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制度建设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总体方案》实施之年。三亚市人大常委会以“工作质量提升年”专题活动为抓手,在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通过创新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完善工作平台等,让人大工作接地气、聚民意,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创新发展。市人大常委会联合本报开设“人大工作质量提升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专栏,今天推出第一篇《创新制度建设打通代表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
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如何能更直接、更广泛、更密切?面对这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近年来,三亚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开拓思路、健全机制,在推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双联系”上下足功夫,在代表议案建议办理上推陈出新,不断夯实代表工作基础,增强代表履职活力。
创新工作制度让“双联系”常联常新
人代会虽然一年开一次,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同样应有作为。代表们只有平时密切与群众的联系,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诉求,才能为大会期间履行好代表职责提供坚实的基础。
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的联系也同样重要。人大常委会是人大的常设机构,既要监督“一府一委两院”的工作,也要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为代表密切与“一府一委两院”联系搭建平台。如何健全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的“双联系”工作机制,成了人大工作重要课题。近年来,三亚市人大常委会为推动“双联系”向常态化迈进,不断创新探索。
创新首先体现在制度建设上。2019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在《三亚市人大常委会联系市人大代表办法》《三亚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办法》等制度基础上,制定《三亚市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三亚市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组建和活动办法》《三亚市人大代表述职评选评议办法》等多个与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工作相关的工作制度,使联系群众工作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
创新同样体现在工作方式上。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常委会30名组成人员,分头固定联系180名市人大代表,通过座谈会、约见、网上交流等方式,收集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提高代表对常委会工作参与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也不断扩大代表对常委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参与,积极发挥好代表参与决策、监督助推等作用,让代表工作充满活力。按照代表专业背景和行业特点建立5个代表专业小组,在立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时根据代表专业特长组织代表参加,使常委会工作更接地气。
拓宽民意诉求收集渠道
建立“人大代表之家”
不仅如此,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依托“人大代表之家”,常态化开展活动,推动“两联系”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让人大代表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同时增强代表履职的归属感。2017年,吉阳区作为试点单位率先将辖区市、区人大代表,按照“就近划入、方便活动”的原则,编入12个“人大代表之家”,并建立了相关的活动制度。天涯区、海棠区、崖州区陆续建立“人大代表之家”。
2019年7月,《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和规范“人大代表之家”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市人大常委会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定制“八有”标准,即有活动阵地、有工作制度、有活动开展、有活动台账、有管理人员、有办公设备、有经费保障、有图书资料,让家的建设更加规范标准。截至目前,市人大常委会将24名省人大代表、250名市人大代表、584名区人大代表均按照“就近划入、方便活动”的原则分配到34个“人大代表之家”里开展活动,连点成网如同“毛细血管”一般不断汇集着社情民意。
“建好"家"是基础,用好"家"是关键。”市人大常委会选举任免代表工作委员会主任罗波说,市人大常委会对“人大代表之家”加强指导,要求各“人大代表之家”积极组织学习、调研等活动,为各级代表在闭会期间履职提供了新的平台。此外,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制定了《三亚市人大代表履职管理办法》《三亚市人大代表述职评选评议办法》《三亚市人大代表专业小组组建和活动办法》等,以制度体系和刚性规则约束代表在闭会期间积极履职。
在引导代表积极履职上,市人大常委会建立五种代表履职台账,记录汇总代表履职情况,对代表出席会议、审议发言、提交议案和建议,参与各级各类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以及在人大“代表之家”参加的各种理论学习、接待日活动、深入社区走访群众等进行登记,作为反映代表履职情况、推荐代表连任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求每位市人大代表在任期内向原选举单位书面报告一次履职情况;由各代表联组、专业小组推荐,每年评选优秀议案建议和履职积极代表,以激励履职;对履职意愿不强、不称职、不作为的代表,按照该办法劝其辞去或罢免代表职务,让“人大代表”真正实至名归。
创新代表工作方式
让代表活动更有实效
代表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到群众中去,面对面地同群众谈心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诉求,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各区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工作实践中,结合实际创新不少行之有效的做法。
从2018年1月开始,每月最后一周周六上午,天涯区人大常委会在辖区45个村、社区同步开展党代表、人大代表“两代表”联合接待活动,将辖区270名人大代表、党代表按照属地原则接待选民,及时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按职能分类转办,受理单位限时办结并回复,形成整套工作流程的闭环。从今年起,市人大常委会将在全市逐步推广“两代表”制度。
吉阳区“人大代表之家”组织人大代表对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进行调研视察,建言献策;集中视察重点建设项目,走访群众800多户,发现问题12个,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0多条,有效推动了问题的解决。海棠区“人大代表之家”采取“代表之家+政府职能部门”碰头会的模式,切实解决居民饮水、买菜难、卖菜难等民生问题,走出了人大代表监督政府工作的新路子。崖州区组织“人大代表之家”组长、联络员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市领导张震华、徐伟等均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南滨“人大代表之家”展学习研讨活动,为代表履职作出表率。
代表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基础工作,各级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代表年度培训计划,有效衔接初任培训、履职培训和专题培训,合理安排课程和班次;开展省外培训与省内培训相结合,增加基层代表培训名额;突出培训方式创新,组织代表在线学习。2019年,先后培训代表近500人次,组织省、市人大代表130多人次参加有关部门开展的调研、听证、民意测评等活动。
引进代表建议办理第三方评估让建议办理质量更高
办理好代表建议是强化代表纽带桥梁作用的重要手段。广大人民群众也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寄予了很大期望,并从中感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和作用。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督办市七届人大七次会议以来代表提出的建议167件,筛选三亚河环境治理、城市道路改造设施建设、提高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标准、增加公立幼儿园等12件社会较为关切的代表建议,由常委会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督办,推进问题解决。
市人大常委会将首次建立市人大代表建议办理效果评议工作新机制,引进第三方评估,开展优秀代表建议和先进承办单位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先进,推进代表建议办理从“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确保建议办理落地见效,提高代表提出建议的积极性。
(黄珍)
新闻推荐
用行动诠释“最美家庭”的意义,崖州区水南村妇联主席王明艳:奉献永远比索取更幸福
王明艳(中)与值班的同事一起读报学习。黄世烽摄本报记者黄世烽今年端午节假期,记者第一次见到了正在村委会值班的王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