物中毒、甚至死亡,所以酒前酒后,要慎重用药。

喝了酒,哪些药物碰不得?本期为您介绍那些酒后不宜服用的药物。

1、解热镇痛药:酒与阿司匹林和水杨酸类同服,增加阿司匹林对胃肠黏膜血流量、充氧量和完整性的影响,可诱发溃疡急性出血。

2、镇静催眠药和抗过敏药:抗过敏药物,如与酒同服,轻则使人昏昏欲睡,重则使人血压降低,呼吸抑制而死亡。(感冒药中多含有抗过敏药)

3、抗菌药物:如头孢类抗菌药可抑制乙醇的代谢,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还可能诱发Wellens综合征(一组高危急性冠脉综合征)抢救不及时,会死亡。

4、抗心绞痛药:如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及硝苯地平等血管扩张剂,服用时饮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骤降甚至休克。

5、降压药:如酒后服用降血压药将使小血管更为扩张,血容量进一步减少,血压骤降,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昏厥,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却会增加舒张压和收缩压,容易诱发跌倒及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6、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阿片类药物、苯二类、巴比妥类、抗抑郁药)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从而加强乙醇的临床效果,反之亦然。

7、抗心律失常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之一就是心律失常,所以对于这类药物与乙醇的一起使用,一定要引起重视,两者相互作用,可导致乙醇中毒或心律失常的发生。

8、抗结核药:乙醇在体内的氧化过程可产生大量自由基,自由基增多可损伤肝细胞。增加乙醇的肝脏毒性,引起黄疸及肝功能减退。

9、治疗心衰的药物:如地高辛、西地兰等,会增加机体对该类药物的敏感性,导致洋地黄中毒,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10、平喘药:乙醇可使平喘药茶碱的吸收率增加,及茶碱缓释片中的缓释剂溶解,从而失去缓释作用,使得缓释体中的药物迅速释放而增强药效。

11、胃酸抑制药:有文献报道西咪替丁、尼莫替丁、法莫替丁、奥美拉唑和乙醇之间有潜在相互作用,但有部分临床试验证明典型治疗剂量的H2受体拮抗药和质子泵抑制药对于乙醇的影响并不大,因为此类药物在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和消化溃疡方面使用颇多。

12、促消化药:酒的蛋白变性作用能使消化酶失活,可使一些药物失效,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多酶片等。

13、利尿药:如依他尼酸、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它们能通过降低血容量,排钠排钾来降低血压。服用利尿药的同时如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使人出现头晕、直立性低血压等症状。

14、抗血吸虫药:可引起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发绀、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甚至休克(“双硫仑样反应”)。

15、止血药和抗凝血药:酒可扩张末梢血管、抑制凝血因子,与止血药维生素K、安络血等相互对抗。乙醇可影响香豆素等抗凝血药对肝脏酶类的竞争,从而使其抗凝血作用增强,导致药品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

16、维生素类药:饮酒会使维生素A、D、叶酸、烟酸、B族等维生素类药吸收显著减少,影响疗效。

17、雌激素类药:妇女服用雌激素类药后饮酒,其肝脏分解激素的速度延缓,从而使血液中的雌激素水平在数小时内大幅度增加。经常饮酒,会使其他雌激素长期处于过高水平,使乳腺癌发病危险性增加。

18、抗震颤麻痹药:金刚烷胺与乙醇合用可加强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如头昏、头重脚轻、晕厥、精神混乱及循环障碍。乙醇与溴隐停合用可增加溴隐停的吸收,影响其在肝脏代谢,出现溴隐停中毒症状,恶心、低血压、腹痛不适、昏厥甚至休克。

19、降糖药:酒后服降糖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或者“双硫仑样反应”,若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此外,酒后服用苯乙双胍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引起乳酸中毒。

供稿: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赵梅

新闻推荐

全国性降温带火海岛游,据携程发布数据显示 三亚游人气暴增价格更便宜

本报讯(记者符吉茂)日前,国内最大的旅游预订平台携程发布数据显示,“海岛避寒游”成为近期旅游市场热点,在国内外海岛目的...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