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发展:三亚释放出的“改革红利”

三亚日报 2020-01-09 03:50

海南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让这些国家的游客轻松游三亚(资料图)。海南实施59国人员入境旅游免签政策后,一架国际航班降落三亚凤凰国际机场。本报特约观察员

抓改革促开放,在自由贸易港建设中奋勇争先。围绕重点园区试行自贸港政策;通过制度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依托自贸港优势扩大开放合作;紧盯关键领域加强风险防控。——摘自三亚政府工作报告

宁远河畔,崖州湾科技城闪耀着科技之光,和崖州古城交相辉映;国家海岸海棠湾,休闲度假购物一应俱全,已成为游客云集的区域;总部经济及中央商务区,坐落于三亚市区中心地带,未来将集聚各类重量级企业……

改革开放再出发。伴随着改革开放,三亚逐步从边陲小城成长为国际知名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今天,三亚承载着新使命,正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精准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改革红利加快释放,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常来三亚的游客会感叹这个年轻的城市“每年都有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可能是可见的硬件设施,也可能是细微的服务体验。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海南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策落实年”。从个体到整个城市,这一年的变化尤其值得回顾。

■破题:

改革向纵深推进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数十年来,从边陲小城到著名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因改革开放而兴。面临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三亚更应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中勇当排头兵。

2019年2月,三亚按照省委统一部署,围绕全省“三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改革机构设置。其中,市政府机构由35个精简为29个。这次机构改革的目的即在于优化职能配置,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和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把三亚打造成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标杆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在精简的同时,三亚创新机构设置,成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和中央商务区管理局两个法定机构。而这两个机构对应的崖州湾科技城是海南自贸试验区12个先导项目之一,而中央商务区同样是三亚大力推进的重点项目。这两个产业园区建设,不仅关系着三亚西部和中心城区发展,而且是三亚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发力点,成为“三亚发展新动力”。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无论是机构改革中的精简或创新,都是从体制机制等顶层设计上着手。这一年,三亚下足真功夫,将深化改革指向更多难点痛点问题。

针对三亚国有企业“小、散、弱”弊病、产业资源分散、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三亚全面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将全市19家大小不一、参差不齐的国有企业,整合成8家集团公司,构建“2+6”的国有企业发展新格局,引发各方广泛关注。新组建2家专业化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公司和旅游业、热带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等6家特色产业集团,以及三亚传媒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这意味着,三亚围绕海南自贸区“三区一中心”建设,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产业集团迈出关键一步,同时也是三亚国资国企改革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9年7月28日,在三亚市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成立大会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童道驰强调,三亚国资国企改革到了深化阶段、关键时期,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精神,调动一切有利于改革的因素和资源,以钉钉子的精神抓改革落实,争当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新范例,为推进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作出三亚贡献。

市委副书记、市长阿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大刀阔斧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做大做强做优国有资本,高质量推进国有企业发展,促进国有企业更大程度上扛起海南自贸区自贸港建设的政治担当、经济担当和社会担当,推进国有经济在三亚城市发展中的基础支撑和战略引领作用。

■优化:

打造营商环境新名片

一直以来,良好的生态环境被视为三亚发展的最大本钱和优势。毫无疑问,这一先天优势也给来三亚投资的众多企业留下了深刻印象。近年来,随着三亚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的不遗余力,这一后发优势正在逐步成为三亚的另一张名片。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时间成本,我们综合受理窗口增设周末延时服务,安排2个预审员加班审件。同时,还规定了预审员和签收办件一对一负责制,大大提升办事效率。”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综合受理窗口现场管理员王珊珊表示。

据介绍,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去年全力推进“不见面审批”改革,争取让群众“零跑腿”或“最多跑一次”,其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综合执法局、市交通局等29个职能单位的498项审批服务事项已实现“不见面审批”,针对高频事项开通“极简微申报”服务。

2019年,三亚在全省率先组建营商环境服务局,出台《三亚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19-2020年)》,加强营商环境考核评价。简化企业开办程序,实现商事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完善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推行审批事项“一网通行、全市通办、标准统一”。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设立重点项目开工服务专班,通过函证结合、容缺后补、告知承诺、集中联合审批、入场跟踪、包点服务等措施,提高审批服务效率。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推广电子税务局应用,实现437个涉税事项全部网上办理。

