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持续激发新动能 凝心聚力续写吉阳新篇章 吉阳区撤镇设区5周年综述

三亚日报 2020-01-05 01:26

市政协副主席、吉阳区委书记陈跃(右二)调研CBD项目。美丽乡村——博后村一角。吉阳新貌本报记者杨洋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吉阳区挂牌成立5年以来,是其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回首过去,磨合共进,砥砺前行。

5年,浓缩了吉阳的光荣与梦想。东岸、月川、抱坡、临春棚改按下“快车键”,助力三亚总部经济区和中央商务区建设加速推进;经济既稳又进,生产总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均位居全市前列;“党建+”新路径,亮点频出,社会管理治理全面升级;8个美丽乡村同频共振,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教育跨越式发展,连续三年中考平均分稳居四区之首;奏响“巩卫”最强音,刷出城市新颜值……

5年,见证了三亚的蜕变与成长。面对每一次挑战,吉阳区以干在前面、落在实处、谋在新处的姿态,奋力划楫,巧创新,破难点,用创新亮色绘就活力吉阳,让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新年伊始,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征途中,吉阳再次与时间赛跑,奋力拼搏续写新篇章。

亮出新气质,激发新动能

开山铺路,数字见证豪迈;产业谋划,城市发展有格局;红色基因赋予吉阳刚强勇毅,也给了吉阳不惧难题的创新勇气。

延高度,空间活

中央商务区规划建设,承载着三亚发展的新希望。三亚将位于主城核心区的迎宾路两侧确定为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启动区,凤凰海岸、月川、东岸、海罗四个片区为首期实施建设单元,其中,3个片区都在吉阳区。

吉阳区不待扬鞭自奋蹄,善用有解思维砥砺前行。

自我加压,100天完成亚沙会主场馆建设用地征拆工作;开足马力,100天完成抱坡体育中心主场馆1号地块拆迁;15个月,市区合力,打赢东岸棚改“攻坚战”,奏响“双修”最强音;提前完成承载着民生期盼的交通大动脉——亚龙湾第二通道(一期)工程征拆工作……

市政协副主席、吉阳区委书记陈跃说,为了给中央商务区启动腾出空间,吉阳人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月川、临春、海罗和抱坡四个棚改办成立了26支棚改党员先锋队,145名扎根一线的党员干部成为棚改开路先锋。

亚沙会对于提升城市建设管理和国际化水平,向世界展示海南美好形象尤为关键。然而,位于抱坡棚改区的亚沙会主场馆建设用地拆迁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吉阳区从上到下,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一个个鲜活事例,印证了吉阳区为城市发展“腾空间”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的生动缩影。

吉阳区已出让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项目用地共15宗地;棚改任务整体推进;项目征地高效推进,推进海南省环岛天然气管网文昌——三亚输气管道工程(吉阳段)、亚龙湾第二通道(博后段)等32个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三亚市人防疏散基地等项目推进工作,多方协调推进三亚国际体育产业园项目配套用地(体育中心2号地块)项目141亩土地征收工作……

吉阳区发扬“钉钉子”的工作精神,铆足干劲,持续发力,助力中央商务区加速落地,为城市发展“舒筋活血”,延展城市发展高度,拓宽城市发展维度。

产业强,经济活

“活力”,正是吉阳区这5年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梳理吉阳经济发展的脉络,结构优,韧性足,亮点纷呈,活力满满。

“三亚千古情”引领三亚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亚龙湾百花谷、夏日百货等大型商业综合体,鳞次栉比,汇集成圈,持续发挥聚集效能,为三亚的旅游发展提质增效;棚户区改造、美丽乡村建设,为三亚打造精品化城市抒写美丽的注脚。

透过2019年的一组数据,就可以窥见吉阳经济发展的后劲十足: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53个,年度投资计划265亿元,占全市年度投资计划的35.6%,投资占比为全市第一;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9.7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75.4%,序时进度和完成额绝对值位列全市第一;重点项目17个,其中省重点项目5个,年度投资计划22.21亿元。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6.0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297.5%,提前超额完成投资计划。

活力,发端于优良的营商环境。推进优化营商环境“1+N”制度体系,涉及信用体系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改革等多个专项行动。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降低企业市场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降低企业成本,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

