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流媒体时代,IP改编电影往哪走?知名创作者和制作者三亚论道知名编剧束焕:IP改编创作 要勇于挣脱“粉丝霸权”

南国都市报 2020-12-10 08:57

束焕顾小白张斯斯庄宇新张余诚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2月9日讯(记者周静泊/文李昊/图)12月9日下午,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文学的现代性电影改编创作论坛在三亚举行。多位影视行业的知名创作者和制作者齐聚一堂,共同思考文学创作与电影改编的关系,探讨流媒体时代的电影创作潮流。

原创剧本和IP改编并不对立

优秀原创也能成为IP

从2014年开始,IP就成为中国影视行业的热词。IP电影通常是指从“粉丝”众多的热门“知识财产”衍生而来的电影,不止是热门网络小说,知名游戏、音乐、动漫等都曾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和原创剧本相比,改编IP自带流量和受众,市场收益比较有保障,讨巧又省力,近年来深受资方青睐。在本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中,IP也是高频词。

在主题为“流媒体时代下的IP改编与电影创作潮流的文学”的现代性电影改编创作论坛上,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庄宇新表示,IP这个词在中国的语境中有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孟中也认为,在中国语境下,IP已经不再是知识产权的概念,而是成了一个文化概念,包含大量“粉丝”群体这一条件已成为IP这一概念的组成部分。

“不存在IP和原创的对立。”庄宇新认为,任何作品都有IP,原创作品也有。过去已经成型的IP作品拥有大量的消费群体,但原创作品做得成功,同样可以吸引很多人去购买。

IP改编要在创作和粉丝间找平衡

征服多数大众才最重要

在论坛对话中,多位创作者都认为,现在“粉丝”在创作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大,甚至会对创作产生关键影响。尤其是网络文学作者会根据读者反应来调整故事走向。

“比如金庸在连载《神雕侠侣》时,曾经想把小龙女写死,结果读者不满意,就让她16年后又活着回来了。”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魏君子说,他在做IP改编时就发现,“粉丝”对原作的情节烂熟于心,改编时,可能创作者认为让剧中人物死去比较合乎创作规律,但这样“粉丝”可能就要给编剧“寄刀片”了。怎么在创作和服务“粉丝”间找平衡,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粉丝"最大的破坏力其实就是到豆瓣等平台上给作品"刷低分"。”知名编剧束焕认为,即便如此,IP改编创作要勇于挣脱“粉丝霸权”,不能太考虑“粉丝”的想法。束焕直言,直接将“粉丝”数量转化为购买力和票房的逻辑是不对的。IP影视化改编还是要坚持创作本身,毕竟作品面对的是广大受众,“粉丝”只占其中的极少数,征服多数大众才是最重要的。

编剧、作家顾小白认为,网络小说“日更”的特点造成网络文学有超大的体量和大量复制黏贴的内容。要成功进行影视化改编,需要创作者有勇气对小说本身进行拆解、重组。此外,平台也要警惕“唯IP论”,形成良性循环,避免表面繁荣。

影视化改编不能唯IP论

改编经典可以“旧瓶装新酒”

影视化改编,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作为蓝本?束焕认为,不是越有名的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就越火。一些特别成功的电影,往往改编自非一流的小说。“比如《肖申克的救赎》和《霸王别姬》,有多少人看过原著小说?”束焕说,改编名著的门槛很高。魏君子认为,经典名著的影视化改编,不一定要拘泥于原作的故事情节,而是要抓住原作的“魂”。映美传媒联合创始人张余诚表示,映美传媒不会以数据作为唯一考量。

导演赵霁提出,对经典IP的改编要善于用“旧瓶”装“新酒”,将原本的故事和现代观念、时代背景相结合,大胆创新,说不定就能发现亮点。

新闻推荐

高品质方能换回“真金白银”

三亚日报蔡炳先从点点星光到灿烂星辰,中国电影产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迈入百亿时代;2012年,中国...

SSI ļʱ
SSI ļʱ
相关阅读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
SSI ļʱ