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水蛟村
辖区人口1.5万人的水蛟村里,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住着500余位湖北籍同胞,大多数是武汉籍,也许是省内武汉籍同胞最集中的居住地。如果水蛟村的疫情没防控好,三亚很可能会出现一个“小武汉”。——题记
1月22日,大年廿八。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医护人员在对一例确诊患者的家属进行核酸检测时发现,这位患者家属明明没症状却显示为阳性。这一结果迅速引起了医护人员警惕。此时,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传染特点并不清楚,尚不知道有“无症状感染”的情况存在。
次日,再次检测到无症状感染者。该院热带医学科主任、三亚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李慧灵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当即向三亚市委、市政府汇报:需在来三亚的武汉人当中进行预采样。不管有没有症状。
三亚市委、市政府迅速反馈了同意意见。医院遂对海棠湾区域酒店的68名武汉籍住店客人进行了预采样,结果又发现一名女士是无症状感染者,当时她已买好回程的机票,打算去机场。
确认这次疫情存在着无症状感染的现象后,李慧灵再次向市里建言:要迅速排查所有来三亚的武汉人、来自武汉的人、有武汉经停史的人,找出来进行核酸检测,防止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编者注:后来,这一重点检测筛查人群的籍贯范围随着全国疫情形势的发展,从“武汉”扩大到“湖北”。)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排查。一场疫情防控大战打响了。
四轮排查水蛟村发现500多名湖北籍同胞,大多数是武汉籍
水蛟村位于三亚市天涯区,属城郊结合部,毗邻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交通便利,面积约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00多人,辖区人口1.5万人。
对1.5万人进行排查,一一登记身份户籍居住信息,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一是缺少防护装备。彼时,人们在媒体上已经知道了病毒人传人的情况,工作人员口罩配备不足,很多人有顾虑:近距离接触那么多人,不知道哪个是病毒携带者,万一被传染了呢?
二是遭到被排查的外来居民的抵触:尤其是有些武汉籍同胞隐瞒户籍,隐瞒离汉时间,隐瞒入住人数……更困难的是,有些住户的门都敲不开。
三是当时并未隔离封村,外来人口有进有出,情况时刻都在变化……
针对这些难题,包点单位天涯区委宣传部一边积极协调口罩、酒精等防护物资,一边紧急动员,要求上门排查的工作人员在防护物资不足的情况下,上门时与住户讲话距离要超过2米,把“讲出实情是对自己的健康安全负责,也是对家人和更多人负责”的道理讲清楚……
与此同时,公安部门也行动起来。
1月24日4点,水蛟村所辖的凤凰派出所所长辛宇航处置好一起警情,休息还不到2小时,就被急促的电话叫醒:8点去南新分局开会。
会上,分局领导传达了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部署。要求高度重视防疫工作,排查出重点人群并进行检测。
辛宇航返回所里,立即召集所有人开会,成立防疫指挥部,设置四个小组:上门排查组、处突组、登记录入组、研判组。
排查的阻力同样存在。
“你好,我们是辖区派出所的民警,请问您是来自武汉的吗?我们这里需要登记一下您的身份证和出行信息……”“你神经病吗?我没犯罪,为啥要调查我!”更有甚者,直接拿手机对着民警录视频,说要发到网上。3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的辛宇航回忆当初上门排查时不被排查对象理解配合的情景,仍然感叹一开始时工作推进非常不易。
时间紧,任务重,排查小组顾不上休息,深夜甚至凌晨都在上门排查。被排查人员本来对排查就很抵触,被打扰了睡眠就更容易发火。但排查小组“硬着头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再三劝说,终于令他们放下心防,积极主动地配合排查工作。
而这个时期,上门排查的一线工作者全身只有一只口罩作为防护,而且,因为口罩供应不足,一只口罩一戴就是一整天。
怕吗?怕。但必须干。
“80后”辛宇航每次都走在团队最前面,“我们是党员,是干部,不冲在前面,会被兄弟们笑话。”
在上门排查的同时,公安部门运用大数据手段锁定重点人群,两种信息综合运用,排查工作变得高效、精确。
最终,经过4轮的入户调查后,排查小组把1月10日以后来三亚的湖北籍人员、来自湖北的人员和有湖北旅居史的人数确定为519人,其中大多数为武汉籍,集中居住在大园、抱密、茅村3个村小组,占了3个村小组居住人数的一半。
数据一出来,所有人都大吃一惊,这应该是省内武汉籍群众最集中的地方!作为医疗救治专家组副组长的李慧灵感到庆幸:好在排查出来了,不然这就是一个潜在的大传染源!更多三亚市民却想得更远,忧心忡忡给李慧灵发短信说:水蛟村可要管好啊,管不好就变成三亚的“小武汉”了!