潜力,孕育着强劲的创新动能。深化“放管服”改革,运行“一窗受理”审批服务模式,全年“综合受理”窗口总办件量8324件,“统一出件”窗口总出件量2855件。完成176项“颗粒化”事项的办事指南梳理,开展延时服务和预约服务,为群众提供延时服务76天,共受理办结事项1180件,解决群众周末“难办事”的难题。

回首2019,产业发展的攻坚战号角已经吹响,总部经济与中央商务区建设扎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吉阳区正铆足劲,开足马力,朝着提升经济动力的道路前行,为打造“实力、活力、魅力”的新吉阳继续注入新的能量。

党建实,城市活

2019年,海南省教育厅授予三亚多所学校省级荣誉称号。据初步统计,在30所学校中,吉阳区就占了11所,其中9所学校都是近两年获得此项荣誉。此外,今年三亚3所幼儿园成功晋级首批“省一级幼儿园”,吉阳区占2所,这些成绩是吉阳区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跨越式发展的见证。

推进首个商务楼宇党委、构建首个社区“大党委”,成立第一家园区大党委、湾区大党委,28名城市党建指导员分赴基层、首个俄语党建解说员、表彰优秀党员、聘请银发精英、成立人才工作站……

严格完成规定动作,创新开展自选动作,从重点任务、关键环节,群策群力,协同推进,推动制度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动力。

大党建统领、大联动治理的党建新格局正在形成。探索“党建+创文”“党建+扶贫”“党建+棚改”“党建+教育”等党建新格局,激活城市发展一池春水。

吉阳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农村党建、城市基层党建还是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建、“两新”组织党建,党建活力不停地增添发展动力,描绘着吉阳区幸福民生画卷。

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践,为三亚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宽新路径,当好主攻手。

善谋事,乡村活

唯有产业振兴才能让美丽乡村走得更远。将精准脱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无缝对接,可谓一次“创新”,将一个又一个散落的美丽乡村串联成一条旅游带,是吉阳区调整产业结构,拓宽发展空间的又一次“创举”。

铺设污水管网,整治村道和臭水塘,村民企业共建民宿、开超市、开农家乐,村子不仅越来越美,而且活力四射。吉阳区已有25家、在建57家乡村民宿。博后村依托民宿业走上致富路,让越来越多的老乡有事干、共发展。

红花生态园共享农庄项目是一个以红花和龙文化为主题,集热带火龙果园、百香果园、稻虾共生、亲子研学、自然教育、垂钓、农家乐、民宿树屋、康养旅居等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型共享农庄。走进红花村,能体验到向往的田园生活,感受美丽乡村建设所焕发的新生机。

以农耕文化为支点,将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体育与田园融合,文化与旅游连接,大茅村焕发美丽乡村新风采。大茅村远洋Lulu的农庄以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价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出发点,最大限度地提升农业的创造能力,让农村的绿水青山变成农民的“金山银山”。

华侨城(海南)公司将秉承“不大拆大建、不求新求洋”理念和与村民“共享、共治、共赢”理念,在产业兴村上下真功夫,促进农旅结合、农旅融合,拨开制约中廖村发展的迷雾,为村民持续发家致富拓宽新路径。

陈跃表示,吉阳区正在为全区的美丽乡村疏通路网,将中廖、大茅、罗蓬、红花、六盘、博后等美丽乡村串联成为“乡村旅游带”,目前,中廖——大茅“骑行绿道”“旅游大道”均已投入运营,六盘村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启动。不久的将来,亚龙湾片区组团(博后村、六盘村)和海榆中线组团(中廖村、大茅村)以及周边美丽乡村均可以实现人流、物流、财流高效联动。贫困村资源活了,村民腰包鼓起来了,美丽乡村实现民富村美希望可期。

美出高颜值,形象再升级

“高颜值”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建设海南自贸港,人居环境整治是基础中的基础。以工匠精神,下绣花功夫,扮靓美乡村,成为吉阳区喊出的最铿锵的承诺。

“一时美”转向“持久美”

只有让农村摆脱“脏、乱、差”的环境问题,才能让村民住得安心、住得放心、住得幸福。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吉阳区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拔掉制约乡村发展的“刺”。

废弃厕所、猪圈曾经是中廖村部分村小组居住环境卫生中的突出问题。1月1日,三亚日报记者走进中廖村,看到三五游客正在赏景、游玩。沿着柏油路往深处行走,村道被冲洗如新;路边茂密的槟榔林里,一块接一块区域的枯枝败叶被清理出来。