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亚大力推进“证照分离”改革。三亚率先推行“多证合一”改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从2019年8月1日起,在全国106项证照分离整合事项的基础上,新增24项证照分离事项,其中直接取消3项,审批改备案1项,实行告知承诺20项,优化准入服务106项,为企业准入提供便利,大幅降低了企业制度性成本。探索建立普通注销登记制和简易注销登记相互配套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在全国率先以自贸区立法的形式对简易注销程序进行规范,大幅压缩企业公示期限,将原有的45天公示期减少为7天。落实外商投资企业“一窗受理”。对不涉及国家规定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只需通过海南e登记办理注册登记,即可一次性完成企业登记和商务备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开通重点项目“绿色通道”,设专人负责重点项目注册登记,做到提前介入,全程跟踪,容缺受理,即来即办,保障省市重点项目顺利落地三亚。2019年,三亚新增市场主体3.6万户,平均每天新增近百户,增量比2018年多出106.2%。

“进一扇门,"一条龙服务"分分钟搞定要办事项!”在企业管理人员眼中:在三亚,营商环境正在逐步成为和自然环境同样有吸引力的元素。

■提升:

创新驱动多领域发展

改革创新,既需要有奋发有为的斗志,也需要干事创业的能力。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会看到,三亚探索推动的一批举措已初见成效,甚至形成可供借鉴学习的“三亚经验”。三亚建立制度创新项目库,“警保联控”社会治理新模式、以城市基层党建新模式助推全域旅游发展等5项成果入选海南自贸区制度创新案例。

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背街小巷“脏乱差”现象较为普遍……一直以来,社区基层治理的痛点难点是三亚推进全域旅游的瓶颈之一。近年来,三亚市委组织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适应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强化社区党建的统领功能,积极践行系统建设、统筹推进的理念,推动社区与各领域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因地制宜将社区打造成为“新景点”,有力地助推全域旅游的发展。

对于一个年轻的城市而言,三亚需要应对成长中的各种烦恼。对于一个立志当排头兵的城市,改革创新涉及的领域将不能止步于单一的领域。在推进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中,从人才引进、产业发展到城乡治理管理等方面,三亚都推出一系列新举措,由此收获了一些新成绩。

这一年,三亚成功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三亚论坛、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首届华人华侨投资暨创新创业洽谈会等国际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集聚智慧;成立三亚院士联合会,设立12家院士工作站,组建2家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3家“海智计划”工作站。结合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引进专业化人才、实用型人才,为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这一年,三亚新开通(加密)境外航线24条,全年累计执飞境外航线55条,境外通航城市46个。实施海南自贸区FT账户,探索搭建FT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推广“提前申报”,优化通关流程,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均压缩了60%左右。“百日大招商”以来,先后与200多家企业对接洽谈,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08家。成立三亚市外贸进出口协会,积极推进三亚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启动中国(三亚)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三亚凤凰机场保税物流中心申报工作。2019年共办理人才落户8228人,办理外国人就业类居留许可1141人。

这一年,三亚创造了多个“第一”和“率先”:海南第一家外商股权投资企业、第一家保理公司在三亚注册;海南首家中韩合资旅行社落户三亚;三亚市中医院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三亚入选全国首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和第三批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搭建三亚信用信息平台,在全省率先实施行政管理信用承诺机制;全年社保参保率达97%以上,在海南省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待遇一体化……

在改革中奋进,在奋进中发展。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征程。在三亚前进的道路上,全市上下将坚定信心,增强本领,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在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自贸港建设中勇当排头兵、打造新标杆。

新闻推荐

三亚抱龙村大力发展青瓜种植产业,全村年收入有望超过500万元青瓜产业“甜”了穷山村

■本报记者周月光“你家今天卖了多少钱?”“2000多元!”“你家呢?”“3000多元!”1月7日上午,三亚市天涯区抱龙村村民邓文...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