水蛟村怎么会有这么多湖北籍人士?
记者经过走访了解到,往年就有湖北籍候鸟人群在这里租房过冬,但人数并不多。今年因为疫情,很多早早就想避开病毒,到南方温暖的地方度假的湖北籍尤其是武汉的游客,拖家带口,通过亲戚朋友的联系和推荐,陆续聚居到了水蛟村这个交通便利的地方。
酒店留观他们充满了恐惧:“去留观点感染了怎么办?有人管我们吗?”
在基层防控人员进行排查的同时,由市卫健委、各医院医护人员组成的核酸检测小组也开始了上门检测。
1月30日,第一批检测结果显示:在水蛟村居住的湖北人中,有5例阳性感染者。
当天下午,凤凰派出所接到市局指挥中心的信息,要求民警马上赶到水蛟村发现阳性病例的小区,等待执行任务。于是,辛宇航带着几位民警在小区门口从下午一直蹲守到晚上,“蹲成了几尊"门神"”。
晚上8点,等来了明确的指令:协助天涯区和医护人员完成对感染者的转移和对小区的封闭隔离工作。
然而,过程并不顺利。
有些没有症状的阳性感染者不相信自己被感染,很抗拒去医院。做通思想工作后,民警们协助医护人员把他们送上救护车。
对于需要隔离的人,就花费了更大的功夫。
“我又不是湖北的,干嘛让我隔离?”有些非湖北籍的外地人员,因为与湖北籍感染者有过密切接触,或者同住一栋楼一个院,被要求隔离时有诸多不理解,坚决不肯去酒店留观。
有的密切接触者反复保证做到居家隔离不出门,就是不肯去酒店。他们对去酒店充满担忧:酒店的环境卫生会不会很差?别人用过的用品会不会有病毒?在酒店会不会交叉感染?……
最大的担忧是,会不会把我们放到酒店就不管了?
现场的工作人员,在“对峙”中耐心的反复劝说,宣传隔离的意义,政策,公开自己的电话、微信号,以个人身份和人格担保……终于说服了一众密切接触者,同意搬进指定酒店。
把最后一批密切接触者送到留观酒店,已经是次日凌晨。
医护人员穿戴着厚重密闭的防护装备,在处理完现场后按程序到处消毒。紧张的氛围中,只戴了口罩的民警们也赶紧对着自己全身喷酒精。看到冲在前面承担如此危险任务的民警的防护条件如此简陋,当天,卫健委就给凤凰派出所送来了100套防护装备。
1月31日,凤凰派出所一线民警成为全市第一批穿上防护服的警察,他们“引以为豪”的合影照片一时在朋友圈里“霸了屏”。
对在酒店留观的人们,区卫健委和民警们与他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安排好一日三餐,有什么合理需求马上满足,有什么困难立即着手解决。
酒店的消毒工作也做得十分到位,慢慢打消了留观者的顾虑。
然而,这只是个开始。
封村隔离一线工作人员一天“跑腿”逾14个小时
工作量最大的是整村封村隔离。
2月3日晚,水蛟村大园小组一号区域再次发现两例感染者。在对该区域进行消毒、封闭后,根据专家组意见,水蛟村大园、抱密、茅村三个村小组开始整村封村隔离。设卡19个,由天涯区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民警、天涯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各村两委班子、网格长、网格员、村民、民兵及社会志愿者等基层防控工作者24小时值守,严控人员、车辆进出。
1000多人被封闭在村子里,产生了巨大的生活需求。有常年患慢性病的老人,有刚出生的婴儿,需要买菜、买药、买水果、买尿不湿……
所有需求,都要靠这100多位基层防控工作者去满足、解决,马不停蹄的提供“跑腿”服务。每位一线防控人员一天工作都在14个小时以上。
水蛟村党总支部副书记董国效保障居民生活需求的微信群有两个,一个是体温汇报群,群员主要是湖北籍人员和密切接触者;一个是购物群,群员范围更广,包括村子里居住的所有家庭。一天两次报体温数据,报购物需求,问询、回复、安排、对接、“跑腿”……“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是正常的”。3月9日,接受采访的董国效回忆说,“奇怪啊,每天也不觉得累,就是突然知道刚刚去谈话的湖北籍人员确诊的时候,很怀疑自己"中招"了,心里很怕,情绪有点低落。”而一等到作为天天近距离接触重点疫区人群工作人员例行的核酸检测结果出来,确定是阴性,董国效马上恢复了活力,又满是精神“去冲冲冲了”。
“我们也经常自己出钱给被隔离人员买东西”,董国效说,有居民在群里嫌弃买来的蔬菜不新鲜,有的想吃新鲜水果,董国效都记在心上,看到有外村的村民卖蔬菜水果,就自己掏钱买回来,分给村子里隔离的居民们——“希望我们的用心,让他们隔离的日子好过些。”
制胜之道各部门“各显神通”高效配合
水蛟村大园小组公路边有一株枝叶茂密的酸豆树。酸豆树下放了一张圆桌几把塑料椅,就是战“疫”的“临时指挥部”。