干沟村委会的干沟、糖房村小组因排污管雨污不分流,每逢强降雨天气,污水便从井口喷薄而出,如今逐一得到修缮。

“现在连我小孙子都知道,垃圾要分类,污水不能乱泼。好的不只是环境,更是我们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素质。”红花村村民黎强说,美丽乡村鼓起来的不仅仅是钱袋子,还有乡村发展的精气神。“美丽宜居能创造经济效益,我们对吃上"旅游饭"有信心。”

搞卫生、改厕所、评比文明卫生、建立红黑榜,每月评选“卫生标兵户”“最差卫生户”,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力防千村一面,吉阳区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打赢了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

吉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华文表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事关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补齐农村生活品质短板,吉阳区从村民身边事入手,清运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污水及废弃物等,多方面提升乡村生活品质,让美丽乡村山清水秀,既有高颜值,又有高产值。

获幸福感,创幸福城

城市美,美在品位升级。

三亚守住了国家卫生城市这块“金字招牌”,得益于全民“巩卫”。吉阳区则奏响“巩卫”最强音,刷出城市新颜值。

红土坎村八旬老人从开始不支持“巩卫”,到后来受益“巩卫”,不仅当上了“包租公”,还能在家门口的停车场当保安;红郊社区居委会年近五旬村妇关停自家猪圈,家门口当上保洁员……群众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的全力支持,从少数人参与到全民“巩卫”。

作为主城区的吉阳区,在客流量剧增的情况下,依然保持道路畅通、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美誉度持续提升,赢得市民、游客齐点赞。

新思路、新理念、新举措,亮点纷呈,细对标、齐下沉、全覆盖的大网格化格局拓展了城市维度,绷紧弦、铆足劲、动真格的工作作风增强了城市发展的后劲。

吉阳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柯俊标表示,吉阳区将“巩卫”作为培养干部成长的“练兵场”、检验干部能力的“主考场”、发挥干部作用的“大阵地”,不断探索网格升级、创新“巩卫”新模式等工作机制,既猛药去疴、重拳治乱,又善用巧劲打赢“巩卫”攻坚战,换来城市美丽容颜,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文明之风,吹遍鹿城

文明是城市气质最美丽的底色。厚植文明底色,吉阳区不甘人后有劲头。

立新规,移风易俗树新风。2018年7月底,罗蓬村村民自觉将移风易俗、“创文巩卫”、美丽乡村建设等纳入村规民约。刚刚脱贫的罗蓬村民王月清的母亲病逝,如果遵从村里的老习俗,从做道场到出殡需要10多天,其间要买两头猪和其他生活用品款待亲友,还需要宰杀一头牛用于祭祀。王月清移风易俗,选择节俭办事,把省下的钱物发展生产,一个下午时间,王月清的母亲便入土为安。

村民的钱袋鼓了,精神世界也丰富起来,为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大东海启幕“没有围墙的剧场”,文体活动为城市注入更多文化元素。通过一方小小的舞台,形成了鹿城独一无二的文化气质。

从市区到景区,“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市”,路边的文明宣传标语随处可见。

吉阳在全区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巾帼文明卫生户”等活动,一批扶弱帮贫、孝敬老人、自力更生的先进村民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吉阳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市民群众的需求、爱好为导向,进一步提升各类基础设施水平,提高民生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市民群众良好文明习惯的养成,让文明之风吹遍鹿城。

梦想照亮前方,奋进正当其时。

陈跃说,撤镇设区5周年,全区上下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以“干在一线、拼在一线、挺在一线”的工作作风,编织一幅“惠民生、促发展、美城市”的瑰丽蓝图。

5年的砥砺前行,吉阳的信心更加坚定,脚步更加有力。吉阳区继续心无旁骛聚焦落实,凝心聚力推动发展,为全面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凝聚起磅礴的吉阳力量。

新闻推荐

2019第三届三亚吉阳公益欢乐跑将于12月28日举行即日起至25日可免费报名

18日,记者从三亚市吉阳区获悉,“美丽乡村·畅跑吉阳”——2019第三届三亚吉阳公益欢乐跑将于12月28日举行。此次活动分为5...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