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飘香的红沙月饼

三亚日报 2019-12-30 04:22

□孙令辉

红沙有不少月饼店,散落民居中,纯粹家庭手工作坊,烧制的月饼统称“红沙月饼”,在三亚很是出名。

与妻子认识成了红沙女婿,从此,每年中秋吃月饼只吃红沙月饼,这个习惯持续了三十余年。

记忆中的红沙月饼店,起初只有寥寥几家,集中在红沙解放中路和码头边。说是月饼店,其实也是在中秋前才会“冒”出来,其余时间都以“茶楼”身份藏在街边。店家将自建的民居一楼腾空,平日里经营早餐、茶点,中秋前才专营月饼,做的是季节性生意。中秋过后又恢复早餐或茶点,年年如是,周而复始。个别店面连个招牌都没挂,害得头一回去红沙买月饼的人都要向街坊邻居打听问道。饼香不怕巷子深。的确,中秋前的红沙街道上到处弥漫着月饼的香味。

昔时的红沙,曾是三亚境内三大墟市(东为藤桥、中为红沙、西为崖城)之一,渔业、手工业相当发达。每逢初一、十五的集市更是人来人往,交易繁忙。人多了,自然少不了吃饭喝茶歇脚的地方,码头边、临街处便开了一些饭馆、茶坊和旅店。码头边一家叫“红沙茶饼店”,据说做月饼有近百年历史,是红沙最早的月饼店。一间平房,几张茶桌,十来条板凳,几个人围着茶桌,泡上一壶茶,端上一碟饼,在被烟火熏暗的屋檐下山南海北闲聊,带着茶饼香味的时光便在氤氲中流走了。如今,这家店面已经重建装修一新,宽敞明亮,货架上整齐码放着各种饼品,到了中秋,店里门庭若市,顾客一批一批来,三五伙计店里跑前忙后,还觉得人手不够。这些年来,虽然每年去红沙买月饼都提前打电话预约,但每每到了店里因为人多都得等半个时辰才能拿饼走人。慕名前来的,常常遭遇空手而归之虞。据说现在红沙做月饼的店家多达40余家,但红沙月饼还是供不应求。

这种现象得益于三亚人对红沙月饼的钟爱。三亚人喜欢吃红沙月饼,图的是新鲜的食材,现做现烤;图的是脱掉“华丽”包装,“朴素”的良心手工匠品。皮薄,馅实,酥黄,香脆,咬到嘴里,甜而不腻,唇齿留香。红沙月饼包装简单,纸质筒、盒两种,每筒(盒)均4颗。过去每筒(盒)的价格不同年份不尽相同,现在只卖45元左右。相比一些宾馆酒店、超市售卖包装华丽的月饼,红沙月饼既便宜又实惠,当然深受百姓欢迎。

红沙月饼以传统的五仁、蛋黄、莲蓉和豆蓉为主,现在口味有了不少创新,板栗、淮山、水果、椰蓉、榴莲、巧克力、黑芝麻等能带来新鲜感,适合喜欢尝鲜的人群。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熟悉的传统口味,那是一种每逢中秋佳节欲罢不能的牵挂。不说吃,光看着就馋。瞧,轻轻地将月饼掰开,五仁的,一粒粒西瓜子脆白饱满;蛋黄的,那一颗蛋黄像刚摘下的樱桃一样泛着光;莲蓉、豆蓉的,溢出一股新鲜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但是,不管是传承几代的老字号,还是新开的网红店,都离不开独特的“红沙味”。这飘香了数十载的味道,伴随着老港口曾经的繁华落尽,伴随着岁月的星斗轮转,却永远迷漫在新老三亚人的味蕾里。

机缘巧合,因筹划举办红沙月饼嘉年华活动,今年中秋前夕走访了一些做月饼的店家,对红沙月饼又多了一层感悟。鸿兴月饼是红沙月饼老字号之一,从父辈开始开茶坊,每年临近中秋才卖月饼,这种经营模式已延续了几十年。女儿如今从父亲手上接过茶坊,也接过父亲的手艺,决心一代一代传承下去。金娇月饼就更神了,经营才六七年,在红沙开了三间门面。一家子开这么多门面,足以说明红沙月饼巨大的市场潜力。而与一品香月饼掌门人李大姐接触,对红沙月饼的前景更加充满信心。李大姐已经七十岁了,过去一直做别的生意。这些年看到红沙月饼销售火爆,便将自家装修成饼店,目前是红沙装修最好、规模最大的月饼店。从她身上散发出一股久经商场的从容淡定,举重若轻的大将风范。她说,不但要经营好自家的店,还要联合所有做月饼的店家成立“红沙月饼协会”,花两三年时间将红沙月饼打造成为三亚地理标识。月是故乡明,饼是红沙香。希望李大姐的“豪言壮语”早日成真。

其实,红沙除了月饼,还有疍家海鲜、鸡屎藤饽仔汤、清补凉、糯米饽仔、红糖松糕、椰叶粽子等皆是当地特色小吃。倘若规划出一块地方来,打造特色小吃一条街,形成新的经营业态,或许能带动一方经济发展,重振红沙昔日繁华,同时还可以为吃客们提供“舌尖上”的享受,成为三亚的乡愁和文化符号呢!

新闻推荐

三亚文博会开幕

本报三亚12月28日电(记者李艳玫)12月28日,2019第四届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三亚文博会)在三亚湾红树林国际会展...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