发现了水蛟村这个“重点区域”后,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除了亲自来“督战”,还每天打几遍电话问情况。包点区领导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小琳,区包点单位领导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金力更是压力“山大”,带领区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每天在村里坚守14个小时以上。
在酸豆树下,他们绘制了一张防疫作战图,把村子的地理分布、房屋位置、卡点情况、区域负责人一一标注清楚。农村的房子没有规范的门牌号,他们临时划定了区域,命名为“一号区域”、“二号区域”……每天“挂图作战”,让所有的工作人员一目了然。
在市里发放的防护物资到位之前,区、村工作人员不等不靠,四处筹措到一批体温计分发到隔离区域,要求重点疫区人群每日测量、汇报体温。还制作“居家隔离公示表”贴在每一户的外墙上。公示表上,每户的隔离人数、体温状况、已隔离天数、剩余天数明明白白,公开透明的做法让每个人都能对村里的防疫信息心中有数,大大疏解了居民的恐慌情绪。“这是我们的创新作法”,金力介绍。
大多数的工作,是进村入户的“宣讲”。
“今天测体温了吗?身体状况怎么样?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吗?现在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不错,昨天又有病人治愈出院……”大清早,趁着老人们在自家院子里锻炼,家庭主妇们在煮早餐,工作人员们就开始了上门的宣传工作。“慢慢的渗透,他们也爱听,都想打听点市里的情况,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工作的开展。”金力介绍,当湖北同胞们卸下了心理防备,现场指挥组就可以掌握到更多真实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及时疏导情绪,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
凤凰派出所也使出了“浑身解数”,在首次面对疫情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摸索出了很多“硬招”。
在成立的四个小组中,上门排查组轮值在卡点,辛宇航要求行踪记录尽可能详细,这为后面的人员追踪工作提供了便利。“最快的一次,我们15分钟锁定一个疑似病例的行踪,半小时内处置完毕”。
那一次,一位来自外地的老人,在市里一家医院就诊时,被医院初步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在医院走流程时,老人等不住了,一个人离开了医院。医护人员回来找不到老人,就向凤凰派出所报警。派出所马上通过各卡点的登记信息摸排,15分钟内锁定了老人的居处位置,上门耐心做工作,让老人和密切接触者分别妥善进入救治和留观程序。整个寻找和处置过程,只用了30分钟。
登记录入组承担的是一项极其细致的工作,在录入信息数据的同时,还要打电话核实。比如上门摸排时,采集到的信息是某个人10日来到三亚,但警方的大数据显示这个人其实是14日来的。就要打电话给本人进行确认。而且在录入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个人的信息登记完就算完成了,还要把所有的信息延伸、分类,确认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是不是同住、同行,要标注好,以方便后面寻找密切接触者进行留观和隔离。然后再把数据整理汇总,第二天开会时,把确认过的数据反馈给前方排查组和值班人员。
这4位信息录入员,24小时响应,几乎没有休息时间。
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信息共享,也使水蛟村疫情防控工作的效率大大提高。采访中金力和辛宇航均表示,“天涯区卫健委的邱婧副主任工作态度非常好,非常辛苦,无论多晚,协调救护车、人员转运、封闭消杀等事宜,她都随时响应。”而邱婧本人,几乎没有时间接受采访,联系了几次她都在忙。记者只知道自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坚守在岗,对水蛟村重点人群进行体温监测、核酸检测,安排留观人员的一日三餐、心理疏导、采买生活用品等工作的对接协调,都由邱婧等天涯区卫健委的同志负责落实。
正是因为各个部门主动担当,创新作法,深入细致地做了大量的工作,才快速阻断了疫情的扩散。水蛟村迄今共发现确诊病例10例,无症状感染2例,全部是湖北籍同胞,本地人员无一例被感染。全村没有发生极端事件。2月24日,水蛟村3个隔离区域全部整村解除隔离。
“水蛟村防控工作很给力!如果水蛟村控制不好,可能会改写三亚乃至海南抗"疫"的历史。”李慧灵如此评价。
后记“我们成了很好很好的朋友”
3月9日,阳光灿烂,春光明媚。水蛟村的田洋里,很多农民已经开始在菜地忙活。而水蛟村的隔离区域虽然解除了隔离,但重要的卡点还在24小时值班,进行车辆、人员进出登记和体温监测,防控工作依然没有放松。
“董书记好!”大园小组一个院子里,看到董国效走进来,来自武汉的小伙子田浩主动跑过来打招呼。
“他们真的对我们非常好,生活需要都想办法满足。”田浩对水蛟村的一线防控人员非常感激,他们一家9口人于春节前驾车来到三亚,做饭时遇到下水管道堵塞的问题,打电话给几位疏通下水道的师傅,一听是水蛟村,都不敢来。只好求助于董国效,董国效也打了十几个电话,最后向区里报告,经区里协调,很快来了专业师傅,解决了问题。
“平时买东西,都是他们"跑腿"的,感觉很过意不去。”田浩说,一开始对上门排查要求隔离很抵触,但看到一线工作人员真心为大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着想,就想明白了。
“我们都成了很好很好的朋友”,董国效开心地说,这场疫情,他多了很多湖北籍的朋友,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外地人看到了三亚的友善,很满足。他们的一声声感谢,让董国效的疲累烟消云散。
“他们很感恩,送来了好多锦旗,”董国效说。良性的互动,让水蛟村这个疫情防控的重点,变成了爱心汇聚的焦点。
湖北籍“外来户”中,有的主动当上了志愿者,成为三亚一线防控工作者的有力帮手。李晋就是其中之一。他居住的楼里住了几十位湖北人,谁家需要买什么东西他去统计对接,谁嫌买的东西不好,他就去解释,疏导大家的情绪。“大家都以为只有我们被隔离了,外面还是热闹繁华的,这时候就要解释,外面买东西也都很难。人家防控人员帮我们买东西也非常不容易。”
“好多湖北同胞想给我们工作人员捐钱,都被我们谢绝了。”金力说,“三亚的热心人也很多。很多人开车送水、送方便食品、防蚊药油、口罩,话都不说一声,一路顺着每个卡点送过去。”金力指着指挥部的桌子说,上面的吃的喝的用的,都是爱心人士送的。
说话间,一个20多岁的女孩端着一大盘10多个包子,送到了酸豆树下的指挥部。“这是我刚做好的,尝尝好不好吃。”女孩笑容可掬。忙了一个下午了,大家很开心地分吃了包子,纷纷称赞好吃,女孩听到夸奖,说回去再拿。没有客套,没有陌生,难道是谁的家人?记者好奇地问了一句,工作人员回答说,她是武汉来的,叫陈元元。村里解除隔离后,经常做了好吃的就送到指挥部来。
从最初的陌生和抵触,到现在亲如一家,湖北籍同胞态度的转变,丈量了三亚一线防控工作者的努力和奉献。
这些,应该都是水蛟村战“疫”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原因。
■记者手记
写不尽的敬意
多日的采访之后,记者初步得出一个结论:水蛟村防控工作的成绩,归因于发现早、行动快、工作细。
“解剖”水蛟村这只“麻雀”,就会明白三亚战“疫”之所以取得卓越成效的原因。
李慧灵说,一定要点赞三亚市委、市政府敢于担当,科学决策,迅速反应,对战“疫”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其次,各区各部门也非常“给力”,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做了大量创造性的工作,提供了深入、细致、周到的服务,克服疲惫、严防死守,筑起了抗击疫情的一道道防线。
我们也应该庆幸,三亚有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三亚中心医院等高水平的医疗机构和专家,提供及时、专业的防控措施,全力以赴救治病患。
还有一个强烈的感觉,就是党员干部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真正起到了“冲锋陷阵、率先垂范”的作用。随着党员的身影闪耀在防控一线的党徽,让三亚和湖北群众发出了同样的感叹:共产党员靠得住!
最后,记者觉得最需要大书特书的,是一线坚守的抗“疫”工作者,他们中有领导干部,也有普通群众。他们默默无闻,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下班后尽量自我“隔离”,不敢回家……
然而篇幅有限,更多的采访素材只能印在心间。
谨以此文,向每一个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人们致敬!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
本版图片均为本报记者陈聪聪摄
新闻推荐
执法人员教育、劝离捕捞群众。黄世烽摄本报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黄世烽)针对近期有群众反映的三亚桃源河(芒果桥至海虹桥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